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副刊

【喜有此李】我也曾是富都青年

精武華小和Pasar Road英校附近的非法木屋住着一個傻婆,經常以紅漆隨街寫字,不論是牆壁、電燈柱、巴士站,處處可見她隨意塗鴉的“墨寶”,就像香港那個“九龍皇帝”曾灶財……

吳慷仁贏得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大馬電影《富都青年》正式上映了,相信很多吉隆坡人都倍感親切,特別期待。“富都”譯自“Pudu”,正式中文名稱是“半山芭”。我從5歲至33歲都住在這地區,在此度過了最珍貴的童年、少年及青年時光,所以我也曾是“富都青年”。

Advertisement

五六十年代,Pudu Road譯成“古路律”,與原音不符;而近幾十年,Pudu改譯“富都”,一樣“唔啱音”。如可把“P”音唸作 “F”音變成“富”,那麼此區的Pasar Road豈不是也可譯成“花灑路”?許多人現已接受“富都”這譯名,我卻依然喜歡稱Pudu為半山芭,做個“山芭佬”又何妨?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