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黃方濟 攝影\葉鍾華 中國被外界普遍認為是一個官僚作風濃厚的國家,在中國經商必須面對諸多限制與挑戰。陳彥燊旅居中國16年,他的自身經歷與我們所聽與所想的卻大相徑庭。 尋求雙贏不強硬 商業合作誠意足 2004年,檳州供水有限公司透過它的合資公司檳榔水業有限公司(PWA)到中國江西省投資及發展水務相關業務。陳彥燊是當年首批隨團前往中國的代表之一。陳彥燊是檳榔水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也是隨團律師。 檳榔水業有限公司是由檳州供水公司、友聯有限公司及聯熹有限公司聯合成立的公私聯營水務公司。 走入中國江西宜春市這個第三線城市,陳彥燊發現了一個與他所聽與所想截然不同的景象。 他接受《光明日報》訪問時說,中國之所以被普遍認為是一個官僚作風濃厚的國家,凡事都由政府說了算的這種觀念,源自於西方媒體炒作,在西方媒體渲染下,大家都對這個觀念根深蒂固,深深影響着人們對中國的看法,也影響了外資與中國合作的態度。 “2004年,我們隨團到中國發展,當時我是隨團律師,在整個契約談判的過程中,我見證了中國政府對於法律的尊重和對外資的重視。” 他回顧當時的情況,一開始中國的代表方是當地的幹部官員,所以在商業合作談判上雙方立場不同,難以達成共識,因此整個商業合作談判無法取得進展。 最高法官加入談判 當時,他向中國政府提出希望獲得對等的談判平台,沒想到的是中國政府在相關商業合作過程盡顯誠意,特意安排了地方級法院的最高法官加入談判,從法律對等層面出發,最終達成雙贏局面。 “在那次談判中,我看到了中國政府對法律的尊重,以及對外資的重視,他們願意站在法律的角度出發,尋求合作與共贏,而不是一味地強硬主張自身利益。” 與政府糾紛獲勝訴 陳彥燊代表的民間企業也曾與中國市政府及省級政府,因合作發展契約糾紛而鬧上官司,而中國人民法院最終裁決民企勝訴。 他說,這個案例的發生,進一步證實了中國對法律的尊重和對外資企業的公平對待。 他認為中國政府對於法律和契約精神的尊重,令他留下印象深刻,雖然之前聽聞中國官僚作風濃厚,但親身經歷後發現中國政府十分重視合約履行和環保政策,這也提醒着大家,不要只停留在表面的觀察和傳聞,要以開放的心態去理解一個國家,去探索其中的真相。 被藍海市場吸引 檳官商神州投資 由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馬來西亞分公司承建的直落巴巷水壩於2000年完工,讓檳州政府意識到中國這片“藍海市場”的吸引力,因此便聯合州內企業家北上神州投資。 陳彥燊說,當年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已初見成效,企業環境趨向國際化和商業導向(business oriented),而已是世界貿易組織成員之一的中國,當時也需要與外資企業接軌,推動官聯公司所開發的項目,因此需要有相關方面經驗的合作夥伴。 開發經驗促成合作 “我國不僅在官聯項目開發上有相當的經驗,同時對於公共私人合夥制度(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rogramme)的管理也有豐富經驗,這些經驗都是當時中國所需要的。” 陳彥燊形容那時的中國對外市場猶如一塊還沒被世人發掘的“寶石”,尤其在公共基礎設施的發展及管理,例如高速公路和水庫等。 他說,當年中國政府致力推動國家發展計劃,為相關計劃投入大量的資源,也因為如此給外資製造大量的投資機會;當時我國許多大型私人企業如發林集團和成功集團等,都北上中國拓展業務。 馬企項目卡融資 大馬銀行進場挺 陳彥燊在中國生活16年,在中國度過許多挑戰,也積累了豐富的市場經驗和知識,他曾經協助許多大馬企業前往中國發展,被譽為大馬企業在中國商海的“燈塔”。他說,中國是一座充滿機遇與挑戰的寶庫。 2010年,陳彥燊加入了大馬銀行(AmBank),擔任亞洲水務基金的投資總監。 這是由大馬銀行牽頭,加上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的國際金融集團及公務員退休基金(KWAP)共同組成的基金。這個基金的成立旨在為有意拓展中國水務市場的馬來西亞企業提供融資支持。 他說,當年中國正在積極推動環保及河污治理,這為外資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投資機會,然而,外資企業在中國融資方面遇到了許多困難。 “中國的銀行對於大馬企業的信息和財務狀況了解不足,所以對於外資融資項目的審核非常嚴格,也因為如此,不少有意北上中國發展的大馬企業及投資項目都卡在銀行融資這一難題上。” 中國銀行審核嚴格 他說,當年大馬銀行看準了這個市場,為有意投資水務市場的企業推出一個“內保外貸”的私募融資基金計劃,為大馬企業在中國提供融資支持。 “這個融資基金是讓國內需要資金在中國發展的企業家,將他們在國內持有的產業抵押給大馬銀行,然後通過相關基金提供融資。” 他說,這項融資計劃成功地促進了許多馬中企業的投資項目,特別是國內中小型企業到中國投資水務相關產業。 回想起那段時光,他感到非常榮幸能夠成為這個計劃的一部分,為我國企業家的夢想助一臂之力。 回流我國未停步 引中資來馬合作 陳彥燊在2020年回流大馬,與合夥人及杭州永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合資創辦了英雅水務集團(Inya Water Group)之餘,也致力帶領中國投資者到我國推動公私合作項目。 “中國投資者不管是國企或是私企都是抱着雙贏的態度來投資,我目前積極響應玻州政府的呼籲,讓更多中資到玻璃市設廠。 ” 響應呼吁到玻設廠 浙江省政府的國有企業物產中大的全資子公司物產環境保有限公司,陳彥燊曾於2017年出任該公司東協投資總監。 他說,當年中國企業已陸續走向國際,他那時的主要任務就是協助及投資在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項目。 他說,那時的中國企業及建設已逐步由內轉外向全球發展,透過“一帶一路”倡議,該公司在東南亞很多國家發展水利基礎設施,包括緬甸、柬埔寨和大馬等。 “現在的中國已經不限於製造業的龍頭,中國也有自有高新產業尤其物聯網(IOT)的運用。” “現在我正把中國開發的物聯網系統用在降低無效益水的技術上,第一個計劃在玻璃市啟動,未來可推廣到其他州屬。” 一帶一路帶商機 期許馬中另50年 對於馬中關係近年來的發展,陳彥燊的感受是,兩國之間已經沒有距離了! “馬中之間的直飛航班越來越多,早期從檳城出發到江西宜春需要長達16個小時,現在基本上只需要6個小時就能到達。” 陳彥燊認為,馬中兩國之間在經濟、政治和文化交流密切,相互合作領域廣泛,包括貿易、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等,而這種友好合作有助於促進區域穩定與發展。 他說,相較於東南亞其他國家,我國擁有完善的法律架構及成熟的金融系統,投資人不用摸着石頭過河,加上馬中兩國之間並沒有存在語言隔閡,可以看得出我國將是中國投資者的福地。 “中國從見證時代的發展到帶領時代發展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這個勢頭只是開始,中國在一帶一路下為我國帶來了商機、和平及穩定,這將是馬中未來另一個50年的美景及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