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副刊

【喜有此李】譯名趣味聯想

中國大陸又是累贅地把Beckham的尾音也譯出來,變成四個音節的“貝克漢姆”,乍聽之下像“貝殼蚶母”——貝殼裡的螄蚶是隻母的!竟連螄蚶也分得出“公”和“乸”?!

西班牙殿堂級導演艾慕杜華(Pedro Almodovar)最近在威尼斯電影節以《隔壁的房間》(The Room Next Door)贏得最高榮譽的金獅獎,實至名歸。他的作品一向情節誇張,引人入勝,畫面的濃烈色彩更帶來無窮視覺享受。

Advertisement

“艾慕杜華”四字令我聯想到“知好色則慕少艾”,其電影含有情色意味,色彩鮮艷華麗,才華令人傾慕,這個香港式譯名可謂十分貼切。

台灣和中國大陸把其名字譯為“阿莫多瓦”,“阿莫”讀音像馬來文的“Amuk”,是瘋漢狂性大發襲擊他人之意;要那麼多“瓦”幹嘛?莫非這癲佬拿着很多瓦片來擲人?更要命的是中國大陸有時還將他譯作“阿爾莫多瓦爾”,畫蛇添足把每一個尾音都譯出來,又長又累贅,唸的人辛苦,聽的人更不耐煩!

另一類似例子是英格蘭“萬人迷”足球巨星David Beckham,香港依粵語譯碧咸,《光明日報》譯柏甘,都是與原文相近的有兩個音節,但中國大陸又是累贅地把Beckham的尾音也譯出來,變成四個音節的“貝克漢姆”,乍聽之下像“貝殼蚶母”——貝殼裡的螄蚶是隻母的!竟連螄蚶也分得出“公”和“乸”?!還看過另一譯法是“貝格坎姆”,聽來像“杯葛看母”——似是對母親實行杯葛,不去看望她,未免太不孝了!

早前俊美男星阿倫狄龍(Alain Delon)逝世,台灣把他譯成“亞蘭德倫”,文友莊若很不習慣,打趣說他認識馮德倫,也認識張德蘭,就是不認識“亞蘭德倫”是誰。對於“亞蘭”這個女性慣用的名字,我卻聯想到廣東歇後語“亞蘭嫁亞瑞”——累鬥累!

ADVERTISEMENT

我不喜歡看“牛仔王”John Wayne演戲,總覺得他“鳥屎鳥樣”,香港依粵音把他譯成尊榮,帶種尊貴的特殊榮耀,在大馬則譯約翰威揚,似乎歌頌他把紅番打得落花流水,在西部疆土揚威,兩個譯名都各有千秋。

克拉克“甩甩咳咳”舌頭打結

《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男主角Clark Gable,香港譯名是奇勒基寶,像個勒馬橫槍渾身是寶的奇男子,符合他長着“二撇雞”鬍鬚的神氣浪漫形象。而台灣和中國大陸卻譯“克拉克蓋博”,似是說話天花亂墜的“蓋仙”,又擅長“博懵”!“克拉克”三字唸起來“甩甩咳咳”,弄到舌頭幾乎打結了!

從摔角手出身晉身影壇成為票房巨星的Dwayne Johnson,綽號“The Rock”,香港譯為狄維莊遜,台灣則譯“巨石強森”。總覺得“John”讀音與“莊”比較接近,卻很難想像怎會變成風馬牛不相及的“強”呢?莫非台灣人難忘國民黨的“莊正自強”口號,而把“莊”聯想成“強”,所以“莊遜”也就變成“強森”?

(光明日報/副刊專欄‧作者:李系德)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