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善言梁語】 未雨綢繆

“不知道什麼時候,河水流入我們家的門口,把爸爸的小煙斗給衝走。不知道什麼時候,狂風在樹林裡怒吼,害得我們家的小狗在發抖。未雨綢繆,不要等山林崩潰才來憂愁,不要等江河決堤才來補漏。從黑夜到白晝,到處去走一走,環保的奮鬥,你是否做得夠……。”

這首由陳豪作曲、耳東生作詞,多位大馬歌手光良品冠、阿牛陳慶祥、Baby、山腳下男孩、另類音樂人及陳彩珍所合唱的《未雨綢繆》,早在1998年收錄在環保專輯《未雨綢繆》同名專輯發行時已提到未雨綢繆的重要性。

Advertisement

時隔23年,這句“不要等山林崩潰才來憂愁,不要等江河決堤才來補漏”,再看看過去三個星期裡的兩波水災,讓多少人流離失所,更有數十人因水災而失去了生命。尤其是疫情持續已兩年,許多人生計受影響,現在又因水災損失慘重,實在是破屋更逢連夜雨。

每一次水災,當局都以“超乎平常的降雨量”來當理由。確實,一兩天下了一個月的降雨量,排水系統自然難以負荷,就連救災單位也難以分身兼顧,但追根究底,這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呢?

雖說大馬氣象局聲稱12月的持續降雨受季候風影響,也是受南中國海形成的低氣壓的影響,與外國媒體報導稱超級颱風“雷伊”為東南亞地區帶來超強降雨,包括大馬的說法有所出入;但無可否認,超乎平常的降雨量肯定與氣候變遷有關。

看看近幾年,降雨量不時會出現超乎平常的情況,導致一些地方一雨成災。尤其是每年12月,過往只有東海岸受季候風影響而出現的水災問題,但近年已不再成為東海岸的“專利”。

ADVERTISEMENT

既是天災也是人禍

對我而言,“超乎平常的降雨量”既是天災也是人禍。無論是過度發展、森林濫伐導致我們失去大量樹木來保持水土、亂丟垃圾導致排水系統阻塞等,甚至是降雨量驟增都是溫室效應及海平線增加都是人為所造成的。

馬來西亞治理與政治研究中心(Cent-GPS)於2019年發布的研究顯示,大馬9個州屬的城市到了2050年會因海平面上升而被海水淹沒,包括玻璃市、吉打、檳城、霹靂、森美蘭、登嘉樓、彭亨、吉蘭丹和砂拉越。看大馬的鄰國印尼,這幾年則因首都雅加達人滿為患,以及30年後可能會陸沉而遷都至婆羅洲。

因此,各政府單位不應再以“超乎平常的降雨量”為由,而應該深究如何應變和減緩溫室效應所帶來的反撲。溫室效應是全球所面對的問題,政府當局更應該未雨綢繆,包括提高人民的環保意識、教育人民如何應對自救,這些都是政府責無旁貸的工作。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梁洁瑩)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