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我國第三死亡殺手 】瞭解徵兆速求醫保命 小心!中風年輕化

(吉隆坡訊)2021年的疫情導致許多人無法返鄉過年,所以,在2022年初始,很多在外工作的遊子們都興致勃勃的準備回鄉,迫不及待的想看看親人和朋友們,大街小巷都開始播放新年歌曲了。

即將過農曆年的我們,當然要進行大掃除,但您知道嗎?每年的大掃除,也是引發中風的高機率,中風病發率,其實比癌症更高。

Advertisement

而近期更發現,中風不再是長者的專屬病症,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被中風盯上!

中風,在馬來西亞是第三大死亡殺手,根據2017年馬來西亞中風負擔監測(Monitoring Stroke Burden in Malaysia)項目,在全國所有的醫療機構中,估計一天會有92個病患因為中風而入院,而單單在2016年因為中風入院治療的次數超過3萬多次,對我國構成近1億8000萬令吉的經濟負擔。

至少40%年輕人中風

ADVERTISEMENT

在馬來西亞,中風的平均病發年齡為62歲,而在這群患者中,有60%是發生在60歲以上,25%是介於50至59歲之間,約15%處於50歲以下。

然而,隨着醫療科技的進步,60歲以下還有工作能力、還能為社區貢獻的群體,都被歸類在年輕人。換句話說,現代的中風群體中,至少有40%屬於年輕人。

 

腦神經內科顧問郭晉榮醫生(Dr Kok Chin Yong)說,中風大致上可分為缺血性腦中風、出血性腦中風和小中風(mini stroke)。

“第一類是缺血性腦中風(ischaemic stroke),又稱腦梗塞,是血管堵塞造成腦部缺血而形成的中風,當一部分大腦由於氧氣供應中斷而死亡時,就會發生的中風。

這種中風可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發生,通常表現為臉部癱瘓、四肢無力、通常都會影響身體的一側、語言能力的失去或視覺上突然完全看不到或有重疊的影子,另外的症狀還包括平衡困難等,而這種缺血性腦中風是最常見的,在馬來西亞占75%至80%以上。”

他表示,第二類是出血性腦中風(haemorrhagic Stroke),又稱腦出血,是血管破裂出血而形成的中風,而在這種情況下,患者的意識會持續下降,出現非常嚴重的頭痛、嘔吐以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病因可能源自動脈瘤、血管畸形或高血壓。

小中風身體會給警訊

由於血塊導致腦內局部受到壓迫,進而引起腦部受傷,而導致身體某些部分或思考功能暫時或永久失去功能。整體而言,急性出血性腦中風有其相當的危險性。

“而還有另外一種中風,即暫時性腦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俗稱小中風),症狀和中風一樣,可以沒有任何預兆而突然發病,持續數分鐘,或長達1小時。

其徵兆和中風相似,唯一不同的是,這些徵兆不需治療就會自行消失,但千萬不可以小看這些症狀,因為暫時性腦缺血的出現,說明腦血管的血流存在着嚴重障礙,是身體給我們的一個警訊,如果完全置之不理,最終發展成中風的風險就會很高,有15%的中風病人曾經有小中風。”

突發性頭暈步態不穩 或是中風徵兆速送醫

中風是指由於血液灌注不足從而中斷向大腦組織輸送氧氣,繼而導致腦細胞永久性死亡。

唯有早期警覺、及時就醫,並藉由專業腦神經內外科和神經放射科醫療團隊的完整評估,才能有效降低疾病的傷害。

在年輕中風的人群中,臨床發現,有高凝血狀態(hypercoagulable state) 或妊娠期高凝血功能(hypercoagulability in pregnancy)會使孕婦在孕期或生產後6周內發生中風。

如果年輕患者有突發性頭暈、步態不穩、不明原因的劇烈頭痛、突發性單眼或者雙眼看不見、頭痛、口齒不清,或是單側肢體軟麻無法施力,那不用再等,立刻送往醫院,因為這可能是中風徵兆。

 

腦神經外科顧問傑拉德醫生(Dr Gerard Arvind Martin) 表示,只有在醫院才會有足夠的醫護人員及醫療設備,因為醫護人員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及時為病患完成檢驗、備好藥物等,尤其可以即刻施行腦部斷層掃瞄。

4個半小時溶栓救命

“一般年輕中風者,只要在4個半小時內,這裡的4個半小時是指從發現不對勁開始算起,就可以用溶栓治療(thrombolysis),也稱為血栓溶解劑治療,常用的藥物為基因工程合成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在一些選擇性個案中,病患在溶栓治療後,如果仍未超過6小時,會一併接受機械取栓(mechanical thrombectomy)。”

他透露,根據臨床顯示,至少30%以上,在中風過後立刻送院的患者經治療後能夠自理生活。

“中風的發生率很高,除了極嚴重的中風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即告死亡,倖存者大部分並有輕或重的殘障,成為家庭、社會,甚至國家的重大負擔。”

傑拉德強調,‘時間就是腦(time is brain)’,說明中風發生後必須分秒必爭,時間是很重要的因素,且不論中風的跡象是強烈或者不強烈,千萬不要再等待,第一時間將患者送來醫院治療,他必須再三強調,這是很關鍵的。

“中風為什麼會發生在年輕人身上,最主要是因為生活方式,例如吸煙、壓力、不良飲食習慣而導致高膽固醇,加上越來越多年輕人患有高血壓,而出血性腦中風就是所謂的爆血管,而高血壓能削弱腦內動脈,使它容易撕裂或破裂,所以就會導致中風。”

患者送醫跟死神搏鬥

另外,出血性腦中風也可由創傷性顱腦損傷和腦動脈瘤(brain aneurysm)破裂所造成。

而還有一些不常見的原因,包括非動脈粥樣硬化性血管病,例如毛毛樣血管疾病(Moyamoya disease)、纖維肌發育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 FMD);血液(haematologic)疾病如抗磷脂症候群(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遺傳(genetic conditions)、心臟問題、其他炎症和傳染性病因。

傑拉德在最後總結,“時間,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越快將患者送來醫院,我們就會跟死神搏鬥,首先要做腦部電腦斷層(brain CT)掃瞄甚至其他形式的大腦成像檢查,因為重要的檢查和評估,包括患者的出血量、血栓的位置和大小、病變部位對血塊的反應等,都是即時決定患者適不適合動手術的關鍵因素。”

注入溶解劑清除血栓 溶栓治療患者佳音

在我國,同為煙民的男女,男性出現腦中風的機率比女性高,最主要原因是男性往往抽煙抽得特別凶,無形中把自己暴露在腦中風的風險中。

腦卒中(cerebral stroke)被稱為腦血管意外,也就是中風。

如果說佳節大吃大喝後所釀的關節痛風是個叫患者痛不欲生的惡魔,那同樣也帶着“風”字眼的中風,就是隱藏在很多人體內的一枚定時炸彈。

 

腦栓塞占了8成

腦神經內科顧問陳偉陽醫生(Dr Tan Wee Yong)表示,腦中風可分成“腦栓塞”及“腦出血”,而腦栓塞是因為腦血管阻塞,造成腦細胞死亡的疾病,它在醫學上被喚作“缺血性腦中風”。

至於腦出血,又叫作“出血性腦中風”;在腦中風中,腦栓塞占了8成,因此,為了方便分辨兩者,一般上會以“腦中風”代表腦栓塞,而出血性腦中風直接稱為“腦出血”。

來得很急惡化更快

“中風,顧名思義就像一陣疾風驟來的急症,來得很急,惡化更快,就像自然界的“風”叫人措手不及。不僅如此,它還是另一“三高”疾病,即病發率高、死亡率高及致殘率高,在過去無藥可治,惟隨着溶栓治療的出現,患者終於可迎來一道曙光。”

溶栓治療是針對腦栓塞患者而設。“我常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形容溶栓治療,當家中的水管出現阻塞,此時只要倒入酵素,就能把阻塞物清除,而溶栓治療的原理亦是如此。”

他指出,醫生把血栓溶解劑注入阻塞處,從而把血栓清除,不過話雖如此,溶栓治療亦有2.4%並發風險,最常見的就是腦出血。

半邊臉麻木或是前兆

問1:小中風如果不去理會的話,會造成什麼後果?

答1:其實,有很多患者甚至一般人都曾經歷小中風,而這種症狀也常是腦中風的前兆,千萬大意不得,是身體給你的警告,常見的的症狀有半邊臉或單側肢體無力或麻木、視力模糊、口齒不清、吞嚥困難、疲憊或嗜睡,而這種情況往往只會維持一下,很多人都沒有理會,以為休息一下就沒問題了。

其實這是錯誤的,當有了這些徵兆時,必須立即就醫接受檢查,避免引發嚴重腦中風。

拖延治療致腦細胞死亡

問2:當中風發生後,到底是要找外科動手術還是內科吃藥比較好呢?

答2:首先,不應該問要找內科或者外科,應該是去急診室。因為最關鍵的檢查和評估,才是左右治療方式的最大因素。

中風不管是出血還是缺血性,都有多種不同的藥物以及手術可以治療,但大前提是患者要及時送醫檢查。每拖延1分鐘,可導致200萬個腦細胞的死亡。

定期健康檢查防中風

問3:如何預防中風?

答3:三高達80%的中風危險因子,都是我們可以自己控制的,例如定期健康檢查,監測血壓、血糖及膽固醇,其中藥物是病情受控的重要因素。

注意日常飲食,避免高熱量、重油及太鹹的食物,應選擇較清淡的烹調方式;停止抽菸,因為抽菸易使血管收縮引發血壓上升,間接增加血管受損的機會;減少喝酒和保持運動習慣。

中風10大徵兆

◆身體一側、包括臉部及四肢突然麻木或無力

◆突然神志不清,說話困難或難以理解

◆突然單眼或雙眼難以使用

◆突然行走困難、眩暈失去平衡或協調能力

◆突然出現原因不明的劇烈頭痛

除了以上典型症兆,女性可能會出現一些特殊徵兆,包括:

◆突然面部和四肢疼痛

◆突然打嗝或噁心

◆突然全身無力

◆突發性胸痛及感覺氣促

◆突然心悸

健康飲食 規律生活 剔除三高危險因子

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官網資料,2019年腦血管(中風)的死亡率排名第三,而且罹病率有年輕化的趨勢。

中西醫林順木(Dr Lim Soon Bock)指出,根據美國腦中風學會的研究,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可分為:

  1. 可糾正危險因子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房顫及其他心臟病、抽菸、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運動和肥胖、酗酒及濫用藥物。

  1. 不可糾正危險因子

年齡(男性﹥45歲,女性﹥55歲)、種族、性別、家族史、曾經腦中風。

所以,要如何預防中風,首要先減少可糾正的危險因子,而這些危險因子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們所熟悉的三高。

三高集結臨床病徵

他說,導致三高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就是飲食不節,缺乏運動和肥胖。想要避免罹患三高,就先要知道什麼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及“代謝症候群”。

所謂病從口入,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加上營養過剩,容易患上非酒精性脂肪肝,而脂肪肝則會造成胰島素阻抗,進而引發高血糖或第二型糖尿病。

另外,脂質等的代謝異常,也是導致代謝症候群的主因。

做到中醫的治未病

“所謂的代謝症候群是指由糖尿病、高血脂和高血壓等疾病所集結的臨床病徵,常以產生胰島素阻抗為基礎,肥胖為主要的表現型。”

他表示,不管非酒精性脂肪肝或代謝症候群都是可以糾正的危險因子,也就是說這可以發生在疾病早期,我們可以經由健康飲食、規律的運動及定期身體檢查,或使用中藥調理或西藥治療,在疾病出現初期就將它糾正回來,做到中醫所謂的治未病來預防腦中風或心血管疾病。

由以上所列的可糾正因子中,不難知道腦中風檢查的主要基本項目應包括血液生化及尿液,如血糖、肝腎功能、膽固醇等,還有心電圖(房顫)、胸部X光及超聲波(脂肪肝)。這樣才能早期發現,及時治療預防。

不再是高齡者專利

“至於什麼年齡才開始做?是不是要有三高才做?這要看你有沒有危險因子,危險因子越多,如有中風家族史、肥胖、高血壓及抽菸等,那勸你及早檢查,畢竟腦中風的年齡層已下降,不再是高齡者的專利。”

另外,個人並不主張在沒醫生的建議下服用維生素和輔助品來預防中風,反之應仔細的瞭解腦中風的可糾正因素,把不良的因子從你生活中剔除,真正做到健康的飲食、適當的運動和規律的生活。

唯有這樣,腦中風才會遠離你!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