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國內地方

【新聞多點看】【馬中建交•情牽50】走出喪親痛 赴漳州過年 岳家給瑞木溫暖

報導\康燈海

6年前在火災中痛失4名至親,44歲林瑞木如今已逐漸從悲痛中走出,迎接新的生活。親情,尤其是來自岳母一家的關愛,成了林瑞木最大的支撐。他至今仍然與在中國的岳母家保持聯繫,每年春節都會飛往中國福建與年邁的岳父岳母共度春節。

Advertisement

2017年住家大火

奪走4至親生命

2017年11月15日,天色濛濛亮,檳城五條路海尾一間“豆干屋”突然發生一場駭人火災,火光沖天,4條寶貴生命葬身熊熊火海。

這場人間悲劇,檳城人記憶猶新,傷痛猶在,悲劇主角是個年輕有為的機械工程師林瑞木。事發當兒,林瑞木正在遠處的工廠執勤,他慈愛的媽媽,他的中國籍愛妻和一對天真可愛的寶貝兒女,全都喪生在無情火海中。

ADVERTISEMENT

6年後的今天,經過漫長而艱辛的自我療傷之路後,林瑞木已逐漸從悲痛中走出,迎接新的生活。如今,他已重新站了起來,用自己的經歷為身邊的人帶來勇氣和希望。

林瑞木接受《光明日報》記者採訪時說,他能夠走出悲痛,靠的不僅是自身的堅強,還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以及對宗教的信仰。

靠宗教放下執著

歷經那段痛苦煎熬的歲月,他選擇佛教,在修行過程中,他逐漸理解人世間的情緣離合聚散依依,就像天上的風和雲,永遠浮動,永遠變幻。

“佛教的因果輪迴觀念讓我學會了放下執著,接受現實。”林瑞木說,“這種精神上的治療對我來說是莫大的幫助。”

儘管妻兒已不在,但每年農曆新年,林瑞木都會飛往中國福建,與岳母一家人共度佳節。對他來說,這段旅程不僅是一次團聚,更是心靈的洗滌。

從2018年到2024年,除了2021至2023年因為冠病疫情封鎖外,林瑞木每年農曆新年都會飛往中國福建漳州,與岳母一家人過新年。

年夜飯感受溫暖

“岳母已經把我當成了自己的兒子,每年我去她家過年,她都會準備一桌豐盛的年夜飯,這讓我感受到無比的溫暖。”林瑞木說。

“岳母一家對我視如己出,給了我極大的溫暖和安慰。在岳母家,我能夠感受到家的溫暖,儘管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家,但卻成了我心靈的歸宿。”

在岳母家,林瑞木會陪老人家聊天,拜訪親友,吃團圓飯。這些看似平常的活動,卻讓他的心情感到無比的寬慰和輕鬆。每當除夕夜,他和岳母家人一起守歲,話家常,這些溫暖的時刻讓他覺得自己並不孤單。

林瑞木(左四)每年春節都會飛往中國,與岳母一家吃團圓飯過年,左二起為岳父岳母,右三為太太的爺爺。

林瑞木(右起)與中國親人共度春節,展現兩岸親情的溫暖。

積極參與公益活動

用自身經歷去助人

走出悲痛,迎接新生,林瑞木不僅重建了自己的生活,也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 目前,林瑞木是馬華檳州公共投訴服務局主任,他很樂意用自己的經歷去幫助那些同樣經歷過痛苦的人。

“生命是無價的,經歷了這麼多,我深知珍惜生命的重要性。我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明白生命的可貴,學會珍惜眼前的一切。”

“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好好珍惜,過好每一天。”林瑞木說。

生命是無價的,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好好珍惜,過好每一天。

失火豆干屋已重建

保存心中美好回憶

失火的豆干屋是林瑞木人生中最珍貴的回憶之地。儘管這裡曾經帶給他無比的痛苦,但他依然決定重建這個家,將那些美好的記憶保留在心中。

“這個家對我來說意義非凡,重建它是為了保留那些美好的回憶。”

林瑞木說,“每當我想念他們時,回到這裡,心中就會感到無比的安慰。”

重建後的豆干屋多了一個陽台,內部結構也有所不同,但對林瑞木來說,這裡依然是他心中最重要的地方。他常常會在假日時回來小住幾天,懷念那段與家人共度的甜蜜時光。

愛上觀魚栽種

在這6年多的時間裡,林瑞木逐漸學會如何重新生活。他學會了盆栽,在屋前及陽台上栽種花樹和爬藤植物,午後陽光透過樹葉灑進屋內,為房子增添了一份悠閒。 下班後的林瑞木就在陽台上觀魚和栽種,每天傍晚出外遛狗,牽著一頭自小由他養大的流浪犬,取名為公爵(Duke)的狗在附近遛盪。

林瑞木學會了盆栽,在豆干屋前為花樹澆水。

在陽台上觀賞魚兒嬉戲,逗弄小狗玩耍。

仍難忘與亡妻邂逅

如今努力生活工作

20年前,剛畢業的電器工程師林瑞木和一群檳城安溪會的同鄉到中國廈門的鼓浪嶼旅遊,在那裡認識了一位溫柔善良的女店員陳燕。在那個沒有手機,沒有WhatsApp及匱乏微信通訊的年代,兩人保持了3年之久的書信來往。

“2004年12月26日東南亞發生大海嘯,檳城多人遇難,當天我突然接了一通來自中國鼓浪嶼的國際電話,陳燕在電話裡擔心地問我的情況,那一刻我強烈感到了她對我的關心。我必須勇敢對她表達愛意,排除萬難把她迎娶回檳城。”

對林瑞木來說,懷念不在的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積極生活,努力工作,助人為樂,回想那些曾經與他們邂逅相處的美麗時光……

“這年來,我經常會想念家人,想念我慈祥的父母、太太及兩個可愛的小兒女,可惜我從未夢見過他們。”

林瑞木(後右二)及家人早前拍攝的全家福,如今照片中的林爸爸、林媽媽、妻子、兒女都已不在人世。

懷念不在的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積極生活,回想那些曾經與他們相處的美麗時光。

經過3年疫情封鎖

今年與岳父母度春節

經過了3年疫情封鎖之後,林瑞木今年過年時第四度飛往福建漳州與岳父岳母共度春節。

來到了好久不見的中國,林瑞木發現許多福建城鄉,包括太太的故鄉也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幾乎都認不得了。

當岳父岳母及太太的爺爺出現在他面前時,林瑞木發現他們步履蹣跚,老了許多。 在寒暄中,老人家關心地說:“也該有人照顧你了。”

林瑞木說,之前到中國探望岳母一家時,彼此擔心觸景傷情,不敢多談太太和孩子的事。 這一次,一家人除夕圍爐過年,林瑞木從老人家口中得知太太不少童年趣事,第二天他還去探望了太太畢業的中小學和同學,光顧她最喜歡的美食檔。

在一個陽光溫馨的春節上午,岳母一家人扶老攜幼到福建東山島旅遊。那一天,林瑞木陪著太太的弟弟及表妹的孩子們在沙灘上玩泥沙。那一刻,他彷彿回到了多年前,在檳島直落巴巷沙灘上陪著自己的一對小兒女逐浪撿貝殼的時光。

林瑞木重回福建城鄉探親。

解決豆干屋安全隱憂

檳政府應拆除重建

經歷火災悲劇後,林瑞木一度積極推動解決“豆干屋”的安全問題,避免更多悲劇的發生。對他來說,這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使命。

在上世紀80年代,檳州政府在五條路、紅燈角、天德園一帶建立了一系列的廉價組屋及廉價雙層排屋。

當時,很多廉價雙層排屋都是4間屋子連在一起,形成一個“田”字,像一塊切成十字的豆干。檳城人都習慣以福建話“豆干屋”來形容這種每個住家單位只有400平方尺,每間屋子只有一個前門出口,卻沒有後門逃生的房子。

林瑞木指出,拆除重建,是解決豆干屋安全問題唯一的方法。他希望檳州政府能夠採用類似大英義學園組屋區的重建模式,協助解決州內豆干屋住戶的安全隱憂和困境。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