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小林話國】華教的挑戰

華教在我國曾走過非常艱辛的道路,有人因為捍衛華教而坐牢,也有先賢為了捍衛華教連公民權也失去,所以,我國華教在過去有濃厚的悲情色彩。

Advertisement

但其實,步入2000年開始,中國開始強大,中文在國際間非常吃香,加上我國2008年的全國大選後的政治變化,華教迎來了正面的改變。

308和509大選,最重大的意義就是告訴了國人:人民可以用選票換政府,哪怕你是做了超過半個世紀的執政聯盟,一樣有轟然倒下的一天。2008年大選後,民聯(希盟的前身)在執政的州,如檳城、雪蘭莪推行制度化撥款給華校(包括獨中)和教會學校。這項撥款,雖然數目不多,但勝在年年有。此外,在檳城,州政府改變了遊戲規則,成功讓很多華小、國民型中學董事部取得教育用途土地來發展,如擴建、搬遷或建分校等,過去10年,取得州政府分配土地的華校超過10間。

ADVERTISEMENT

509大選後,除了給予華小和國民型中學撥款,聯邦政府的財政預算案也首次列入獨中撥款,而多間國內華校的搬遷或增建也迅速取得聯邦和地方相關單位批准。這包括巴林園培智華小(7月順利獲得地方政府發展准證)、威北光育小學(4月獲得搬遷批文)、喬治市益華華小(獲100萬令吉撥款搬遷)、安順十二碑華小(撥款150萬令吉建校)、峇玲瓏敦化華小(獲100萬令吉撥款建校)、百樂金馬梳華小(獲100萬令吉撥款建校)、孟加達善牧華小(獲100萬令吉撥款建校)等等。

華校絕非團結的絆腳石

我要說的是,華教應該走出悲情,目前的形勢有利華教發展,現在和上世紀六十年代不同,已沒有執政者敢向華教開刀,因為他們知道,這要付出代價的。

所以,華教應把握目前的有利形勢,思考如何將華教發展得更好。目前,華教最大大挑戰不是受執政者打壓,而是如何面對新局勢的各種嚴峻挑戰。

這些挑戰包括,越來越多友族選擇把孩子送讀華校(近20%的華小生是友族),站在華教角度,一方面值得開心,這證明華教受到肯定;另一方面,不少華教人士卻憂心,華小因此變質;也有人覺得,華校是華社辛辛苦苦籌建,理應優先讓華裔受惠,所以不是很樂意看到友族涌入華小就讀。

這讓我想起一個笑話,話說,有一天我和幾名女性朋友到餐廳用餐,看到一名貌似外勞的男服務員過來為我們服務,當時我們以為他是外勞,就以英語參雜一些馬來話和他交談點餐,期間,其中一名女性朋友用華語說:“他的顏值很高”。結果,那服務員脫口而出:“謝謝。”“嚇”到我們目瞪口呆。後來,我們才知道,他是不折不扣的國民,從小在華校接受教育,華語非常流利。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其實還蠻多友族說得一口流利華語。

新時代來臨,華小不再只面對國小的競爭,而是很多私立學校或國際學校的競爭。很多稍微有能力的華裔家長紛紛把後兩者當作首選。前面說了,現在和上世紀六十年代不同,當年,華社也許還有很多低收入家庭,但現在很多華裔已晉身中產階級,收入已提升,選擇也變多了。

華教當前的挑戰是如何應付新時代快速的變化,而不再是當權者的打壓。把握目前無論是國際或國內對華教有利形勢,如何把華校發展成各種族家長首選的學校,全面提升華教地位,讓政客知道,華校絕對不是團結國民的絆腳石,這才是華教人士應該思考的一點。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林華國)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