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打開天窗】本地飛行車未送到我國

一份公賬會報告揭露,企業發展部長禮端提出的飛行車計劃,內閣從未被知會,貿工部和大馬政府工業高科技機構(MIGHT)也不曾被諮詢。

Advertisement

報告說,部長讓人以為它是一項國家計劃,它其實是由私人領域發展,隸屬首相署的MIGHT批准2000萬令吉投資在AeroDyne集團,但政府並沒有參與空中交通計劃,尤其是飛行車計劃。

報告也指出,企業發展部長說會使用本地科技發展飛行車,但公賬會發現,汽車模型是在日本建造。

ADVERTISEMENT

公賬會因此建議總稽查司調查政府投資2000萬令吉的原本目的。

針對公賬會的報告,企業發展部解釋,政府的2000萬令吉撥款,並非用在生產超級無人機(Super Drone),而是用在研發第三國產車項目,因此無需進行稽查,因為有關計劃沒有牽涉到政府。

但AeroDyne說的卻和企業發展部的文告相反,該公司CEO卡瑪魯證實公司的確有獲得2000萬政府資金,該項投資乃100%用在擴充無人機商業用途(Drone Business Expansion)上,不是第三國產車計劃。

卡瑪魯歡迎當局對公司進行稽查。除了官方的2000萬令吉投資,他表示,公司共獲得3000萬美元(約1億2500萬令吉)來自印尼、韓國、中國和日本的投資。

反指民眾不能接受新事物

企業發展部長是在今年2月首次提出飛行車計劃,由於說得不清不楚,一直讓人以為就是第三國產車計劃,但禮端部長說研發成本只要100萬令吉,不禁讓人懷疑,100萬能夠研發出什麼東西來。

跟着在4月浮羅交怡的國際海空展(LIMA)上,出現了一個“飛行交通工具”模型,企業發展部在其臉書發布有關視頻,禮端部長亦證實那就是飛行車的模型。

該模型由AeroDyne展出,但該公司指那不是“飛行車”,而是一款叫Vector的“無人機概念車”,結合了無人機及無人駕駛的概念。

由於模型像極了無人機,當被問及到底是無人機還是飛行車時,部長未正面回答,反指民眾思想負面,不能接受新事物新科技。

請注意AeroDyne和企業發展部的文告提的是“無人機”,非如部長說的“飛行車”。可能部長覺得,叫“飛行車”聽起來更高科技吧!

有關2000萬令吉的資金,該部門有必要再澄清,到底是用在研發第三國產車項目上,還是如AeroDyne說的,是用在無人機商業用途上?既然雙方說的完全不一樣,更有必要叫總稽查署好好的稽查了。

上個月,部長宣布為飛行車做試飛活動,民航管理局(CAAM)卻發出禁飛令,結果活動變成一個閉門活動,只讓部長參觀,以及聽取工作人員講解“飛行車”的操作。

部長當時還大表不滿,說是“官僚程序”導致試飛活動泡湯。

可是,報導卻說,該稱為EH216的“飛行車”是本地EastCap和中國億航智能合作研發製造的,但“飛行車”是由本地研發和製造,怎會變成中國製造呢?

幾天後,部長才澄清,原定要試飛的“飛行車”是來自中國的“空中德士”,不是他所指的大馬“飛行車”,大馬“飛行車”其實還沒有送到。

部長解釋說,大馬飛行車由本地AeroDyne負責,參考日本的Vector無人機,在日本進行碰撞測試,但目前還未送到我國。

從中國製造,大馬飛行車忽又移地去日本了。

不知道部長還有什麼瞞着我們,沒讓我們知道的?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康華)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