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善言梁語】我們的一小步

剛過去的4月2日是自閉症醒覺日,但所引起的關注顯然比不上愚人節的告別式。事實上,全世界平均每100名兒童中就有一人患有自閉症的比例,也在近年增加,約五六十人中就有一人。

也因此,提高公眾對“自閉症譜系障礙”的意識和認知,進而如何接納並和自閉症孩子相處,都是聯合國、各國衛生部、醫護人員和相關人員致力推廣的宣導。

Advertisement

請接納自閉症

今年,聯合國更將世界關懷自閉症日主題定為“意識、接納、欣賞:從生存走向茁壯成長”,因為儘管現在很多人都知道自閉症了,但卻並不代表我們都對自閉症有正確的認識。

真正的認知都欠缺了,更遑論接納。但事實上,接納這回事,從父母、親友、教育體系再到社會,這一關又一關並不容易。

或許你身旁也有這樣的情況:小朋友看起來就是不一樣,但有些父母和長輩卻會認為可能只是比其他孩子慢一點、可能只是比其他孩子靜一點……殊不知諸如此類的否認心態,可能會耽誤孩子接受所需的語言治療或職能治療之時間,若這種否認心態持續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ADVERTISEMENT

當父母和長輩知道孩子確診自閉時,最常出現的反應可能是“為什麼是我家的孩子?”雖然這個想法並非出於惡意詛咒,但比起問為什麼,何不想想我們能為孩子做什麼呢?

當然,接納是自閉症兒童需面對的持續性過程和挑戰。由於自閉症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認知、情緒、行為及社交上的困難,因此在父母接納後,外表無異於常人的自閉孩子很常會被不知情者或不了解自閉症的人士認為:這是沒有家教的野孩子。也以此,需要被接納的不僅是自閉孩童,也包括他們的父母和家人。

包容和同理很重要

這些誤解甚至於會造成不接納、不包容和排斥,就算有些人接納了卻會以憐憫同情的角度去看待自閉孩童和他們的家長。實際上,只要多點包容、多點同理,這就是自閉孩童和家長最需要的接納。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提到社會對自閉症的不接納和不包容,更是讓人感慨:當偌大的校園,容不下自閉症兒童一張書桌;當青少年長大成人的過程中,步履維艱;當親人不在,成年自閉症人無依無靠……接納就是一個需要不斷倡導的過程。

從生存走向茁壯成長,並不只是自閉孩童和家長的堅毅,更需要整個社會的包容和同理。當我們都學習著接納,那每個人的一小步就已是整個社會的一大步了。

(梁潔瑩‧ 自由工作者)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