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晚晴一照護】人生下半場退而不憂 開班教理財 助年輕人圓夢

文◆張淑媚《明報》

今年61歲的經濟學者林本利,未到50歲就提早退休,利用積蓄投資每年帶來約100萬元利息,本應可以「搖搖腳」環遊世界享受人生,但他選擇開辦教育中心,為年輕人提供活動場地,開班教人理財,做人生導師……,虧錢就自掏腰包填補,盈利則悉數捐出。

Advertisement

再怎麼算,這筆賬都不划算,但身為經濟學者、投資專家,來到人生下半場的林本利有着「另類」投資之道,目的是要過得更豐盛。

盧炳松——任職公關界40多年,2017年正式退休,出錢出力營運“基督為本基金”,為病危人士圓願。

梁萬福——老人科專科醫生,一直從事老年醫學及老年學研究,積極參與義務工作,從醫管局退休,仍不遺餘力推動長者健康教育及醫療服務。

(香港訊)約在他位於北角的教育中心見面做訪問,2011年,49歲的他從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一職提早退休,之後12年退休生活,大部分時間就圍繞在教會和這間教育中心。

ADVERTISEMENT

給年輕人場地一展所長

他形容教育中心為“另類社企”。訪問過程中,林本利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我想支持年輕人”、“我覺得年輕人是弱勢社群,過去無論在教會、大學,抑或在藝術發展委員會,接觸不少年輕人,他們很多有理想、有創意,卻難覓場地一展所長。”

於是在2010年,他將賣樓所賺的700萬元(約410萬令吉)購入北角兩個單位,開辦活道教育中心,讓年輕人能有地方開班辦活動。

一心做善事,卻非一帆風順。籌辦教育中心時因太多事情要兼顧,強大壓力壓倒身心。有次忙到沒時間吃飯,吃掉整盒巧克力當午餐,因而出現嚴重食物過敏而送進急症室。

“教育中心開始營運後,最初完全不收租金,只需租借人分擔管理費、雜費等,結果幾年下來卻要倒貼40多萬元(約23萬令吉);算一算賬目後,決定僅收取廉價租金,每小時從50至200元(約30令吉至120令吉)不等。又試過有一名補習班導師收取學費後消失,結果林本利親自上陣,為已繳交學費的中五、中六生補習經濟科。”

肯耐心等待資產會升值

直至無心插柳下開辦理財班,教育中心旋即由虧轉盈。開班教人理財,是因為身邊認識不少家庭、朋友,因為投資失利而債台高築、破產甚至弄致全家“雞毛鴨血”,而且不少是有學識的專業人士。

林本利每月在中心開辦理財投資班,講解財經概念、分析市況,助人審慎理財,10年來已累積逾1600名學生,中心錄得收入逾4000萬元(約2400萬令吉)。從20出頭的大學生、家庭主婦,再到大公司的財務總監,都是他的學生。

他將教育中心理財的課程、場地出租的盈餘全數捐出,12年來捐出超過1200萬港元(約710萬令吉)。為了這間教育中心勞心勞力,卻分毫沒有進入自己的口袋,何解?

“在經濟學,投資是平衡不同時段的消費,犧牲現在的消費,用來投資,將來就能獲得更多的消費和享受。就如你投放時間種植,果園就會長出果實。我很相信這一套,只要肯耐心等待,資產就會升值。”

眼見自己曾輔導過的年輕人從副學士、IVE升回港大、理大,在社會各展所長,他流露出欣慰表情。他的投資,就是將金錢、時間和心力投放在年輕人身上,盼望他們有更好發展,就像回報當年自己在求學、工作路上所遇過的伯樂一樣。

收入比大學教書更可觀

回顧過去12年,林本利說自己達成了3項成就。

一是輔助了逾40個年輕人,提供場地給他們盡展所長,從傳統的中英數補習班,到STEM、話劇班、為SEN學生而設的音樂班等,身為基督徒的他,連申請紫微斗數班也不抗拒,目的就是不想扼殺他人的夢想。

二,在中心接觸年輕人,不時聽他們分享家庭、學業的煩惱,林本利成為他們的人生導師,“陪伴他們成長,看着他們成為快樂青年!”

育有一子一女的林本利,尤其心疼因父母期望而失去自我的年輕人,他遇過一個地產商的孩子,家裏雖富有,卻患嚴重抑鬱症,因為父母要他繼承家業,逼得太緊,要停學1年,林本利就陪着他、開解他;亦遇過年輕人完成法律學位後,才發現自己並不擅長法律,轉入醫學院,重新開始。

第三呢?“當然是理財班!”本身一期10堂的課程,學生“上過返尋味”,要求加班變成每月恆常班,即使疫情下學生人數亦未見大減,開辦至今使中心收入錄得逾17倍增長。

49歲提早退休,林本利沒想過這12年會過得如此充實,“我算過,現在的生活比起繼續留在理大更好。”

理財班意外地帶來比大學教書更可觀的收入;若繼續留在大學,為了院校排名需花大量時間做研究、寫論文,難以兼顧其他事。

見盡人在金錢面前如何失卻理性,

多少人賺到盡到頭來卻失去更多。

他慨嘆:“有些人一輩子只為賺錢,我

覺得很愚蠢,賺來的錢根本用不完,

去世時很後悔。

何不將你的財富、人脈關係、學識貢獻社會,

支持年輕人、弱勢社群或長者?

社會上其實還有很多人需要我們關心。”

正如他在著作寫道,人應以較廣闊的目光處理個人儲蓄和財富,除了投資,藉着交稅和捐獻,投資社會,建設未來,收穫遠勝鈔票。

王牌課程——林本利每月開辦理財班,無論是理財新手或財務總監都來聽課,是教育中心的王牌課程。

長者醫療開支大 買醫保求安心

林:林本利    梁:梁萬福

年紀大病痛多,長者最大花費往往是在醫療上。一次手術動輒花去十數至數十萬元,隨時把多年積蓄一鋪清袋,政府近年鼓勵大眾買自願醫保,保障醫療需要。

林本利、梁萬福和盧炳松都有購入醫療保險,但3人各有不同取態。梁醫生即使在公立醫院退休後看病免費,仍買大額醫保;盧炳松卻反其道而行,將原本大額保費下調一半。

:最近有家人要到公立醫院求醫,完全找不到什麼病,只叫你去照CT,但照來照去都找不到原因,最後還是要到私家醫院,才找到病因。

有醫保可選擇醫院

:來到70多80歲,醫療就是你的擔心。尤其是中產,如果不太滿意公立醫院的服務,想用那筆錢到私家醫院做檢查,若沒有買醫療保險就很“大件事”。

我53歲從公立醫院退休時購買的,最初保額是180萬美元,現在保額去到400多萬美元。其實,我們退休可繼續免費享用公立醫療服務。

但我見過一些例子,有公立醫院資深醫生,80歲後回公立醫院看醫生,已沒有人認識他,只是阿伯阿婆一名,照樣排隊。你會覺得(買醫療保險)讓自己到時有選擇的空間,其實在香港享用醫療服務,你一定要有選擇。

最貴的醫療開支就是大手術,需要十幾廿萬,有些癌症藥物1年要60萬港元(36萬令吉)。

退而不「憂」——經濟學者林本利(中)不時分享退休之道,想退而不「憂」,他認為理財方面不難做到,如何獲取心靈上的滿足,就要學懂付出,讓營運義工組織的盧炳松(左)和常做義工的梁萬福(右)都有同感。

環遊世界——林本利退休後到處旅遊,今年已完成踏足60個國家的目標;圖為他在西班牙塞維利亞留影。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