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悠悠我心】謝謝朱銘先生

前幾天,驚聞台灣著名藝術家朱銘(1938-2023)因輕生而去世。我不禁想起,自己第一次見到朱銘作品的震撼。

那是在九十年代,我和朵拉被當時《蕉風》的主編姚拓老先生委託,成為蕉風的執行編輯。當年,編輯雜誌不是用電腦,而是用傳統手法。每一期都是由住在實兆遠的我和朵拉以及遠在吉隆坡的編輯部成員通過傳真和電話討論,然後用剪刀和透明膠紙,把稿件和插圖剪貼在紙上再傳回給編輯部做最後處理。今天看起來覺得很簡陋而且有點可笑的方式,在電腦編輯流行之前,大家都是這樣做的。

Advertisement

對藝術認識進步飛躍

在選擇插圖方面,姚生(我們從一開始就習慣叫姚拓他老人家姚生)很慷慨地給我們一套《藝術家》雜誌,還每期訂閱到我家。這是一套非常高素質的藝術刊物,每一本都有1寸半那麼厚。一打開《藝術家》,才知道我們是那麼“才疏學淺”。這本台灣出版的雜誌,裡面寫的和推薦的卻是現當代的世界級藝術家。我們猶如走入一個大花園,眼花繚亂。很快地,我們兩人對藝術的認識進步飛躍。就在眾多的藝術家之中,我一眼相中了朱銘。

朱銘當時吸引我的作品,就是他膾炙人口的《太極》系列。因為當時我也在沉迷研究太極。雖然我是雕塑藝術的門外漢,不過,我看到他的《太極》作品,每一件都有著厚實的體態,簡潔的造型,具有有氣勢和力道,帶出了太極拳柔中帶剛的特徵。我對這一系列的作品實在一見傾心啊!後來,當我得知朱銘作品就擺在新加坡博物館門前,我們就特別飛過去合影,年輕的時候真瘋狂!

朱銘立足台灣藝壇

ADVERTISEMENT

朱銘生於1938年,據說他15歲學木雕;30歲的時候,就帶着兩件作品去拜師。雕塑大師楊英風看到他的作品,非常欣賞,收他為徒。朱銘一直感念母親恩情,所以他的創作很多跟母愛有關的作品。他在1976年在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的第一次個展就造成轟動。1977年,就到日本展出太極系列作品,可想而知,馬上贏得日本的高度評價。從那時起,朱銘在80年代已經在台灣藝壇立足。他的成就等身,限於字數,無法在此一一細表。但我要說的是,如果不是朱銘,我不知道雕塑可以簡化至此,而又如此有力量。謝謝他給我帶來飛躍式的思想和藝術上的進步。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小黑)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