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报导/摄影•刘忠万(chrislau_92@hotmail.com) 对於中亚国家,我其实也没有很深的概念, 直到发现巴迪航空设了从 吉隆坡直飞乌兹别克首都塔什坎的航班,当下买了机票准备前往。 乌兹别克的旅游业筹划得非常齐全,信息也非常全面,只要在网上一搜, 就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资料。 对于乌兹别克的印象,我一直停留在古丝绸之路的时候,尤其每次在网络搜寻“乌兹别克”,就会看到壮观的蓝色古老建筑物出现在眼前。大多数人不会是把中亚国家放在旅行计划里面,因为这些国家对外的宣传非常少,饮食习惯和东南亚的相差甚大。 古时的乌兹别克是丝绸之路沿线上的重要国家之一,路经的瑰宝城市涵盖了塔什坎(Tashkent)丶撒马尔罕(Samarkand)丶布卡拉(Bukhara)以及希瓦(Khiva)。 毕竟是第一次到访这个国家,为免在旅程中状况频出,我先乖乖的做好功课,并提前至少一个星期在网上购买穿梭城镇之间的火车票,若在当天才买的话,很大可能会买不到车票,只能搭乘巴士一路颠簸而去──乌兹别克在发展上比较落后,马路建设并不好,许多游客吐槽搭乘巴士的体验非常糟糕! 我从吉隆坡出发至乌兹别克需时接近八小时,机上的乘客多是乌兹别克人,马来西亚游客相当罕见。偶尔,还会看到几个金发碧眼的,后来才知道乌兹别克竟然有5%是俄罗斯族。 乌兹别克於1924年成为苏联的一部分,作为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苏联统治。在苏联鼎盛时代,乌兹别克取得了非常瞩目的发展成绩,从而被称为“苏联在亚洲的橱窗”,整个社会丶经济和文化都受到中央政府的强烈影响,纵使苏联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解体,乌兹别克也仍保留许多苏联时代的遗风。 人老实不胡乱开价 10月份是乌兹别克的入秋季节,在抵达塔什坎后的晚上气温有点冷,在机场买了手机SIM卡以后,马上使用当地最受欢迎的电召车服务YandexGo,打车到预订的青年旅馆。 塔什干是乌兹别克首都,一路上街道还算蛮乾净的,这里的人也都比较老实,不会像其他地方般胡乱开价。抵达旅馆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一点,随便洗漱过后就准备会周公去,旅馆没有冷气,只需把窗口稍微打开,15℃的天气让我睡了个安稳觉。 青年旅馆一个床位的价钱介於30至40令吉之间,价格算合理。 禁穿着彰显宗教服装 塔什干的城市风格是中亚传统与俄罗斯丶前苏联影响交织的结果,反映了历史变迁和文化的融合。前苏联时期的建筑风格在塔什干处处可见,尤其是斯大林式建筑(如政府大楼和一些大型公共建筑物),皆以其宏伟的外观和装饰着称。 在前苏联统治时期,塔什干的城市规划注重功能性和整体性,形成了宽阔的街道和大型广场,便於公共活动和交通流动,这种布局与传统的中亚城市形成鲜明对比。 乌兹别克地处中亚腹地,与五个伊斯兰国家为邻。虽然穆斯林群体占了人口的90巴仙,但在街上可以看到戴头巾的女性寥寥无几,这跟他们的国家政策有关。 除了宗教组织的人员外,乌兹别克的公民被禁止在公共场所穿着彰显宗教的服装。学院的女学生被要求用小帽和向后系的浅色围巾替代头巾,拒绝遵守这一要求的女学生将不允许进入教育机构。 防范激进主义影响人民 乌兹别克政府自2019年起再次收紧对佩戴头巾和留穆斯林风格胡须的措施。据悉,2019年10月,乌兹别克政府曾突击检查市集,捉捕留这种胡须的年轻男性,他们被带到警察局後被强行剃须。 在2016年之前,为免人民被传播激进观点,乌兹别克对伊斯兰激进主义进行严格的打击,在公共场所佩戴头巾的女性会被带到预防站进行教育对谈,男性则被强制剃掉胡须。虽然在公共场所禁戴头巾的禁令现在已被解除,但在公共机构,这一点仍然受到政府内部的严格约束。 在学校,除了禁止女学生佩戴头巾上学,教师也被指示每天早晨在学校外站岗,让戴头巾的女学生在进入校舍前把头巾脱掉。 哈兹拉提清真寺庄重优雅 我在塔什干只短暂停留了半天,主要是去看看位於市中心老城区的哈兹拉提伊玛目清真寺(Hazrati Imam Mosque),这座清真寺是乌兹别克重要的宗教和文化地标,它逃过了大地震的摧残,历史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但曾在1990年代重建。 最初的清真寺是为了纪念乌兹别克着名的学者和宗教领袖哈兹拉特伊玛目(Hazrati Imam),他在这里进行教学和宗教活动。在1991年独立後,清真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和重建,以恢复其历史和文化价值,成为一个重要的宗教中心。 哈兹拉特伊玛目清真寺展示了典型的中亚伊斯兰建筑风格,结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清真寺的建筑风格受到撒马尔罕和布哈拉的影响,外面矗立着两座高达54米的宣礼塔,内部巨型穹顶蓝底描金,显得优雅与庄重。 撒马尔罕历史景点现辉煌 撒马尔罕在十四世纪时为帖木儿帝国国都,古城现存文物古迹众多,如雷吉斯坦广场丶比比哈尼姆清真寺和乌鲁贝克天文台,这些建筑物融合了伊斯兰艺术与中亚风格,展现了这个城市曾经的辉煌与文化。 撒马尔罕是乌兹别克旅游业最旺盛的城市,满街的游客让人觉得这地方的商业味有点浓厚。它特别的一点,是主要的历史古迹都非常集中在一个区块,所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逛完,不需要一直打车逛景点。 我来到乌兹别克的时候已经是夜幕低垂,街上是繁忙的大道,车还是非常多,路旁是一整排的摩登建筑物。乌兹别克的店名主要使用乌兹别克语标示,通常采用拉丁字母。此外,在一些地区或特定的商业环境中,俄文也很常见,特别是在大型城市和多民族汇集的社区里。 车子抵达旅馆前经过了雷吉斯坦广场,那是撒马尔罕最着名的古建筑物。宏伟的建筑在夜色下上演着精彩的灯光秀,颜色配合着乌兹别克当地的音乐变幻,在秋天的冷空气,这样的氛围让人觉得特别浪漫。 普通列车硬卧闷热难受 塔什干之后,我搭乘火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撒马尔罕,一个历史文化非常悠久的地方,也是乌兹别克的旧都,以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美丽的建筑而闻名。在古丝绸之路上,撒马尔罕连接着波斯丶印度和中国这三大帝国,堪称是一个“文明十字路口”,繁盛一时。 先说说火车体验。乌兹别克的火车系统主要由乌兹别克铁路公司运营。火车种类包括高速列车和普通列车,提供从城市到城市的便捷交通。高速列车(如Afrosiyob)分为一等座和二等座。一等座宽敞舒适,通常为2+1的排列,提供更好的服务;二等座较便宜,座位排列为2+2。 普通列车有硬卧和软卧之分,硬卧通常是四人一间,舒适但空间较小;软卧较为舒适,通常是两人一间,提供更好的休息环境。我乘的是票价约五十多令吉的普通列车的硬卧,没有冷气,环境闷热,拥挤得不舒服。卧铺分上下铺,下面的位置较宽敞舒服,上面的小得像棺材房,整个头必须要弯90度才能将身体塞进去。偶尔还见小贩手提着大包小包的零食和饮料穿梭在走道上,肚子饿了可以叫点吃的。 乌兹别克人虽然不热情,但相当有文化和有礼貌,所以列车的卫生和安全是让人满意的。 雷吉斯坦广场见证兴衰 撒马尔罕的雷吉斯坦广场(Registan Square),以其令人惊叹的伊斯兰建筑和历史意义而闻名於世,是乌兹别克的文化瑰宝。雷吉斯坦在波斯语中意为“沙地”或“沙漠”,历史上曾是古丝绸之路重镇,见证了撒马尔罕几世纪的繁荣与动荡。 在众多史迹宝藏中,雷吉斯坦广场见证了帖木儿王朝的宏伟和艺术的精湛。广场上最重要的建筑物是三座着名的伊斯兰宗教学校(Madrasah),它体现了帖木儿时代的建筑风格和艺术成就。 雷吉斯坦广场的建设跨度数个世纪,建筑风格也随着不同时期演变。 雷吉斯坦广场的建筑采用了典型的伊斯兰建筑布局,包括中央庭院丶对称的侧厅和高大的入口拱门。这些建筑物的外部饰以精美亮丽的瓷砖丶复杂的几何图形,非常精彩! 皇家墓园赏精湛装饰艺术 离雷吉斯坦广场不远处的沙赫静达陵园(Shah-i-Zinda Mausoleum)是乌兹别克最着名的宗教和历史遗址之一,也是中世纪伊斯兰建筑和装饰艺术的杰作。它由多个陵墓组成,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装饰技艺,被誉为中亚最具艺术价值的墓地之一。 沙赫静达意为“长生王”或“活着的国王”,其名字源自一个传说。传说穆罕默德先知的堂弟库萨姆伊本阿巴斯(Qusam ibn Abbas)在七世纪来到撒马尔罕传播伊斯兰教,并在此地殉教。根据信仰,库萨姆并未真正死去,而是“长生不死”,因此陵墓群被称为“沙赫静达”。 陵墓群始建於十一世纪,但大多数现存建筑可追溯到帖木儿帝国(十四至十五世纪)时期。帖木儿帝国的贵族丶亲属及朝廷成员相继被埋葬於此,使得这里逐渐成为一座富丽堂皇的皇家墓地。 优质香料干果不买白不买 有数百年历史丶撒马尔罕的西亚布市场(Siyob Bazaar)是城中最着名丶最繁忙的传统市场之一,也是当地居民采买生活所需的地方,靠近着名的比比哈尼姆清真寺。 这里分布了多个区域,专门售卖新鲜蔬菜丶水果丶香料丶干果丶肉类丶传统面包丶日用品等,其中当地出产的农产品以其新鲜和品质闻名。 虽然是个现代化市场,但它保留了传统市场的布局和氛围。摊贩们在开放式的摊位上展示商品,摊位前人来人往,问价声丶讨价还价声此起彼落。此地的香料和干果闻名世界,西亚布市场也因此成为采购这些商品的理想之地,五颜六色的小茴香丶红辣椒丶姜黄丶胡椒……;杏干丶葡萄干丶核桃丶杏仁丶榛子等罗列其中,不仅种类繁多,品质也非常优良。 在这里也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纪念品,无论是吃的或是穿的,总有一件你看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