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副刊

【山離開門】 萬山與前村的距離

每個年輕人似乎都有個cafe夢。拋開數據邏輯不談,至少認識的人中,許友彬的女兒可真的開了一家;一老同學的女兒,堂堂留英學人,本科原是唸營養學的,誰知讀完碩士回來,竟跟父母說,她要開cafe;有一老友的侄女也開了家,幹得怎樣倒不知,但老友卻對此嗤之以鼻……還有,近期常跟C9老友去喝咖啡的蒲點,據悉也是一美眉開的。

大豆甚至有兩個小學同學,在米國唸完大學後,敢敢跑去紐約租了半間店舖,賣起——辣死你嗎!

Advertisement

嘿嘿,你別說,據悉這倆美眉同志,迄今已擴充到兩間店面的規模了。說起東南亞飲食,在紐約市那帶算頗負盛名呢。

(這裡不得不跳個tone,那個大豆以前唸大學時,一年回來一次嫌不夠。每回總哭哭啼啼的回去,甚至衝動的說:“恨不得每個學期假期都可以回家!”她念茲在茲的不是家啦,而是家鄉的食物。後來搬到有容乃大,要吃什麼都有的紐約,倒名副其實做了樂不思蜀的阿斗也——紐約以最基本的方式療癒了全世界遊子的思鄉病這樣。)

更近例子就有,呃,俺家大豆貌似也懷揣着這夢想——前一次不就讓咱們給她托運帶過去了兩打kopitiam標誌的咖啡杯麼……不過,如今她另有其他要事在進行中,cafe夢怕是不得不——不了了之唄。

誒,當外人看到,堂堂溪水出前村,可誰又曉那都曾經歷過,萬山不許一溪奔。

ADVERTISEMENT

話說回那表外甥,他原本打算要到歐洲,進一步汲取餐飲業的經驗。不幸遇上大疫情,郁不得其正,因毀約把全盤儲蓄都賠光。

由零開始,只好以家用烤箱展開網訂接單子;為了節省成本,校長兼撞鐘,不,是師傅兼送貨……就這樣過了一山又一山,走過萬山,終熬出到前村了。

(光明日報/副刊專欄‧作者:山離)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