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善言梁語】 切勿倒因為果

繼大馬醫生罷工組織(Mogok Doktor Malaysia)號召於4月3日至5日間在全國政府醫院和診所罷工,但未見各醫院掀罷工潮,以及政府將成立高級別委員會解決合約醫生問題後,問題就真的解決嗎?

首相兼財長安華在財政預算案中宣布,將撥款363億令吉予衛生部,並比2022年的324億令吉撥款增加12.1%,讓衛生部成為財案第二多撥款的部門,而其中30億將用於聘請長期和合約式醫護、牙科及藥劑人員。

Advertisement

衛生部長扎麗哈日前發表文告,指衛生部將成立高級別委員會,以處理合約醫生問題。從政府的近日的種種舉動來看,確實看出他們有意解決2016年因醫生過剩而建立的解決方案。

解決問題要深謀遠慮

惟,解決問題不僅要快與對癥下藥,還要深謀遠慮。要解決問題,並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真正了解問題癥結並探討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徙薪曲突才是正解。

合約醫生問題纏繞了7年,而2018年至2022年期間則有6036名正式醫生、890名專科醫生及1651名藥劑師離開政府醫院,這些問題都不是無獨有偶的事,更不能如副衛長魯甘尼斯曼般以“這問題很普遍,我們不能阻止他們為了更好的收入和更有利的工作環境而離職”來一言蔽之。最為諷刺的是,政府在2016年因醫生過剩而落實合約醫生制,而近日則有一些網民吐槽候診時間冗長,其後衛部澄清醫護人員實已超時工作,有者甚至每日輪班超過14小時。

ADVERTISEMENT

如此對比,我們就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故勿論誰當政府,擬定解決方案時切記不要管窺蛙見,否則只會倒因為果,甚至是制造和延伸更多問題。

不要道德綁架醫生

試想想,醫生的待命津貼每小時只有9令吉,卻要在高壓情況下不停工作36小時,縱有使命感又如何?每當醫護人員組織揚言要罷工時,我們總會看到一些人或組織跳出來指責罷工舉動違反了醫德與社會契約,但倘若換位思考,這不就是道德綁架嗎?

政府衛生系統從2006年的126億令吉撥款,到最近宣布的財案363億令吉撥款,看似大幅增加了衛生撥款,但別忘了醫療成本的增加、馬幣貶值與通膨,再加上大馬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未來的醫療開銷都會大幅增加。因此,當政府增加撥款時,又有多少比例是真正用在大興土木、藥物與器材以外的人資呢?

根據《1982年收費(醫藥)指令》和《2017年收費(醫藥)修正指令》規定,政府是從1令吉和5令吉門診費中收取的費用,僅占公共衛生醫療支出的1%。換言之,公共衛生醫療支出是絕對入不敷出的。我尤為認同一位醫生朋友說的:是時候階段性的讓醫療收費逐步提升,又或依照收入來津貼又或全民建保,不然,政府終究是無法繼續往這個無低洞填,繼而整個醫療系統崩潰。醫療成本真的很貴,這是事實。

(梁潔瑩‧ 自由工作者)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