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副刊

【喜有此李】中秋應節食品

我就從來沒有見過紅色的菱角,原來菱角剛長出來時是紅色的,只有成熟後變成黑菱角才從中國運來大馬售賣,所以我們在本地能看見紅菱角的機會可能比想見到“大蛇屙尿”還要渺茫。

中秋節又要到了,民以食為天,最先想到的,當然是應節食品,如菱角、芋頭仔、碌柚、月餅等等……

Advertisement

黑色的菱角從左右兩邊伸展開去,兜向下面形成兩個彎鈎,整體形狀像一隻展開雙翼的蝙蝠,菱角中央身軀突起一塊塊,卻似蝙蝠俠Batman穿上緊身黑衣所隆起的結實胸肌。把它烚熟後用鐵鎚敲破其硬殼,便可挖出裡面的白肉來吃,肉質充滿水份和澱粉,略帶清甜,但嚴格來說不算太好吃。聽說有些現代的小朋友沒吃過菱角,甚至沒見過,真有點不可思議!

我小時候,姑姑用一支竹簽從下至上穿着兩隻菱角,再綁上一條幼繩,製成“菱角車”給我玩;只要一扯那條繩,菱角便會旋轉,算是一種精巧的民間傳統手作工藝。不過相信那些玩電腦長大的新一代小孩可能不感興趣,甚至啐道:“Silly !Stupid!”

曾聽過這麼一首華語歌:“我們倆划着船兒採紅菱呀採紅菱……”但請恕我“大鄉里”,我就從來沒有見過紅色的菱角,原來菱角剛長出來時是紅色的,只有成熟後變成黑菱角才從中國運來大馬售賣,所以我們在本地能看見紅菱角的機會可能比想見到“大蛇屙尿”還要渺茫。有人將“紅菱”比喻為鞋子,有部以芭蕾舞星的紅色舞鞋為題材的西片叫《紅菱艷》(The Red Shoes);連粵語殘片也有《紅菱血》,故事以一隻染血的紅綉鞋牽引而來。以我有限的想像力卻始終無法把鞋子與紅菱聯想在一起。

八月十五吃芋頭仔的習俗,據說是始自蒙古人滅了南宋並建立元朝的年代。他們破城時對漢人展開屠殺,還施行殘酷暴政,令漢人恨之入骨,遂興起中秋吃芋頭,因為廣東話“芋頭”的諧音近似“胡頭”,吃芋頭就等於吃“胡人的頭”,聊以洩憤;況且芋頭仔形狀像人頭,便當作砍下胡人的頭來祭奠祖先,以慰英靈,自我阿Q一番。在熱水中加少許鹽,把芋仔烚熟至腍腍粉粉,吃來味道與口感俱佳。如果一面打麻將一面吃“芋”,更象徵吃“胡”勝出,十分好意頭。

ADVERTISEMENT

中秋夜用碌柚拜月光後,將它切開全家齊齊分享,樂也融融,還可戲說稱之為“八月十五劈柚”。但這句話卻很易惹人誤會,以為是黑社會的暗語,暗示兄弟手足要趁八月十五之夜出動向敵對幫派尋仇,揮刀開片“劈友”!

“悶極”反變膩極和滯極

說到中秋最重要的應節美食,當然要算月餅了。俗語“番鬼佬月餅”,是源自英文的“Mooncake”,諧音如粵語的“悶極”!傳統月餅吃來吃去都不外是蓮蓉、豆沙、金腿、伍仁,欠缺變化,所以感覺到“悶極”!於是後來有人搞搞新意思,創製出新口味的榴槤月餅、班蘭月餅、火龍果月餅、芋泥月餅、巧克力月餅、燕菜糕月餅等,還有最新的肉乾月餅,增添一些新鮮感。

說不定以後還會有人落足本錢,以貴價食材如“鮑參翅肚”等海味,創製出鮑魚月餅、海參月餅、魚翅月餅、魚肚(魚鰾、花膠)月餅等等的奢華版,夠晒豪氣!甚至與友族傳統美食結合,來個“大Fusion”,創製參峇江魚仔月餅、沙爹月餅、咖哩月餅、娘惹香料月餅等,令人口味一新。這樣雖然不會“悶極”,卻很可能弄巧反拙變成“膩極”和“滯極”!

(光明日報/副刊專欄‧作者:李系德)

 

 

標籤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