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我的中文說得溜1】前州議員莫哈末法力 擅多種語文利通商

語文是解除溝通障礙的有效媒介,但要如何提升掌握多元語文的能力,各人都有他自己的方式。從商多年也計劃來日能與中國接軌做生意的莫哈末法力,覺得自己學不來中文沒關係,就讓子女受華教的薰陶!一來可以彌補他不諳中文的遺憾與不足,未來還能在子女的協助下,成就其赴華經商的想望。

Advertisement

他不認為多源流教育會影響國民團結,也不認同我國各源流教育受到破壞,他一對自幼接受華文教育的子女,也有這番共識與遠見。

在馬來西亞,因為多元種族、宗教、文化與語文的特殊情況,讓我國迸發出文化交融的美麗火花。國家獨立時,除馬來文被列為國語與官方主要語文外,華文及淡米爾文也在擬定的憲法保障下,獲以多元流學校發展。

ADVERTISEMENT

擅長多種語文的國人,在國際平台上佔了優勢,懂得多種語文的華裔比比皆是,而諳中文的馬來與印裔同胞也教人另眼相待,在社會與職場上具有許多優勢。無可否認,學習多種語文的好處很多。

莫哈末法力是巫統檳城浮羅勿洞區前州議員,談到學中文,他完全不抗拒,甚至支持,從言談中可以感受到他的中庸思想。

“國民學習多種語文並無壞處,反而更能促進國民和諧。”

育有5名子女的莫哈末法力不認同我國極端分子施壓廢除華淡小的意圖,還樂得分享他與妻子瑪麗娜成功讓一對兒女接受華文與英文教育的成果。

莫哈末法力的一對兒女都取了中文名,兒子取名方力士(Faris),女兒方莉莎(Farisya),他們自幼即被父母送往位於雪州某幼兒園接受中文啟蒙教育,接着就讀當地華小至畢業。後來兩人回到檳城生活後,即被送入英校完成中學教育,爾後兩人也順利考進了瑪拉工藝大學。

“為什麼送孩子就讀華小與英校?那是因為我在九十年代與朋友合作做生意時,經常往返馬中,當時看到中國經濟正在起飛,便決定讓孩子接受華教,這有利於往後到中國經商。”莫哈末法力的建議獲得妻子認同,他們放眼於未來,為孩子鋪定長遠之路。“此外,華族是馬來西亞第二大族群,我的孩子除了學習母語之外,若能通曉其他語文,也是大有益處的。”

身為大馬人 

須掌握好國語

“雖然有人意圖廢除華淡小轉型為國小,但我的看法不同,既然我國通過了各族協議取得獨立,後人必須遵從。至於華人掌握不好國語的隱憂,只要確保華校有安排上國文課即可改善,畢竟身為馬來西亞人,不懂國語也不對,但這也不至於要廢除華小。我並不同意。”

莫哈末法力說,他尊重其族群的宗教文化與語文,同樣也尊重其他族群。“檳城的未來,需要互敬互重的人民,我本身是在聖佐治小學、中學畢業,那是一所容納多元族群的學府,後來就讀斯里中學完成大學先修班,入讀瑪拉工藝學院3年畢業後即往英國深造3年完成學士學位,之後陸續完成碩士與博士學位,這段自我提升的歷程,讓我現在有資格為教育說話 。”

他說,為克服國民團結問題而關閉學校是不正確的做法,這是不應該發生的事,尤其獨立逾60年來我國也已有了管理機制,國民團結問題該通過促進團結交融活動來緩和。

他形容那些意圖不良的人“頭髮一樣黑,內心卻各異”,尤其身為領袖,更不該只用嘴巴來解決大問題。

“馬來西亞的情況特殊,各族群不該各自為政,若說只有單一族群在進步也不恰當,各族理應平等,同樣也不該說國家繁榮只因為某個族群的貢獻所得,這是全民合作的成果。”

莫哈末法力舉例說,華人繳稅最多的說法也不成立,因為根據種族人數比率,華人少,馬來人多,實際繳稅率是相等的。

他也認為,檳城的巫裔與華裔人口各佔約40%,幾乎對等,印裔只佔9%,理應樹立為全國平等州模範,成為其他州屬的榜樣。

孩子擅長三語 父母也受惠

莫哈末法力本身也從孩子學習中文中受惠,如孩子會幫忙他去理解和使用中文,而他也監督孩子的中文學習狀況,希望他們能學以致用。

“方莉莎的中文比哥哥流利,上市場購物都善用中文,方力士則有點害羞。”在陪同孩子外出時,他不但向孩子討教中文,也鼓勵孩子使用中文,日後若有機會,他希望孩子們可以與他一起到中國經商。

“我任州議員時,常赴中國上海、北京與南京考察,明白中文對通商的重要性,當時我已意識到中國經濟發展可能會超越美國,學好中文絕對有利。”他以檳城浮羅文丁大同華小為例,馬來學生佔了該校的40%學額,可見得認同讓孩子掌握中文有利於未來發展的馬來家長並不少。

“華小是以華語為教學媒介語,我的孩子在升上中學後,各科皆以英文教學,幸而他們只花了一年時間便接上了學習的軌道。”他相信其他就讀華小的馬來學子,只要打好中文基礎,就不會面對升上中學的困難。

“我的妻子非常開心孩子能受中文教育。她是一名英文講師,孩子擅長國語、英語還有華語,令她感到自豪。”

送子女入華小

表現更優秀

莫哈末法力在浮羅山背新路頭老家結交了很多華裔朋友,但孩子在雪州沙亞南生活,缺乏友族朋友,便起念送他們進華校。

“這個決定有助他們多結交華裔朋友,更有利於學習中文,這比我有很多華裔朋友,卻不會講中文強多了。”儘管孩子在初學華語時面對許多困難,但總算熬了過去。

他欣慰的說,兒子方力士主修機械工程,已經完成大專文憑,目前在進修學士學位;幼女方莉莎剛入讀會計系。

“中學時期方力士就讀大英義中學,而方莉莎就讀喬治市女中。這兩所學校都有很多華裔學生,這能激勵他們表現得更優秀,如今他們可用三語與各族群交流。”

莫哈末法力要培育出可與全民溝通的孩子,是希望孩子往後能投入私人界服務,最好能從商。

“當孩子能與各族群交流無障礙,意味着他們的朋友圈跨越了單一族群。因為馬來人諳中文,可讓華人感覺自在,就像華人會講馬來話,讓友族感覺自在親切的原理一樣。”

各族相互理解 

國民更和諧

莫哈末法力強調,語文可促進各族之間的聯繫,讓彼此更能互相理解。“目前我國浮現各種國民學校與華校的課題,對我來說,我希望所有馬來學生都會說華語,華校生在加強英文學習的同時,也能加強國語的學習,其重點是注重國民和諧。

“特別是對情況特殊的檳城,華巫人數接近相等,這有助於檳城邁向另一層次,若各自為政各持己見,會比較困難。”

他說,國民理應遵從國父東姑阿都拉曼、敦陳禎祿等前人爭取下來的獨立理念,多源流學校自國家獨立以來就已經列入國家教育制度裡,因為他們已經看到國人需要什麼,各造不需要一再糾結於這個問題上。 

“只是很遺憾的,我發現有些華人通曉英語,卻不諳國語的事實。生活在多元種族的馬來西亞,我們需要有互相學習的精神,畢竟語文對國民之間的溝通與聯繫十分重要。”

莫哈末法力在孩子們掌握了中文之後,看到的是學習多元語文的益處,尤其是孩子上了大學,更受用。他很確定,自己當年的決定是對的。

◆方力士挨鞭激勵奮發圖強

夢想當一名頂尖工程師方力士說,到華小受教育是一項能帶來很多益處的挑戰。

對他而言,華小教育令他成為了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因為入學初期難免面對一些困難,特別是交友方面,因為語言不同有礙溝通。

“但這只是一段過渡期,我在家人的支持下,去理解華文與嘗試講華語,成功交到不少朋友,也適應了環境。”

現年20歲的方力士回顧小學生涯時說,他遇到許多教學嚴厲的教師,多次挨鞭是他最難忘的經歷,但藤鞭教育也令他意識到,不能時時依賴別人的支援,本身的努力非常重要!

◆方莉莎難忘朗讀《弟子規》

年方18的方莉莎憶述她6年華小的學習生涯時說,那是她最快樂的時光,因為有好多朋友隨時支持着她,每天上學都會和華裔同學們一起朗讀《弟子規》,學習做人道理與品德修養。至今她對朗讀《弟子規》的樂趣記憶猶新,雖然不能全數背出,但前面數段依然縈繞在其腦海。

就讀華小也有優勢──幾乎每年都被老師挑選為國語講故事與演講比賽的不二選手,也是年年三甲之內的優勝者。

“六年級和同學們一起到新加坡觀光時最難忘,因為只有我是馬來人,校長與國文老師全程最關心我。”

在她的印象中,接受華文教育並沒有障礙或難題,對她而言,中文已成了她的第三語言。

“我在喬治市女中上學時,我也必須學習中文這一科,因為這一科有助於我在每場考試中得分。

“學會中文對我帶來許多好處,對做生意很有幫助。”方莉莎開心地說。

 

 

標籤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