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國內地方

【新聞多點看】◆觀念轉變少子化 ◆升學工作競爭大 龍寶寶潮不復當年

報導\林真珠

華人獨愛“龍子龍女”,許多華人家庭都盼望龍年能生個“龍寶寶”。根據統計,每逢龍年我國華裔新生兒都會引來一波小高峰,比如2012年的龍年,我國華裔出生人口出現顯著反彈,比前一年增加了近11%。

Advertisement

今年是龍年,我國政治人物近日不斷鼓勵華裔夫婦龍年多生幾個龍寶寶,為華人人口做出貢獻。然而,現在家庭趨向少子化,以前龍年追生龍寶寶的觀念已經式微,今年的華裔新生兒或許會比其它生肖年多,但相信已不會出現如以前般的生子“盛況”了。

現代夫妻重育兒品質

不會刻意追生龍寶寶

全國華小校長協會檳城分會主席周永富說,在以前年代,肖龍的孩子確實會比其它生肖孩子來得多,但人們的思想已改變,現今人們不僅生少,也不像以前那樣會特意追生龍寶寶。

ADVERTISEMENT

1990年代投身教育界,至今在杏壇服務了34個年頭的周校長,前後曾在7所華小執教。他說,近代當肖龍孩子達到入學年齡時,各校新生人數就算比其它生肖新生多些,已不會出現顯著差距。

3兒家庭已很少

“早年確有很多夫妻喜愛生龍寶寶,可現今少子化,現代華裔生少,注重品質,一般上都是一兩個孩子,生3個以上的已很少,而且現今不少人也認為龍年寶寶多,將來讀書競爭也就比較大,所以不會特意追生龍寶寶。”

他指出,從2000年至今,華小的新生人數逐漸減少,2000年代時全檳華小新生人數還能每年維持在1萬人左右,可之後逐步跌至8000多人,至今只有7000多人,這24年來減少了20%。

在明新小學掌校的他也提及,該校每年一年級都是開3班,一班約35至37名學生,各年級如是,就算是肖龍孩子入學年也一樣,因為這已是極限,再多的學生都無法收。

“每年都會有一些學生因名額已滿而沒被錄取,並不只是在龍年小一新生入學年才會發生這種情況。”

他說,由於該校各年級只開3班,有一定的名額,因此這些年不論是何生肖的小一新生入學,學生人數的變化都不大。

周永富親歷龍兒困境

周永富

周永富本身也肖龍,今年60歲即將榮休,他分享自身經歷時說,舊時代的人們都喜歡龍寶寶,所以他那年代的龍寶寶真的很多,因而讀書尤其上大學所面對的競爭就更大。

“小學時我讀的是非名校,我那一年的小一新生有50多人,而其它年級最多只有40多人,可見肖龍學生比其它生肖學生更多,也可以想像,如果每所學校肖龍的學生都多出一些,那一年的學生人數就會很多。”

他說,中小學教育大家都有機會讀,但來到大學就不同了,尤其那年代大學不多,學位更是有限,所以競爭可是非常大。

他舉例說,自己所考獲的成績,在其它年份可能有機會入讀大學,但因自己那年的申請者多、競爭大,而沒了這機會。

“我原想讀工程系,但因申請不到大學,機緣巧合下做了臨教,並發現自己喜愛教書, 之後進了師訓,雖做不成工程師,轉當人類靈魂工程師也不錯。”

為圓當年進不到大學的夢想,以及自我提升,周校長在2017年配合政府當局鼓勵教職員報讀大學相關科系,完成了大學學位。

任何生肖都有優秀兒

舊時代父母喜愛龍寶寶之一原因是認為肖龍的孩子聰穎過人,周永富則表示任何生肖的孩子都會出現優秀、聰明的學生。

他說,雖曾看過類似的調查報告,綜合各方面來評論肖龍孩子為何聰穎過人,包括較受父母關愛,獲重力栽培等。

“但不完全是這樣,我父母當年非特意追生龍寶寶而生下我,我是家中5兄弟姐妹中的老大,我們家境不是很好,身為老大的自小就得幫忙家里及照顧弟妹,也因為這樣我更懂事及知道讀書的重要,要自愛及好好努力學習,做個好榜樣。”

他說,父母對5兄弟姐妹都疼愛,並不會有所偏心,也沒因為自己是肖龍而獲得父母的特別疼愛或栽培。

“相反因為我是肖龍的,在讀書上面對許多競爭,因此我家並不會執着於生龍寶寶,我也是這樣灌輸自己的孩子。”

本地月子中心今年接到的預訂比往年來得快,目前已收到預產期在9、10月份的準媽媽預訂。

鍾靈獨中學額年年滿

不會為肖龍新生改變

吳維城

鍾靈獨中校長吳維城指出,近年該校每年新學年收生名額都爆滿,為此並不會為2025年肖龍中一新生入學年的到來,作出特別準備或改變。

他說,今年3月新學年,該校已開多一班中一,目前共開9班,錄取了360名新生,這已是頂限。

他指出,了解華人喜愛生龍寶寶,所以適逢肖龍的孩子入學年,那一年的新生就會比較多。

“20多年前逢肖龍新生入學年,學校無需為招生擔心,因為那一年的招生都不會有問題,入讀的新生將會增加20至30%。”

他說,但隨著時代改變,現今少子化,這些年來華小學生人數逐年下跌,就算是肖龍新生入學年也只能讓學生人數“止跌”,而不會出現爆增。

“據我所知,一些地區華小今年的小六生也不顯得比其它年級學生來得多,為此明年申請入讀的肖龍中一新生,有可能與其它年份的新生情況差不多。”

他說,若有增加,相信也不會好像20多年前的情形那樣,當然申請入讀的新生越多,競爭也就越大,換言之所面對的競爭將比其它年份新生大。

我國華裔新生兒每逢龍年都迎來一波小高峰,今年的龍年生子盛況是否還在?(檔案照)

華人龍年喜歡生龍寶寶,龍寶寶長大後面對的競爭與其他生肖相比也相對大了些。(檔案照)

不排除對龍寶寶喜愛

坐月中心預訂率增加

周敬淳

囍臨閣月子中心創辦人周敬淳指出,今年該月子中心接到的預訂率比往年來得快及高,目前已收到預產期在9、10月份的準媽媽預訂。

他說,與去年同時期相比,去年這時候才開始收到預產期在6、7月份的準媽媽預訂,而今年9月份的入住預訂已快滿額、10月份的準媽媽也開始來詢問甚至下訂了。

“不只這樣,今年每月的預訂率也比往年高,去年每月平均60%,但今年每月達到80%,甚至被訂滿都有。這情形不只在囍臨閣,其它月子中心也是如此情況。”

他不排除華人對龍寶寶的喜愛,所以龍年一到,生孩子的人也會多些,但一般上月子中心都不會為應付某一年生子“高峰”期而增設床位,所以能理解準爸爸媽媽們選擇早早預訂月子中心。

他指出,囍臨閣在2021年開辦,不曾經歷過上一輪的龍年,無法作出具體的比較,但他們開業至今快3年,今年的生意比往年好。

不過他也說,現代人思想不同老一輩,現代夫婦大多不會太特意去追生龍寶寶,而是只求孩子健康,因此就算是龍年效應,也不會出現如從前般的生子盛況。

“但月子中心、保姆、月嫂、廚娘這一行業,近年在市場上需求很高倒是真的,看準整個市場需求,去年我把業務拓展到外州,在怡保開設分院,今年再捉準龍年好時機,再於實兆遠開多一家分院。”

他說,龍寶寶效應只是當中之一的因素,畢竟過了龍年,月子中心還要繼續做下去,所以不能“依賴”龍寶寶,而是必須靠提供優質良好服務來獲取顧客信任,讓生意長做長有。

中台港獅城也有效應

龍年效應不只出現在大馬,中國、台灣、香港、新加坡等地區的華人也都有龍年生子現象。

在上一個龍年也就是2012年,中國引來一個生育小高峰。當年中國人口出生率達到14.57% ,全年出生人口1973萬人,是本世紀以來最高的一年,甚至超過了後來全面開放生二孩乃至三孩的年份。如今迎來龍年,中國出生人口出現反彈的機率增加。

同樣面臨生育率低的新加坡,自上世紀70年代,每逢龍年生育率都會比過去幾年來得高,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農曆新年發表談話時就特意“催生”,呼吁新加坡年輕夫婦在龍年多生育,添個龍寶寶。

新加坡婦產行業目前也為新一輪生育潮作準備,許多醫院和相關服務機構的業務預計將增加5至20%,一些月子服務機構預計保姆需求將上漲30至40%。

華裔出生人口2012年反彈

大馬方面,根據我國統計局的人口統計,2001至2022年期間,我國華裔新生兒人數大多時候都是呈下降趨勢,但2012年龍年華裔出生人口總數顯着反彈,從2011年7萬6642人,上升至2012年8萬5419人,增幅近11%,隔年2013年又回落至6萬9561人。

我國多名政治領袖如馬華總會長拿督斯里魏家祥、行動黨全國主席林冠英、公正黨峇央峇魯國會議員沈志勤因此不斷鼓勵華裔夫婦龍年生多幾個龍寶寶。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