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寶林茶室中毒事件】中毒者喊醬料苦 副市長:醬料或是元兇

(台北31日綜合電)寶林茶室中毒案受害者人數持續增加,據報有中毒者告訴桃園副市長王明鉅,醬料很苦。王明鉅認為,元兇可能是醬料,呼籲中央徹查醬料問題。

據台灣《聯合報》星期日(3月31日)報道,曾任台大醫院副院長的王明鉅研究了在中毒案被驗出的米酵菌酸,並在行政院會上說,不能排除醬料出問題的可能。

Advertisement

王明鉅引述醫學文獻介紹,米酵菌酸一詞源自印尼食物“Tempeh Bongkrek”,由椰渣發酵作成,外觀像豆腐,但遠比豆腐硬,因椰渣含大量脂肪,非常容易讓產生米酵菌酸的細菌生長,1951年到1975年造成印尼平均每年288次中毒、34人死亡,1969年印尼禁止製造這種食品,但民間還是很多人偷偷製造食用,並在過程中加入檸檬汁讓細菌無法生長,避免中毒。

王明鉅說,椰子或玉米含大量脂肪,製造食物過程中如果不注意,使用了發酵過的椰肉製品,很可能產生米酵菌酸。

當天行政院長陳建仁裁示,相關單位注意醬料。

報道稱,上述中毒男子3月21日晚上7時半來到涉事餐廳台北市寶林茶室時,只剩下粿仔條,“端來整盤顏色很重、很黑,第一口吃下去就覺得醬料非常苦,可是粿仔條本身感覺很一般 ,沒什麼味道”。

ADVERTISEMENT

男子也提供用餐前拍的粿仔條照片佐證,粿仔條呈深褐色。王明鉅問這名男子,為什麼覺得很苦還統統吃完?男子回答:“因為很貴,就算不好吃,還是覺得要統統吃完。”

男子餐後出現噁心、嘔吐症狀,之後住在加護病房,搶救後狀況好轉,轉至一般病房。

台灣星期日新增與中毒案有關的兩個案例,分別為43歲及54歲女性。她們食用寶林茶室的炒粿條、滑蛋河粉後,出現頭暈、發燒、腹瀉、嘔吐等不適,已送往醫院。這使得受害者人數增加到30個,其中兩人死亡。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