良醫

【本地醫療】不是經期卻出血 2情況速求醫

文◆楊倩妮 整理◆梁盈秀

非經期異常出血之中,功能失調性原因還是最為常見的,其次則是PCOS、子宮息肉和肌瘤,而癌症則佔少數。

Advertisement

如果女性處於育齡期,就需要考慮到異常出血或與懷孕有關,如流產或宮外孕。

婦產及助孕專科顧問
韋國耀醫生
(Dr Wai Kok Yau)

(吉隆坡訊)月經是女性再熟悉不過的“親戚”,從青春期的初潮開始,一直會持續到55歲左右才會離去。

女性的一生中,一定會碰上這類特殊情況,例如不是經期“大姨媽”卻來報到等,看見這些微量的血跡或褐色分泌物,你的心中會閃過“身體是否出現問題”的疑問。

ADVERTISEMENT

21至35天都屬於正常

在談及何謂異常之前,婦產及助孕專科顧問韋國耀醫生(Dr Wai Kok Yau)指出,得先了解正常情況下的月經,這主要由3項指標衡量,分別是周期規律性、長度(出血天數)和經血量。

“一般上女性每28日就會來一次月經。當然,並非所有人都像被電腦設定好一樣,兩次月經的間隔時間固定在28天,醫學上認為少於或多於7日都是可接受的,即月經周期介於21至35天都屬於正常。”

月經從出血到干凈普遍會在2至7天左右。如果月經維持超過7天,就屬於異常的經期延長。通常一個周期(大約5天)的經血量介於3至5湯匙。從醫學角度而言,經血量超過80毫升就屬於過量。

“簡單而言,

月經來得太頻密、出血天數太多或經血過量,都屬於異常。

此外,在兩次月經周期之間的出血,

即經期間出血(Intermenstrual Bleeding,IMB)

也屬於不正常的情況。”

可造成非經期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必須從體外至體內進行分類。首先是關系到懷孕的出血。如果女性處於育齡期,醫生就需要考慮到異常出血與懷孕有關的可能性,例如流產或宮外孕。

量多或少都需要注意

其次,全身性出血(systemic bleeding)問題也可能是導因之一。該女性有可能患有血友病(hemophilia),身體無法凝血形成血塊來止血;或是患上骨痛熱症後惡化 ,血小板持續降低,血液就無法凝固,導致內出血。

由於肝臟是生產凝血因子等蛋白質的地方,因此肝臟出現問題也會有所影響。其他原因則包括荷爾蒙失調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是像心血管疾病患者會服用抗凝血藥,也可影響凝血機制,導致非經期出血的情況。

第三大原因與女性生殖器官有關。“從上至下來談,首先是卵巢─——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的症狀包括荷爾蒙失調和不排卵,患者會有不規律的陰道出血或無月經。因此,月經量多和少都是需要注意的,而其他不排卵的因素包括肥胖、服藥或壓力。”

接着是輸卵管。感染引起輸卵管或盆腔發炎可致月經延遲或不調,也可能引起異常的陰道出血。至於子宮引起的出血,可能是因為是肌瘤(fibroid)、息肉(polyp)、子宮內膜異位症導致的肌腺症(adenomyosis)或子宮內膜過厚症(endometrial hyperplasia)等。

再往下便是子宮頸和陰道。這兩個部位的發炎、息肉或生“菜花”(生殖器疣)也可造成非經期的異常出血。

第四大原因是大眾最不想知道的癌症。子宮頸癌很常見,臨床症狀包括陰道不正常出血,在早期通常會出現在性行為之後。另外,子宮內膜癌會有經血變多、異常出血或月經周期不規則等症狀。無論如何,癌症並不是非經期出血的常見原因。

醫學影像檢查助診斷

最後,跌倒或性行為導致受傷(trauma)也可出現出血的情況。“見到患者時,醫生一般先詢問病史,例如腹部是否會疼痛、腫脹、容易刷牙流血或流鼻血與否、行房後是否曾出血等。為了確認是否患有PCOS,醫生會了解女性近期是否有長痘痘和毛發的症狀,例如嘴唇上方和下巴長出‘胡須’等。”

他說,患者需要接受臨床檢查,除了觸診確認子宮是否有增大的現象,也需要進行內檢,即醫生將手指深入陰道檢查宮口的情況。有時醫生也會通過“鴨嘴”窺陰器(speculum)檢查子宮頸和陰道。

下一步則是進行實驗室檢測。血液檢查可確認是否有貧血、出血性疾病和荷爾蒙失調等問題。子宮頸抹片(pap smear)也能查看是否有任何癌前變化。

若仍未揪出出血的原因,則需要進一步的醫學影像檢查,例如腹部超聲波和經陰道超聲波檢查。如果被懷疑患有其他更嚴重的問題,則需要電腦斷層(CT)或磁力共振(MRI)掃描來幫助診斷;若懷疑有子宮息肉等問題,可以考慮進行子宮內視鏡檢查(hysteroscopy)。

藥物或手術治療 視情況而定

治療方面主要就是對症下藥,可分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若是有甲狀腺問題就需要服用相關藥物;若是藥物引起的出血問題需要更換藥物;若是細菌感染服用抗生素即可;若是子宮肌瘤或息肉需要視情況切除。

若排除了所有不良因素,確診為普通經血過量問題,可通過口服或注射荷爾蒙藥物,例如避孕藥或黃體酮,以調整經期和減少出血量。另外,止血藥(hemostatic drugs)和一些非類固醇抗炎藥(NASID)可幫助止血。

若最終確認出血原因不明,最好的方法是佩戴含有黃體酮的子宮環,能夠有效地維持正常的子宮內膜出血和止血。

確診癌症須除子宮

注射“停經針”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也是方法之一。

若確診為癌症,或是嘗試了所有治療方法仍無法緩解出血狀況,那麼患者最好的選擇是將子宮切除。

衛生概念不可忽略

在預防非經期出血方面,若未有生育計劃,第一個選擇是服用避孕藥。這能夠有效避免任何出血不規律或過量等問題。最重要的是,韋國耀建議女性在性活躍或達育齡期後,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不要等到息肉或肌瘤變得很大才就醫。

最後,感染可導致經血量過多,因此性健康(sexual health)衛生概念也是不可忽略。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