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喬治市藝術節完結篇】一家三代愛唱戲操偶 鳴玉鳳 掌中班落力表演傳承文化

上世纪三十年代,来自中国福建的布袋戏操偶师黄礼方下南洋来到槟城,并成立了“锦兰阁”布袋戏班。他擅长以中国古老乐种──南音来唱戏,同时也把操偶和唱戏的表演技艺传承给儿子黄廷瑞。

Advertisement

黄廷瑞是在25岁那年继承布袋戏班,并取新名“鸣凤阁”。他育有8名子女,其中6名子女,包括长女、次女、五女和七女等,都向他学习操偶和唱戏。

待女儿长大后,黄廷瑞将布袋戏班交给次女黄秀金掌班。11年前,黄廷瑞逝世后,将布袋戏班交给儿子继承,由儿子负责管理工作,五女黄细汉当班主,至于次女黄秀金则因已届退休之龄而不再参与戏班。

ADVERTISEMENT

黄细汉当班主后,以“鸣玉凤掌中班”为该戏班命名。现年67岁的她说,祖父黄礼方早年刚创立“锦兰阁”布袋戏班时,是以扁担来装布偶和乐器,然后到人潮多的街道上操偶,并以南音来唱戏。

“当时,电影院并不盛行,一般民众平日最大的休闲娱乐就是看布袋戏。因此,祖父常到街头表演布袋戏,以吸引观众围观和打赏,藉此赚取收入来养家餬口。他多是在街头表演,收入并不稳定,若是天不作美下起雨来,街上没有观众看戏打赏,他就无法赚取收入。”

就业困难 二姐不鼓励学习

她说,祖父把技艺传承给她的父亲黄廷瑞后,父亲先把技艺传给二姐黄秀金,当时,二姐深刻感受到布袋戏在本地的发展受限,操偶师可能面对就业上的困难,故二姐早年并不鼓励大姐和弟妹学习。虽然如此,黄细汉和大姐,以及弟妹还是向父亲学习操偶唱戏。

现年62岁的乐师黄亚珍是黄廷瑞排行第七的女儿,也是黄细汉的七妹,她也是自小学习在布袋戏台幕后敲击乐器。

“父亲继承布袋戏班后,不再像祖父那样到街头表演,而是到神庙前表演布袋戏酬神。此外,父亲也没有使用扁担来装置布偶和乐器,而是改用牛车,也一起装置用来搭建小型戏台的设备。然后,父亲与车夫合力把牛车推到神庙前,再亲手搭建戏台并上演布袋戏。”

黃素月退休才學布袋戲

黄细汉的六妹黄素月,年轻时不曾向父亲学习操偶唱戏,直到退休后,她才于今年初向姐姐黄细汉和妹妹黄亚珍学习。

现年65岁的黄素月说,她以前因为必须上班,以及照顾孩子而无暇向姐妹学习操偶唱戏。如今,她的孩子都已长大成人,于是,她自退休后便萌生学习一门技艺的念头。4个月前,她遂开始向姐妹学习操偶唱戏。

“目前,我已学会操偶。在布袋戏上演时,操偶师得把双手伸进布偶的戏服内,并将双手伸直来操作布偶,但我并不觉得双手很酸,反而很享受与姐姐黄细汉、妹妹黄亚珍,以及资深操偶师邱忠成及乐师蔡素珍合作的过程。”

采访当天,黄素月在幕后操偶,但没有唱戏,而是由黄细汉和蔡素珍用福建话唱出。

“我与姐妹都是福建籍,当然都会说福建话。但我目前还没有学会唱戏的技巧,还需要时间向姐妹们多多学习。”

樂師操偶師經驗豐富

现年68岁的资深乐师蔡素珍自14岁起就向母亲学习唱戏和敲击乐器。

“我的母亲以前受黄细汉的祖父黄礼方聘请成为布袋戏班的操偶师,因此,我自小就受母亲影响,在耳濡目染下也爱上唱戏操偶,以及敲击乐器。迄今,我已在布袋戏班累积了54年的丰富经验。”

此外,现年75岁的邱忠成也是该戏班的资深操偶师,他从十多岁时便已开始学习唱戏操偶,之前曾在其他布袋戏班服务,9年前才加入该戏班直到如今。

邱忠成年轻时已是布袋戏的超级粉丝,因为他太爱看布袋戏,因此常跟随戏班到演出地点。日子久了,他跟布袋戏班的操偶师和乐师也变得很熟,继而开始学习唱戏操偶,迄今已有50年的经验。”

戲班剩5人支撐

黄细汉说,以前祖父初创立布袋戏班时,幕后有逾10名操偶师和乐师。当父亲继承后,戏班也有9名操偶师和乐师。

但是随着老一辈的操偶师和乐师相继逝世或退休,加上很少年轻人对学习唱戏操偶的技能有兴趣,因此该戏班目前只剩下5个人,包括她、六妹黄素月、七妹黄亚珍、资深乐师蔡素珍和资深操偶师邱忠成。

“以前,戏班分成前台和后台两组,前台的操偶师只负责唱戏和操偶,后台的乐师只负责敲击乐器。”

她进一步解说,当时的乐师还分成“武”和“文”两种,“武”是指负责打鼓或敲锣,“文”则是指负责弹琴或拉二胡。

“不过,如今戏班只剩5个人,在人力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得具备多才多艺的技能,无论是操偶、唱戏、打鼓、敲锣或吹唢呐,我们都得学会,才能呈献出精彩的布袋戏。”

零觀衆照演出

農曆七月最忙碌采访当天,“鸣玉凤掌中班”在一座神庙前演出依据中国著名民间故事《薛平贵与王宝钏》改编而成的布袋戏。虽然台下没有任何观众,但他们依然很落力的操偶唱戏。

黄细汉说,该戏班目前所采用的剧本,很多是由祖父传承下来的,包括历史故事、中国古典名著,例如《三国演义》,还有宫廷戏等。

“我们经常都受邀到各神庙表演酬神戏,其中每逢农历二月、九月和十月都在上演超过10天的酬神戏。农历七月更忙,得上演超过20天的酬神戏。”

她说,除了历史故事和中国名著,有些庙主也会要求演出温馨的家庭剧,或是励志人心的戏来酬神,而他们也会配合庙主的要求来调整表演内容。

理大教授設波浪布袋戲團體

除了酬神戏,“鸣玉凤掌中班”近年也常受邀参与庙会,以及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2015年,该戏班在槟城理科大学艺术学院民族音乐系教授陈瑞明博士的带领下,前往台湾参与布袋戏文化交流活动,让更多人认识本地布袋戏班的发展。2018年,该戏班也曾受邀到雪兰莪州白沙罗参与文化艺术活动。

“之前,陈教授常来观赏我们的演出,她为人很亲切,没有架子。因此,当时我们并没有察觉这名观众是教授,而且她还是长年在研究布袋戏民间艺术的博士。直到2015年,她成立‘波浪布袋戏’(Ombak Potehi)团体,并率领热爱民间艺术表演的大学生和年轻人来向我们学习布袋戏,我们才知道她是一名热衷研究布袋戏的学者。过后,她还率领我们到台湾参与文化交流活动。”

黄细汉说,那年,每当该戏班有演出,“波浪布袋戏”的年轻团员都会过来观赏和学习,她也很乐意指导这群年轻人唱戏操偶。最让她感到欣慰的是,一些年轻团员虽然并非福建籍,却很有兴趣学习操作布袋戏。

以各声调演绎角色情绪起伏

“我们家的布袋戏班,从祖父在三十年代创办迄今,祖传三代已经有近90年历史,我是第三代掌班人。但我的孩子对学习布袋戏没有兴趣,为了避免布袋戏可能面临失传的窘境,我愿意指导任何对学习操作布袋戏有兴趣的人,以便布袋戏民间传统艺术得以世代相传。”

她说,学习操偶的首要条件是勤于阅读剧本并记住对白。操偶师在幕后唱戏时,必须配合各种布偶角色,以不同的声调和语气来演绎各种角色,且声调和语气都得配合角色的情绪起伏,例如开心、伤心或是愤怒等等。学习任何技艺都没有捷径,学操偶和唱戏也不例外,无论是操偶或敲击乐器都必须勤于练习,才能日益精进。

今年,“鸣玉凤掌中班”配合2019年乔治市艺术节,将于7月24和25日在槟城乔治市五条路社区举行的“Macam Macam五条路”(Macam Macam Macallum)文化活动中,演出布袋戏《珍珠旗》和《金玉满堂》。值得一提的是,黄细汉是五条路居民,而该戏班的演出将让当地居民倍感亲切。

届时,还有本地歌手友弟联合WVC爵士乐团呈献南洋经典名曲《杂杂歌》、来自台湾的身声剧场呈献肢体舞蹈《群婆乱舞》、槟城优悦舞集(Euphoria)呈献现代舞蹈,以及本地Culture Shot组合呈献福建歌曲和传统音乐。

“我们所使用的布偶都是祖父和父亲传承下来的,迄今已有多年历史。布偶的脸形因长年使用而褪色,因此,我们曾为布偶的脸部重新上色,还有为那些戏服已经破损的布偶换上新戏服。”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