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善言梁語】美食的雙標思考

我喜歡思考,儘管有時思考不一定有答案,甚至會因思考而衍伸出更多問題,但只要繼續思考,或許總有一天會有答案呢?

就好像日前峇眼惹瑪區州議員朱悅權在州議會辯論州元首施政演詞時,呼籲有關當局採取嚴厲的執法行動,對付雇用外勞在小販攤位掌廚的本地小販。毫無疑問的是,檳州政府作為全國首個禁止客工掌廚的州屬,當初我是完全支持此政策,因為我不想有一天要吃完全走了味的檳城美食。

Advertisement

美食文化乃非物質文化遺產,因為它反映了一個地區的文化和歷史,也對社會的多樣性和創造力起到重要作用。無論是製作方法、食材和配料、調味和香料用法、用餐禮儀和進食方法等,每一種食物都展現某個地方的歷史、習俗與文化之生活形態和縮影,更和我們每個人存在着不同的情感聯結。

食物是生活縮影

也因此,我在10年前非常支持禁止外勞掌廚。惟,同樣的問題會讓10年後的我重新思考,是因為2023年12月馬來西亞穆斯林餐館業主協會(PRESMA)因有個檔口標榜他們是大馬唯一售賣豬肉扁擔飯的檔口而認為這是在侮辱扁擔飯行業,因為該協會認為:扁擔飯幾十年來一直都是由穆斯林餐館經營者所開創。

當時,我以1900年代初期由印度穆斯林在檳島喬治市海墘附近挑着扁擔,販售食物給港口工人和苦力,後期又發展至挨家挨戶販售的扁擔飯為例,強調現今已不再是以挑扁擔的方式售賣。

ADVERTISEMENT

此外,日據時期因漁夫將魚產獻給日本人,惟有把蝦頭蝦殼熬成湯的福建面,時至今日也不一定是福建人在賣;還有以前初到南洋惠安先賢大多當建築工友或人力車夫,總是蹲在小凳子上吃着可以裹腹的芋頭飯、醬油肉和肉羹湯,但芋頭飯也不再是蹲在小凳子上吃,更不是惠安人獨家售賣的專利了。

持雙標禁外勞掌廚

畢竟文化、語言和美食的本質都是活的,它們可能因周遭環境出現改變和融合。娘惹文化就是一例,融合了馬來文化和華人文化,再自成一種獨有文化。我們常說的“Manglish”(馬來西亞式英語)也是一例,融合了各種在地語言和鄉音。

我之所以思考,是因為當馬來西亞穆斯林餐館業主協會形容售賣豬肉的扁擔飯檔口是在侮辱扁擔飯行業時,我們極力反對該協會的排他性;但當我們禁止客工掌廚時,那豈不是雙重標準的支持排他性嗎?

美食文化的精神,不是兼容而非排他嗎?當兩個我持續在交戰、當我的思考沒有答案時,那就繼續吃一碗福建米粉,吃飽了才有力氣繼續思考啊!

(梁潔瑩‧ 自由工作者)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