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林春蓮 圖片•受訪者提供 前年,黃慧嫻的愛犬波比,被診斷患胰臟癌,雙眼也失明,剩餘時日無多。 為讓牠生命不留白,她把車子變身露營車,去年9月展開一人一狗浪跡半島之旅,共享美好時光。 像為愛犬告別世界巡禮般,接受採訪時,她們已到訪了11個州,還會一直走下去,直到波比走不動為止。 這一趟旅程,是一場人與狗的約定,無期限,直至走到狗兒生命的終點,才會停下來。 這是來自柔佛居鑾的軟件程式員黃慧嫻(Jen)與愛犬波比(Bobby)的一場約定,也是一人一狗共同進行的最後旅程,在波比僅剩的歲月裡,主人只想好好的陪伴牠,帶牠走遍馬來西亞半島,盡情享受世界的美好。 2021年,9歲的波比被診斷患胰臟癌,時日無多,於是,黃慧嫻向波比許下了一個約定:“只要你好起來,我一定不會再離開你!” 波比是黃慧嫻收養的一隻流浪犬,原本怕狗的她,因為機緣巧合收養了牠,也和牠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牠已成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獲知愛犬生命進入倒數階段,她極之悲痛,不想眼巴巴等待死神來帶走牠,她決定換一個告別方式──創造她和牠的美好時光和回憶。 也許是聽懂了主人的話,病重的波比重新振作起來。於是,2022年,向來愛好旅行的黃慧嫻策劃了旅程,此次,不再是她一人背包旅行,而是帶着波比,一人一狗展開半島之旅,享受最後的時光。 這是她生平第一次帶着愛犬環島旅行,這也是一場沒有限期的旅途,也是波比最後的旅行,一個充滿意義的旅程。 她的工作可以在網上完成,所以,帶着愛犬環島遊並無難度。 出發前,黃慧嫻蒐集了很多資料,發現對寵物友善酒店實在不多,於是,她把車子改裝成舒適的露營車,解決了最大的住宿難題。 2022年9月,一人一狗從居鑾啟程,在接受《明周刊》採訪時已到過訪過11個州,包括登嘉樓、吉蘭丹、吉打、檳城及玻璃市等。 “如果波比身體狀況允許,我還想帶牠去東馬,完成環馬來西亞之旅。” 與你一起看的風景,就是最美的風景。後來病魔似乎忘了狗狗,牠越玩越健康。 聽着水聲入眠 睡醒看見晨霧 這半年,黃慧嫻和波比到處遊山玩水,波比雖然看不見,但卻能從心底感受到每一處的風光,還有主人帶着牠的溫暖,牠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健康,也一天比一天開朗。 黃慧嫻說,和波比環遊馬來半島,美麗的是人情。 “波仔和我就像在走小王子的旅程,一站一站去遇見奇幻的人,看難忘的景。不只可以露營,還有河畔美景小房間,聽着水聲入眠,睡醒看見晨霧,這樣的人生,就是好歡喜。” 1.吉蘭丹-遇見有愛的文爸 “狗也可以一起來露營。” “你怎麼知道我要帶狗?” “因為你的頭像,我喜歡寵物。” 過了幾天,營主再來信息。 “我為了波比的癌症找了藥,Kayu Kemuning Hitam泡水,讓牠當水喝。” 你說馬來人不喜歡狗,黃慧嫻說善良的人處處有。 比如這名Istana Sangkut的營主Ayah Wen(文爸),不但允許她帶狗入住他美美的河畔營地,還掛念着波比的病,特地為他準備治癌症的草藥。 文爸不但不收營費,還請她吃早、午餐,和很多榴槤。營地裡有幾棵高高大大的甘榜榴槤樹,當晚掉了多少個,全部給了她,還親自開榴槤給波比吃,這是這段旅程最珍貴的溫暖。 她說,黑金藥王木(Kayu Kemuning Hitam)是一種少見、珍貴的風化木,傳聞這種木料還沒找到過活樹,相信已經絕種。土著相信這種木料具有神奇功效,可辟邪擋煞、驅鬼、防降頭,巫醫則相信這種木有藥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止痛、消腫瘤等。重點是這種木價格不菲,手指般大小已要價上百令吉,文爸卻拿一大塊來煲水餵波比! 很美的營地,波比泡水泡到很爽笑咪咪,走完丹州文化路線,帶牠再次玩進大自然裡,讓牠更是歡喜。早餐狗吃番茄麵醬煮牛肉,人吃文爸打包的Nasi Dagang。 午餐人吃文媽親手烹飪的家常菜,好吃的醬油雞、煎熟魚(Ikan Rebus)、蔥煎牛肉,驚喜的是吃了榴槤蘸魚醬(Budu),直接把整個山榴槤放下去滾,這是可以讓人上癮和想念的味道。 快將失傳的皮影戲 來吉蘭丹,皮影戲(Wayang Kulit Kelantan)絕對是不可錯過的吉蘭丹藝術文化精髓。 皮偶偶師(Tok Dalang)就躲在白布幕後,用一盞懸掛的燈,為一個個透光的五彩皮偶注入生命,表演給觀眾看。 一人一狗很幸運,有機會近距離看一場大師級的皮影戲。 因造訪Pak Dain工作室,剛巧當晚有綵排,就邀請黃慧嫻來觀看,不只在幕前看,還能幕前、幕後兩邊跑,偷看師傅用怎樣的手法表演不同的效果,幕前緊張的神魔軍團大戰、幕後就只有一名皮影偶師僅用一雙手呈現多層次的精彩演出。 “一齣完整的傳統吉蘭丹皮影戲會配上七種樂器,有Gedombak、Canang、Gong、Gendang、Kedut、Kesi,那晚表演的樂器全由演奏Serunai(一種長笛)的大叔親手製作。除了長笛,其他都是敲擊類樂器,這就是吉蘭丹傳統版的搖滾樂團。” 黃慧嫻說,音樂之外還會搭上皮影偶師一人分飾多角的聲音表演與演繹,吉蘭丹皮影戲講的是吉蘭丹話,也不用聽得懂,看那些靈動的光影表演就夠爽了。 遺憾的是,目前全吉蘭丹還健在的皮影戲師傅少過10人,所以現在要看一場皮影戲,已相當不易。 嗑河蜆小吃嗑得一臉狼狽! 人和狗在吉蘭丹哥打峇魯住了三個星期,卡關那麼久的原因是想吃的美食實在是太多了,根本吃不完。 黃慧嫻說,一進到哥打峇魯就感覺像出了國,語言、街景、文化與飲食都與西海岸大不同,樣樣都好新奇,每道嚐一口,人狗都胖了幾斤,簡直是幸福肥! 比如吉蘭丹有一種獨有小吃叫Etok,從未在其他地方見過,據說這裡的人吃它吃了幾代人。 她說,Etok是一種以河蜆製成的民間零食,在吉蘭丹各大巴剎都可見阿姨捧着一大竹籃在賣。和泰國、尼泊爾一樣,這種小河蜆是用量杯作量秤(不用磅秤),量杯大小依序是“Kopi”、“Leng”和“Cupak”。勺起一杯裝入捲成圓筒的油紙中,就像包Kacang Putih那樣。除了傳統的鹹或甜Etok,還有新穎的燒烤、Tom Yum和芝士等口味。 吉蘭丹有很多靠海的稻田,獨特的農業生態形成這裡的一些專屬文化,這河蜆就寄居在鹹淡水交匯的河口或稻田中。 從河裡撈上來的Etok須經過多次清洗,再加入搗爛的薑、蒜泥、紅蔥、鹽等醃製,之後鋪在竹篾製成的熏床上慢火烘乾,每家的食譜、做法都不同,家家味道有差異。 “這種河硯肉質鮮嫩細緻,汁液香甜,滋味相當討喜,像在吃柔軟多汁版的啦啦。” 但這美味的Etok很考吃者的耐心──熏熟的Etok殼很難打開。她聽說吉蘭丹人是直接用牙齒嗑,像嗑瓜子那樣,她也就試試直接用牙齒咬爆,但卻被鮮美汁液噴到滿臉都是,相當狼狽。但波比卻吃得甚歡! 2.彭亨-半島最好的淡水魚 就在肯濃森林公園 去到彭亨州的肯濃森林公園(Taman Rimba Kenong),黃慧嫻說絕對是趟奇幻旅程。 抵達瓜拉立卑時已接近傍晚時分,開車去不到在河對岸的營地,不怕死的人狗又要坐船去玩了。 穿越羊腸小徑和厚厚叢林,九拐十八彎,終找到那藏得很隱密的碼頭。夜幕已低垂,肯濃生態營地(Kenong Eco Camp)一日導遊Hafiz早已在等候。 深夜搭乘快艇彎進暗暗的小河道,抬頭一看,好多星星,這也是她在半島第一次看見超美的星空。 終於來到營地,設施比想像中完善,有水、電,有網絡,還有廚房。 搭好帳篷,黃慧嫻和波比跟着Hafiz深夜徒步探險,去找大象、看螢火蟲、在浪漫星空下找大蜘蛛,還有各種各樣的昆蟲,其實不用特地找,廁所裡就很像個昆蟲展覽館,可近距離觀看。 隔天,Hafiz帶着一人一狗穿越叢林去尋幽探洞。第一個奇妙山洞是Gua Batu Tangga,第二個山洞則是Gua Batu Telahup,Hafiz說那裡常有大象在裡面,果然有個新印下的大象腳印。第三個山洞的Gua Kelawar,她說裡面住了一群很鎮定的優雅小蝙蝠。 來回約五公里的徒步走得很爽,她和波比滿腳泥濘和鮮血回來──都成了水蛭的大餐。 河畔野餐 同啖淡水魔鬼魚 除了那條處處能見游魚的大河、神秘山洞、美麗的昆蟲與植物,在那裡遇見的人是她最美回憶。 黃慧嫻在營地裡認識了一班可愛的友族同胞。他們三組人來到河畔野餐,其中有釣魚達人Nizam大哥,他在優管經營的釣魚頻道就是拍攝他到處垂釣的精彩片段。Nizam剛從河裡抓了兩隻淡水魔鬼魚在燒烤,更邀她們一起享用那鮮甜的魔鬼魚。 她說:“我從他們身上學習到不少生態知識和釣魚秘訣,Nizam告訴我們,半島最好的淡水魚就在肯濃森林公園,這裡的水流夠急,更說以前更容易抓到魚,後來有人在河裡放入外來物種的巴西紅魚,那種大魚食糧驚人,導致生態失衡,河裡的漁產慢慢減少。” 回味那新鮮的魔鬼魚,黃慧嫻說肉質實甜鮮甜,口感結實,不用調味就已經很好吃了。他們不只請她吃,阿姨還讓她拿一點分給波比,結果四分一條大魚都進了波比的肚子裡。 “最富有的人懂得分享,善良的人看得見波比的溫柔。” 3.登嘉樓-海裡河裡都是食物 不愁餓肚子 許多城市人沒機會挖過蛤蜊(Lokan),包括黃慧嫻,來到東海岸最大的濕地公園士兆(Setiu Wetlands),黃慧嫻挖得不亦樂乎,收穫滿滿。 士兆是淡鹹水交匯點,有豐富的紅樹林自然生態,她和波比運氣超好,從Pengkalan Gong Batu碼頭聯絡到Aina,她不但願意帶她一人“團”(布條上寫着最少四人),還肯讓狗一起上船去玩。 就這樣,波仔和她跟着Aina和挖蛤蜊專家兼船伕Pak Aseng出河去挖蛤蜊,而Aina還帶了她三個可愛的孩子一起玩,愛動物的Aiman、沉穩可靠的哥哥Haiqal和溫柔的姊姊Fira,孩子們不但不怕狗,還主動幫她照顧波比。 Aseng先帶他們上魚排,魚排上養了鹹水非洲魚和石甲魚,波比第一次上魚排,超級興奮。豪爽的Aseng從魚排中“摘”了幾顆大大新鮮的生蠔請她吃。 接着就是重點挖蛤蜊了,因為這種蛤蜊生長在沼澤地中,她跟着Aina與Haiqal踩進紅樹林去挖。 “用一把鐮刀在河岸旁泥土“刮”,刮到“喀”一聲就是挖到寶啦!” 坐進河中撈河蚌 Aseng帶她們鑽進紅樹樹根縫中,原來用眼睛看就能看到大蛤蜊。 “原來躲在根縫中的蛤蜊才是好料,一顆就一個手掌大,超大。” 下一站是撈河蚌(Kepah),這種殼比啦啦硬的海貝就藏在河沙中。Aseng把船開到淺灘處,帶她們跳下船去“撈”。 “直接坐到河中,一雙手左右‘抓’,抓下抓下就會抓到河蚌。” 最後還挖了毛蚶,這種野生的螄蚶生活在河裡的爛泥中或海草比較多的地方。 “撈蛤蜊的方式和抓河蚌一樣,坐進河中用手挖,就是水較深,用腳碰到後就只能嫌手不夠長。” 而這些鮮活的收穫,就成了他們最美味的午餐,Aina和Aseng帶着大家回他們家的海景Campsite野餐,吃現撈現烤、原汁原味的烤貝類,還備了登州特色達崗飯(Nasi Dagang)和熱咖啡。 士兆的挖蛤蜊旅程讓黃慧嫻想起都會傻笑。她說,海裡、河裡都是食物,用雙手抓、用眼睛看,不愁餓肚子啊! 基惹 你好!江魚仔 對黃慧嫻來說,登嘉樓的基惹(Kijal)是最美的海岸,不是因為海水很藍,沙很軟,也不是那顆指標石與沉睡的巨人,而是愛上那邊的“生活感”。 基惹的美好是,房子與沙灘只隔着一條小路,只有基惹長長的海岸線有人居住,距離就是“在客廳坐着就能看海”。這些不是旅舍,而是當地漁民的家和江魚仔廠。 或許因為她帶了一隻大汪汪,旅途就是一路好運。 她幸運地在甘馬挽認識了善良的曉誠和曉芳,他們把她帶到基惹認識舅舅,幸運的是這舅舅開了家江魚仔廠,更幸運的是竟然碰到了2023年首次江魚仔製作。 清晨時分,漁民從岸上看見魚群,便開着小船去捕捉,捉捕上岸後立刻送進岸邊的居家式工廠。而舅母即在家燒開鹽水等魚送來,原來江魚仔需先燙熟才能曬乾。 曉誠的舅母告訴黃慧嫻,製作江魚仔不能等,這種小魚不耐放,要趁新鮮燙熟,趁着烈日曬乾,每一個步驟都不能怠慢。江魚仔需在烈日下暴曬一兩天,中途需翻面,遇上壞天氣就得延長暴曬時間。 看漁民踩着海浪上岸 基惹海岸上生產數種不同的魚乾,江魚仔(好像)有白、黑、青三種,還有較大條的白北、黑北等。每一種的口感、風味和吃法都不一樣,用來炸、熬湯或煮板麵用的都有差別。而那天她見到的是白北,還沒曬乾的白北江魚仔肉質好甜好香,和在吉隆坡吃到的全然不同。 “最美的事,是隨時都會有漁船上岸。在屋前的亭子呆坐,不時有小船返航,船上的叔叔踩着海浪上岸,肩上、手上扛着一條條來自海洋的寶藏,陽光打在他們濕漉漉的身上,臉上的笑容爽朗,水花閃閃發光,畫面就像童話故事那樣,好美。” 因為這樣,基惹成了黃慧嫻心裡最美的海岸。 4.玻璃市-誤闖暹羅村 良善之家邀共進午餐 這次,黃慧嫻和波比又遇到善良的人,被當地人邀請回家吃飯。 很喜歡玻璃市的武吉查邦(Bukit Chabang),於是她開着車去追山景,駕着車子拐進一條小泥路,去到一片非常漂亮的稻田,興奮的她停好車,沒看清環境就拉着波比要去拍照。結果波仔一踩到地,就聽見汪汪汪一陣狗吠,三四隻狗從屋子裡衝出來對着她們狂吠。原來她誤打誤撞去到了玻璃市的暹羅村(Kampung Bukit Keteri)。 她說,玻璃市有不少暹羅後裔,世世代代都住在那個地方,比華裔下南洋的歷史更悠久(玻璃市在1821至1909年都在暹羅的管轄下),他們都是馬來西亞公民,但保留着暹羅式的生活,會說馬來語但家裡說泰語。 暹羅女子Ree一見到波比就露出燦爛的笑容,黃慧嫻在得到同意後就在他們家的稻田中拍了那幾張波比超帥的照片,當她離開時接到Ree的電話──竟然邀請她到家裡吃午餐,因為擔心她帶着波比沒地方安心休息。 托波比的福,她吃到一桌美味的家常泰菜,“有臭豆黃薑煮肉、香茅雞、煎蛋和我愛吃的田螺,小吃有泰式炸魚皮和一種特別的葉子。”那一碗田螺可是親手從田裡一隻一隻抓來,隻隻肉質肥美Q彈,所有菜都味道非常棒,她吃得還添飯。 她說,那特別葉子是Daun Pucuk Gajus/Janggus,北馬人愛把這一種有健康療效的葉子裹着Sambal Belacan一起吃,今天Ree來不及弄Sambal,卷着黃薑雞吃,味道很有趣,入口有點涉,越嚼越香。很溫暖的一家人,讓這一站美好又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