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哈拉(Bukhara)以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建筑和丰富的伊斯兰文化遗产闻名于世, 名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布哈拉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业和宗教中心;希瓦(Khiva)曾是花剌子模、 希瓦汗国的首都,历史可以追溯到六世纪,在十九世纪,它成为了中亚的贸易和奴隶市场中心。 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一座座别有韵味的古城像珍珠般点缀其间,位于中亚国家乌兹别克的布哈拉及希瓦就是其中的两颗珍珠。 告别了乌兹别克旧都撒马尔罕(Samarkand),我搭乘列车往西而去,一览慕名已久的两座古城。它们貌不起眼,但历史背景非常丰厚,现存有约140座古代建筑和历史遗迹,故有“博物馆城”之称。 我在网上订好了青年旅舍后就专心地在布哈拉趴趴走了。乌兹别克的旅馆价格都非常便宜,多人间的床位在50令吉左右,单人间大概70令吉,价钱实惠而且环境卫生。 青旅最贴心的事情,就是每张床位都有张帘子,给游客供多一层的隐私保护。还记得好几年前住的青年旅馆几乎都是没有帘子的,当时的青旅是结交各国朋友的好地方,再怎么社恐,都得硬着头皮和其他旅客打招呼。适当的社交没有错的,但是过度社交会令人身心疲惫,而帘子,正好给大家营造独处的空间。 虽然在景区可以看到非常多的俄语系游客,但是旅馆入住率不高,这是因为自助游的旅人鲜少视乌兹别克为首要目的地,即使在旺季也是一样。 抵达青旅的时候,见前台并没有人,负责人说有事外出,只留下一个工人带我到床位前,直到我离开的时候柜台还是没人,打了电话给负责人,也只是说不需要付钱,如此的佛系服务也实在令人惊讶! 布哈拉人擅手工艺 地毯刺绣精致 布哈拉的地标之一是卡扬宣礼塔(Kalyan Minaret),是城中最高的建筑物。除此之外,四尖塔清真寺(Chor Minor)、卡扬清真寺(Kalyan Mosque)、波洛哈兹清真寺(Bolo-Hauz Mosque)、雅克城堡(Ark of Bukhara)等都是布哈拉著名的历史遗迹。 布哈拉曾是伊斯兰教和波斯文化的重要传播地,许多宗教学校(Madrasah)和清真寺至今仍在使用。老城区保存得完好,狭窄的街道、传统市场和古老的市集让人忍不住想像中世纪时期是不是也是这般模样? 最吸引人的是工艺品摊子,琳琅满目什么都有。布哈拉人擅长手工艺制作,这里的纺织品和瓷器等工艺品蜚声国际,古地毯更是古董地毯中的精品,乌兹别克民族服饰上的金线刺绣更是教人眼前一亮,瓷器上的花纹也是极具民族特色,很受游客欢迎。 四尖塔小巧有气派 展现文化底蕴 坐落于旅馆附近的四尖塔是我最喜欢的景点,虽然小巧但是很有气派,在蓝天无云下显得格外吸引人。这是一座小型宗教建筑,因其四座独特的宣礼塔而得名。它的历史并不太久远,是十九世纪一名富豪卡利夫尼亚兹库尔(Khalif Niyazkul)为想念他已经出嫁的四个女儿而建,原本是座包括宗教学校在内的建筑群,但宗教学校早已消失在历史洪流里,只剩下这座清真寺孤零零地矗立在一片民居之间。虽然不像布哈拉其他建筑那样大规模名气也不那么响亮,但四尖塔以其独特的身姿吸引众多游客和建筑爱好者前来一窥其貌。 四尖塔并不像许多其他伊斯兰建筑那样是清真寺,它的设计可能更多地是象征性或纪念性,而不是实用的宗教场所。建筑风格融合了中亚传统伊斯兰建筑与地方建筑特色,尽管规模较小,但非常精致。塔楼的确切象征意义尚不明确,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它们可能代表伊斯兰世界的四大方位,也可能象征四位哈里发(伊斯兰教继承人)或四大教法学派。由于其风格独特,四尖塔常被游客称为布哈拉的“隐秘宝石”,代表了乌兹别克独特的建筑遗产和文化底蕴。 卡扬广场厚重历史 引来各方游人 布哈拉的卡扬广场(Kaylan Square),也被称为Poi-Kalyan Complex,吸引大量游客的原因与其深厚的历史背景、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意义大有关系。 卡扬广场中的主要建筑物可以追溯到十二世纪至十六世纪,是布哈拉的宗教和文化中心。 其中卡扬宣礼塔(Kalyan Minaret)始建于919年,曾因地基松软而修整多次,重建于1127年,是中亚最古老、最壮观的宣礼塔之一,高达45米,不仅是伊斯兰建筑的象征,也是过去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标。宣礼塔的楼身布满了砖制装饰图案,而且所有的图案都不同,不仅具有宗教功能,还被视为布哈拉建筑成就的代表。 卡扬清真寺(Kalyan Mosque)则建于1121年,曾被成吉思汗摧毁,重建于十五世纪,是乌兹别克最宏伟的清真寺之一,中庭能够容纳超过一万名穆斯林同时礼拜,其大规模的院落和壮丽的蓝色穹顶深深吸引着游客。 卡扬广场是一个非常适合打卡拍照的景点,尤其是在日落时分,广场的建筑在夕阳的映衬下呈现出壮丽的色彩,对摄影爱好者和游客有极大的吸引力。广场宁静而庄严的氛围,也使游客能够沉浸在历史与文化的氛围中。 依地形而建 古防御要塞雅克城堡 位于布哈拉市西北角的雅克城堡(Ark of Bukhara)是布哈拉的古老的防御要塞,也是当地历代统治者的宫殿,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约五世纪,最早作为防御工事和统治者的宫殿使用。它高踞在一座人工堆砌的山丘上,能够俯瞰全城。 雅克城堡曾在几个世纪内多次被毁坏和重建,最后成为布哈拉埃米尔的宫殿和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 城堡的外墙高达20米,长度超过800米,呈不规则的四边形,依照山丘的地形而建。墙体厚重、坚固,主要用黏土砖砌成,以抵御外敌的侵袭。 城堡的正门由两个高大的塔楼组成,塔楼之间有一个拱形的入口通道。塔楼顶部为半圆形,墙面装饰简单,但展现了中亚传统的建筑风格。 这种城门设计既具实用性,又具有威严感,象征着城堡作为统治中心的地位。 绿洲城市希瓦 现代建筑难得一见 乌兹别克的最后一站,即是一路向西的希瓦。一下列车就觉得特别冷,风也特别大。希瓦位于乌兹别克的西北部,靠近卡拉库姆沙漠(Garagum Desert)和克孜勒库姆沙漠(Qizilqum Desert)之间的地区。这一区域属于中亚的大陆性气候,在广阔的平原上远离大规模的水体调节,导致气候较为极端。冬季寒冷,因为没有海洋来调节温度,它比乌兹别克其他地方的气温更低;夏季炎热,因为在沙漠和干旱地区,白天的温度会急遽上升。 希瓦古名花剌子模,是乌兹别克境内的一个绿洲城市,曾是古丝绸之路东西方的商队都会在此驻足享用绿洲的井水的历史重镇,其保存完好的内城伊钦卡拉(Itchan Kala)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希瓦的人口与乌兹别克其他大城市如塔什干或撒马尔罕相比较,属较小的城市,但其厚重的文化和历史使它在国家发展规划中占据重要位置。 伊钦卡拉被厚重的土黄色城墙围绕,城墙上有多座守卫塔。城内有五十多座历史建筑物,包括宫殿、清真寺、陵墓和宣礼塔。库尼亚阿尔克(Kunya Ark)宫殿、伊斯洛姆霍贾宣礼塔(Islam Khoja Minaret)、塔什哈乌里宫殿(Tash Hauli Palace)等都是希瓦的亮点。 希瓦老城区的街道和广场几乎没有现代建筑,保留了古代的面貌。它以木雕和手工艺品闻名,游人爱在当地市场购买木雕制品、刺绣品等。 未完成的尖塔 矮胖外型色彩夺目 旧城内的肥大尖塔──卡尔塔尖塔(Kalta Minor Minaret)绝对是打卡的好地方,它建于十九世纪初,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它那未完成的尖塔。按原本计划,它本高达70米,试图超越所有其他的尖塔。然而,在建筑过程中,统治者穆罕默德阿明汗(Muhammad Amin Khan)在1855年去世,导致工程戛然而止,最终只建到29米高。由于这种未完成状态,它的形状显得粗短,与通常高挑的尖塔形成鲜明对比。 与它的低矮的高度相比,卡尔塔的底部结构异常宽阔,直径达14米。这一设计与它原计划的高度相呼应,但未完成的形态却使它显得笨重,造型独特,特别是它表面覆盖了大量绿松石色和深蓝色的瓷砖,创造出闪耀的视觉效果。这些色彩与希瓦的沙漠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司机友好老实 电召车廉宜也安全 乌兹别克的公共交通非常的差而且也不方便,还好他们的电召车服务YandexGo非常发达,收费也十分合理,所以在各大乌兹别克的城镇游走都不是问题。当地的电召车收费有时候低得吓人,一趟3公里左右的路程收费仅3令吉,在马来西亚的最低收费都要六七令吉。 外国游客要使用YandexGo服务前,必须申请当地的SIM Card才能使用。虽然乌兹别克的电召车都特别破旧,但在安全上还是很扛打的。司机也相当友好,并不会因为遭砍价而做出不老实的行为。 乌兹别克城镇之间的交通最普及的是列车,但列车多半在半夜开动,所以夜晚从旅馆打车到列车站还是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尤其是独行女子。我曾在网络论坛上看到一则游客投诉遭电召车司机毛手毛脚,相当危险。 美食选择丰富 注重食材自然风味 乌兹别克斯坦的食物受到中亚、波斯、土耳其和俄罗斯等多种文化的影响,美食选择种类丰富,烹调注重食材的自然风味。 普罗夫(Plov)是乌兹别克的国菜,以米饭、羊肉、胡萝卜、洋葱和香料炖煮而成的米饭菜肴,常会加入葡萄干、鹰嘴豆或杏干等配料,羊肉香嫩,颗粒分明的米饭饱吸了肉汁和香料的味道,甜咸滋味交融,每一口都有层次感。 拉格曼(Lagman)是一道面食,手工拉制的面条,汤底以牛羊肉、番茄、胡萝卜、辣椒和香料炖煮而成,汤味浓郁,面条有嚼劲,牛羊肉的鲜美与蔬菜的清甜相得益彰。 曼蒂(Manti)是乌兹别克版的大型水饺,通常用羊肉或牛肉作馅,并混合洋葱和一些香料,蒸熟后食用。曼蒂皮薄馅多,常佐以酸奶或酸奶酱汁同吃,口感柔软多汁,肉馅中的洋葱为水饺增加了鲜甜味,而酸奶则为它带来清爽的酸味,美味且能饱腹。 传统刺绣苏札尼 中亚艺术风格浓郁 在乌兹别克旅行,消费算是低廉的,无论是吃住还是交通,价钱都非常的实惠。 土地多是平原,没山也没海,它最吸引人的地方也就是这些古老的建筑物。乌国政府在文物保存上做得特别好,即使是早已经被时间毁损的建筑物,都被修整得像新的一样。 在乌兹别克,有很多机会购买独具地方特色的纪念品。这些纪念品展现了乌兹别克丰富的文化传统、手工技艺和历史底蕴。苏札尼(Suzani/Suzanne)是乌兹别克传统的手工刺绣织品,这个名称源自波斯语,意思是“针”,用以装饰墙壁、床罩或桌布,根据地区的不同,苏札尼的风格也各有特色。每一块苏札尼都是手工刺绣成成的,风格独特,带有浓郁的中亚艺术风格。 特约报导/摄影• 刘忠万(chrislau_92@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