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台灣民俗四之二】尤瑪達陸返部落鑽研 傳承泰雅族織布縫衣法

父系社會下的台灣泰雅族,男性負責狩獵,女性負責織布。而泰雅族織布的技藝、圖樣之繁複,也可說是名列台灣9個原住民族之冠。

Advertisement

對泰雅族女性來說,布,橫跨人的生命歷程,因人生每個階段都會有一塊布與之緊緊相連。從嬰兒呱呱落地開始,外婆便會送來一塊襁褓布,至十一、二歲時便得學會用布紡織屬於自己的裙子,到了婚嫁前夕還需以布疋織好自己的嫁衣,婚後則負責縫製一家大小的衣物,直至臨終前還需為自己織好裹身的布料。

織布是泰雅族女性引以為傲的工藝,卻在時代變遷中產生了數十年的斷層。身為泰雅族後裔的尤瑪達陸(Yuma Taru),在29歲時辭去公務員的工作,返回部落尋找織布民族技藝。經過二十多年的田野調查與嘗試,她逐漸完善泰雅族織布系統,紡織出一套套典雅華美的泰雅族服裝。

ADVERTISEMENT

如何在生命中尋獲永續的熱情?同樣的疑問,也曾存在尤瑪達陸的心裡。她曾是一名公務員,也曾擔任過華文老師,這些相對安穩的工作,卻始終無法點燃她內心的熱情。她開始懷念在山上部落生活的日子。

無奈彼時山上的最高學府只是小學,因此,她在小學畢業後,只好移居平地,在都市裡求學。時間一晃便到了29歲。在這期間,她順利修畢中學、大學課程,並換了兩門職業,卻始終無法在繁華都市中找到激情。

於是,她毅然辭職,重新整理生活節奏,回到苗栗泰安鄉大安部落中與外祖母一同生活。她笑着說,小時候在都市裡面對困難時,心裡總想返回部落中,仿彿部落裡的祖靈會在無形中保護她一般。

在部落裡,她遇見懷有相同心事的6名青年。他們分別來自不同區域的泰雅族部落,卻在因緣際會下聚集在大安部落中,各自從事如小學老師、軍人、傳道士和神父等工作。

獲頒傳統藝術保存者證書

或許是年輕氣盛,他們“不安於室”,並希望為部落發展盡一分力,於是一起成立非正式的組織。初時,他們只是每兩週聚會並分享近期為部落做的事情。然而日子久了,他們不想只作蜻蜓點水的幫助,而是希望能更深入的探討、追尋與記錄泰雅族的部落文化。

“由於組織裡只有我一人是女性,織布這一塊自然而然的分配給我。然而,當時我心裡反覆罵了好幾回倒霉,雖然我是泰雅族女性,但卻從未接觸過針織,更別說要追尋織布文化了。”說完後,她不禁再重申一次:“我是被他們‘陷害’的。”

雖然嘴上說得委屈,但這二十多年來,她卻不曾停下追尋泰雅族織布文化的步伐。她的第一位老師便是外婆。

“在接下任務後,我便向外婆說我想學習織布,外婆便走向雞舍把飼料槽搬出來。我起初還對外婆此舉感到疑惑不已,直至她把飼料清空並抹乾淨後,我才知道因為家中後輩無人懂得織布,外婆便把織布機當成飼料槽來用。接着,她手把手教導我基礎的織布技藝,但她因許久未織布,許多技法也記不清了,七拼八湊下,才勉強把織布的輪廓拼出來。然而,外婆卻在教會我的隔年患上阿茲海默症,連我都不認得了。”

接下來,她種植苧麻、尋找燃料,為了蒐集更多已失傳的織布技法,甚至走訪各個泰雅族部落做田野調查和記錄。但是,泰雅族織布技藝向來是家傳而不外傳的,因此,在這調查過程中,她也碰壁多次,但她仍然一頭栽入其中不曾放棄。

此外,為了了解泰雅族服裝的圖案與紋路,她更走入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從一張張相片與文字記錄中尋找古早時泰雅族的穿着打扮。

經過二十多年的耕耘,她的努力終獲得認證,2016年,她從台灣文化部長鄭麗君手中接下“105年度指定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的證書,並且成為台灣“人間國寶”中的一員。

古時學會織布者臉上需刺青

父系社會下的泰雅族,男女分工明確,男性負責狩獵,女性則種植苧麻與織布。不過,泰雅族的這類傳統生活模式後來卻在台灣於1895年進入日治時期後而出現改變。

尤瑪達陸說,這是泰雅族的黑暗時期,織布技藝的傳承也因此斷層。

“當時日治政府實行‘理藩政策’,目的是希望同化原住民,並且禁止泰雅族繼續狩獵、織布與文化方面等行為。此外,在1895年至1927年期間,泰雅族與日治政府發生了兩百多場戰役,因此,日治政府更是針對我們加強‘皇民化改造’運動。隨着這一系列事情的發生,我們的文化傳承也因此漸漸流逝了。”

她說,經過這些戰役後,泰雅族也已元氣大傷,青年、壯年幾乎都已戰死沙場,只剩下老弱病殘幼,並且被取笑為“剩人”。

上一代的恩恩怨怨經已過去,然而,泰雅族文化的流失卻也因此成了不爭的事實。來到尤瑪達陸這一代,唯有盡可能復甦文化並且再次傳承下去。於是,她開辦了“野桐工坊”教授泰雅族織布技藝,以及“色舞繞民族教育學園”,向泰雅族孩子傳授泰雅語與文化脈絡。

“但我唯一遺憾的是,‘紋面’系統的流失。泰雅族女性一旦學會織布,就必須在臉上刺青,這是一種身份的象徵,代表我已學會了織布。但如今族內已無懂得‘紋面’的刺青師了。”

為傳統服飾加入現代元素

在過去這些年來,尤瑪達陸積極走訪各個泰雅族部落,但有些經已遺失的服飾知識卻無法復甦,其中包括布料顏色的哲學系統。她說,早期擔任記錄工作的多是泰雅族內的巫師,但在日治時期,這些資料並未得以保存下來,而今更是消失殆盡。

“我們無法找到古早時的顏色哲學系統,但卻可以用當代哲學予以回應。例如紅色的服飾代表勇士之血,是勇猛的象徵。我的職責是,可以找得到的便加以整理,經已缺失的資料則直接放棄。”

她說,如今的泰雅族服飾在保留傳統的同時,也將現代元素加入其中。她以身形為例,古早時的泰雅族男性由於經常狩獵,因此身形趨向精壯,而當代人由於生活安逸而略顯虛胖。如若依照傳統設計元素來縫製民族服裝,當代泰雅族恐怕無法穿得下。

“當代人非常重視服裝顏色、剪裁與配搭形成的美感,我則盡可能在滿足當代人的同時,保留傳統的樣貌。例如台灣夏日炎熱,我便把衣服的厚度變薄,從細節處吸引當代人。雖然衣服的外觀並沒有太大改變,但細節處的改變卻會影響大家對衣服的觀感。”

採用電腦織布機減低成本

若想文化得以永續發展,除了得保留傳統技藝,同時也需持續創新。然而,創新並非無中生有,而是從固有的系統中再生產。於是,尤瑪達陸一一整理織布技藝、圖案、顏色等龐大資料,並且將之分門別類安置成為泰雅族織布文化的基底。

“如若有設計師或服裝品牌想和我合作時,我可以迅速從這些系統中取出他們想要的事物。現今越來越多泰雅族人選擇穿傳統服裝來拍攝婚紗照,這是一種傳統的再造。我希望將泰雅族服裝創造成時尚的代名詞,讓人們在把它穿上身時,感覺它就是時尚的象徵,而非老舊的衣物。”

傳統的泰雅族織布技藝以純手工為主,然而高昂的手工費並非時下青年可以負擔,因此,她亦採用電腦織布機來織布。

“我完成這些研究後,便與紡織業合作,以便能量產泰雅族服飾。與手工織布相比,電腦織布機所製作的布疋的價格更加便宜,而且整體觀感也不差。我常常和年輕一輩的泰雅族人說,如若有任何要求便提出來吧,我再想辦法解決。”

父為漢人母為泰雅族人

在泰雅族語中,“尤瑪”代表親吻之意,而“達陸”則是她的父親的名字,意思是大喬木。她說,在泰雅族的命名系統中,男性多以大型樹木為名,女性命名則是以小草或溫柔的動作為主。

然而,尤瑪達陸並非血統純正的泰雅族人。她的父親實是漢族,母親才是泰雅族人,而她則是漢泰混血兒。然而,她的父親進入部落後卻受到頭目的賜名。至於她的泰雅族名則是由她自行命名。她說,為了將漢名改為泰雅族名,她也曾經歷了多次的抗爭。

從29歲重返部落後,現年55歲的尤瑪達陸便一直走在尋找族群文化的路上。在這過程中,她面臨過許多現實難題,最終卻一一被她解決,並且為泰雅族服裝找到商機。

她說,希望她未來離世後,泰雅族的織布技藝仍然可以傳承下去。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