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悠悠我心】36年往事

我的母校覺民國民型中學最近舉辦了1986年畢業班的ZOOM同學會。主席成國明是我教過的學生,很熱心,發信息來盛意拳拳請我出席。我因為少看WhatsApp結果錯過了。幸虧趁着上周到八打靈的機會,跟成國明主席在吉隆坡開了一次“閒談會”。

我們這次的“閒談會”,包括成國明成太太、他的同學冬梅,以及我的兩位73歲高齡的同學吳思峰、曾文德。成國明帶來兩餅名貴的茶葉送贈。又聽說我的小女兒剛好當時染登革熱,還帶來法國特有的山泉藥水。難得貴泉相贈,我無以為報;冬梅則以美味的糕點相贈。

Advertisement

見到學生們贈送珍貴禮品,我的幾位老同學都很感動。一位同學跟我說,三十多年才見面一次,尚且能夠記得你當他們老師的恩情,實在難得呀。

華教歷史披荊斬棘

我教成國明他們這批學生的時候,雖已經是36年前,那時候他們高三,我才當教師不久,算得上是稚嫩。我們歲數相差其實不大,所以我跟這一班的學生算是比較沒有隔閡。

覺民中學也是我的母校,校園四周,各種不同民族居住。覺民中學的格局是更多於多元種族更甚於單元民族。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多元,但同時擁抱中華民族色彩。

ADVERTISEMENT

在馬來西亞的國土上,華文教育歷史複雜。當年,覺民中學跟很多華校一樣,都是由民間的華文學校董事部支持的。後來有一些董事會支持不了,一部分照舊由華人民間支持,一部分交給政府。

根據覺民中學的校董會議紀錄,當年的教育處境已經來到盡頭,必須有支援。當時的董事成員都積極支持,將有關地皮捐給政府,本來的足球場轉換為兩座三層教學大樓。那是1967年的安排。

1985年,我在覺民中學擔任副校長,得以一睹圖冊,也參與遷校的壯舉,將校舍自小山坡移到草場上,開始新的年代。1986年,成國明他們那一代,就是新的一代。

這一班學生,是我在1985年進入覺民中學時教導的優秀的一群學生。當年的華校改制讓愛護覺民中學的學生、家長感傷,憤怒的大有人在。尤其是1967年,混雜了政治鬥爭。有些人甚至簽名遷校,無所不做,只要是為了母語教育。我們是多麼害怕,一旦改制,政府就可以見縫插針,把不懂華語的人才送入華校徹底改變。人們在恐懼、擔憂中接受外調的行政人材。當年的郭申新校長,在我任職時期,他愛華語甚於其他人。我們的學生也有不少是令人引以為豪的。

話說回來,我還記得這一批學生之中,除了國明,還包括有禮、鳳欒、冬梅、達華及通易等等。他們很多都成了專業人士,醫生、律師及銀行高層等等;多元的背景讓他們發揮得更好,老懷堪慰。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小黑)

 

 

標籤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