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東西明周刊副刊

【招牌菜】楊志龍嚐遍美食 難忘父親的螄蚶

17歲學廚,22歲開潮服店、25歲入行當藝人,新加坡藝人楊志龍(42歲)雖然最終沒有當上廚師,卻也算是學以致用,這些年來主持過不少美食、烹飪節目,足跡遍佈世界各地探索美食的奧妙。

Advertisement

這個父親節,就請他來談談跟父親的相處點滴,以及父子倆回憶最深刻的一道菜。

爸爸8歲就學會開船,他是家中長子,在9個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當時他們一家住在新加坡聖淘沙的甘榜,據說那裡有個“楊家村”。

ADVERTISEMENT

楊志龍說:“聽我大姑丈說,以前阿公阿嬤早上會出去捕魚、賣魚,回來就養豬、家禽,爸爸也得幫忙做工賺錢,1974年被政府逼遷離開聖淘沙後,就被安排住在Telok Blangah(直落布蘭雅)一帶的政府組屋。爸爸以前在PSA(新加坡港務局)的工作也是負責開船,清晨4點走路去上班,從我家要越過Mount Faber(花芭山),才能去到Harbour Front的港口工作。”

在楊志龍的記憶中,爸爸下班後回到家通常是傍晚六七點,吃完晚餐,看完8點新聞,最遲9點就回房間睡覺去了。他們一家六口住在三房式組屋,楊志龍和三個兄弟姐妹同房,睡不着時就偷偷聊天,當時因沒安裝冷氣,晚上睡覺都得開着房門,他喜歡看摔角節目,經常偷偷起來看電視,偏偏爸爸耳朵很靈敏,每次都被逮個正着。

他回憶說:“我試過披着被爬出去,躡手躡腳把門關上,然後連人帶被蓋着電視機看摔角。”

楊志龍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他是老三,下有一個妹妹。他跟哥哥相差5歲,從小看哥哥被打,多過自己被打。他笑說:“我哥很貪玩,從早上到學校可以玩到忘記回家,傍晚媽媽就會拿着‘尚方寶劍’(籐條)打到亂,不過哥哥很保護我,他會說‘等下如果媽媽打人,你就躲到我後面’。”

吃魚吃到怕

楊志龍續說,爸爸個性比較傳統,不苟言笑,平常很少跟子女溝通,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爸爸每逢週末早上都會開船載人出海釣魚,他和哥哥會跟着一起去,幫頭幫尾,順便釣魚。

“以前的海域跟現在真的有很大差別,以前靠近珊瑚礁的地方都看得到魚在水裡游。”

楊爸爸很熟悉新加坡海域,知道可以載人家去哪裡釣魚,楊志龍從小“吃魚吃到怕”,他說有一次吃到很腥的魚,自此有童年陰影,至今還是很怕魚腥味很重的魚。

有時候楊爸爸下班回家,也會帶一些螄蚶、田螺回家加菜。他說:“田螺是依附在礁巖而生,螄蚶是藏在泥土裡的,爸爸去挖了帶回來,然後親自下廚。他會用熱水把螄蚶燙到半熟,‘血淋淋’的熟度最好吃,然後配搭醬青、蒜、辣椒、醋混合而成的醬料,蘸着吃。田螺則是燙到全熟,用針挑出來蘸醬吃。”

崇拜甄文達犀利刀功

楊志龍念小學時最愛看美國著名中餐廚師甄文達的烹飪節目,深深為甄文達幽默的主持方式和好刀功所吸引。

“我很喜歡玩刀、玩槍,甄文達的刀工深深吸引了我!那時我也會陪媽媽看方太(方任利莎)的烹飪節目,印象最深的是,每次拍完了食材,鏡頭一轉,一道菜就做好端出來了,這很經典,哈哈,現在的烹飪節目都是要從頭煮到尾的。”

楊志龍常看媽媽在廚房煎荷包蛋,一次他趁媽媽不在,戰戰兢兢點開了火爐,很開心地拿起鍋開始煎蛋,不過煎的是一顆鵪鶉蛋,當時他連油都沒有放,結果整個鍋燒焦,怎麼洗都洗不掉,當然又是挨了一頓罵!

“以前用煤氣爐要用火槍點火,常發生煤氣爆炸事件,所以媽媽很擔心!”

至於長大為什麼學廚?他直言:“小時候就有這種想法:廚師是‘餓不死’的行業!我的中學成績不理想,加上不喜歡唸書,就想着學一門手藝,當時很哈日,計劃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要煮日本餐,然後一心想着去日本打工。”

當藝人到處去覓食

中學畢業後,楊志龍報讀了SHATEC(新加坡酒店協會酒店與旅遊管理學院)的烹飪課程,2年半的課程包括基礎班、實踐、實習,除了學煮亞洲菜式,也上了餐廳禮儀、品酒、餐具擺盤等附加課程。

畢業後,他入伍服役2年,退伍後到日本餐館應徵,但是學徒的薪水只有700元新幣,他即打退堂鼓,轉而去Delifrance工作,“包山包海,做比較多的是管理,不過也學了一些烘焙的技巧,工作很累,講明工作8小時,往往是不到16小時回不了家,而且要輪班,如果排到早班,我得搭清晨第一趟巴士,晚班一定得趕上最後一趟巴士,那種感覺很像‘賣身’,壓力很大。”

挨了一年多之後,他辭職,之後在髮廊當過1個月的學徒,22歲的時候圓夢開了一間潮服店。一年後,他被新加坡前報業傳訊U頻道《全星總動員》相中,獲選為“哈日族”冠軍,並於2002年2月25日簽約成為藝人。

入行後,楊志龍最初接觸跟美食有關的單元是在《開心就好》,之後才有了首次挑大樑主持的機會,他在《食在好便宜》節目中走遍新加坡,介紹好吃又便宜的小販美食,《食在好便宜》更以小兵立大功的姿態,成為大受歡迎的美食節目。這也是讓觀眾真正認識他的一個節目,讓他有機會飛往香港參與無線港劇《Yummy Yummy終極美食大挑戰》(2005年)。

“我很喜歡小販美食,尤其最愛新加坡福建炒蝦麵、海南雞飯、炒粿條、菜頭粿、古早味西餐,我也喜歡吃Mee Siam、Mee Soto、Roti Plata、Mee Goreng……”

偶爾與兒子玩Masak

2005年新加坡媒體整合,前報業傳訊U頻道併入新傳媒,楊志龍過檔新傳媒後,開始轉型主持兒童節目,儼然成為“全民爸爸”。他的第一個兒童節目是《超級便當》,之後有《優優貓》、《小農夫》系列、《生活小百科大發現》、《大家一起來做飯》等等,算是目前主持最多兒童節目的男藝人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男藝人當中,楊志龍算是早婚族,更是“先成家再立業”的典範。他在26歲註冊結婚,28歲舉行傳統婚禮,31歲生小孩,太太蔣佩雯是圈外人,一轉眼,他們已是結婚16年的“老夫老妻”了。

隨着2個兒子相繼出世,楊志龍現在主持起兒童節目,也更得心應手。

楊志龍偶爾會與兒子下廚“玩玩”,親子樂活動包括做披薩、包雲吞,他說:“每次我做菜他們會進來看看,然後就跑掉!除非真的很有興趣,否則男孩子是不會進廚房的。大兒子嘉樂已11歲,曾要求幫忙切東西,可是因為家裡的刀很鋒利,所以我只是讓他嘗試性切幾下。”

楊志龍目前固定每逢星期天晚上8點,於臉書進行《Play Kitchen》烹飪直播,有時2個兒子也會加入,和爸爸一起玩。

走遍各地拜師學廚藝

入行18年,楊志龍主持過很多美食、烹飪節目,除了代表作《食在好便宜》,他個人最喜歡的是《大腳印》和《我的實習日記》。

《大腳印》共有2個系列,首個系列在馬來西亞拍攝,第二系列則把腳印印在亞洲國家,如印尼、泰國,探索新奇有趣的人事物,節目版權還賣到中國播出。而《我的實習日記》是他最遺憾的一個節目,節目因為版權問題,被“冷藏”了2年才安排在傍晚的冷門時段播出。

“這個節目其實是我建議的,所以我當然很期待!節目中我四處拜師學藝,在砂拉越學了哥羅麵、吉隆坡一間古早海南咖啡店學做Roti Babi、怡保學做芽菜雞,也去台灣學炒大腸、牛肉麵,還去了宜蘭度小月學做‘糕渣’,去韓國著名的辣椒村學做辣椒醬……我媽常說我花最多錢讀書,可是卻沒有當成廚師,其實我也算是學以致用啊。

“以前行腳節目多,做這種節目最辛苦,但是要得獎就是要做這種節目!吃喝玩樂看起來很Relax,可是不會得獎,哈哈!但其實所謂的‘Relax’行程也很趕,像我之前去了2次北京紫禁城,都沒機會進去。”

學廚經歷開拓事業路

2013年,楊志龍三度創業,與友人在新加坡裕廊坊食閣設立“Play Kitchen”攤位,售賣創新意大利麵,2014年則加入家喻戶曉的“可愛雞”與老闆蘇倍慶及拍檔Kelvin,在張振南路(Cheong Chin Nam Road)開設首間Tenderfresh Classic餐廳,餐點以炸雞、意大利麵等西餐為主,菜式多達80種。之後他再創立Hawkerman餐廳,將新加坡3家老字號“可愛雞”、“旺榮金記炒福建蝦麵”和“好彩薄餅”聚在同一屋簷下,既能傳承老味道,又能“Crossover”擦出新火花,概念相當創新。

6年期間,他把賺到的錢拿去開新店,2個餐廳品牌共開了七八間分店。楊志龍過去的學廚經歷,為自己開拓了一條事業路線,近幾年更奠定了“美食廚師男”的形象。

他不諱言,過去創業2次(潮服、潮鞋)皆以失敗收場,只有飲食業最成功,也最深入民心。不過在去年5月,楊志龍決定退股,暫時回歸全職藝人身份,同時放多點時間在家庭,“每一個階段都是過程,我在起起落落中學習,認識了老闆,他傳授很多做生意的心得,我會期待下一個機會。”

其實他在去年中在籌備新的餐飲店,甚至連店面也談好了,可惜最後拿不到餐飲執照,他也因為忙着演藝工作,加上有意在年底帶家人出國,就擱置開店計劃,他感概:“現在回頭看,真是不幸中的大幸,不然我開業沒幾個月就會碰上新冠病毒疫情了!”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