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升旗山遺蹟遊記上篇】沿鐵軌高架橋路線 徒步探索大自然

世界上有不少國家,像是瑞士、英國和法國等等建有鐵路高架橋穿越峽谷或河流,不但是重要的鐵路公共交通路線,也因沿路上可欣賞壯麗的自然風光而成為著名觀光路線。

檳城升旗山有一座高架橋,但橋上並非火車鐵路,而是登山纜車鐵軌。這座有近一百年歷史的鐵軌高架橋,經歷三代纜車更替,迄今依然堅固地聳立在山谷上,成為山中寶貴的歷史遺蹟。

Advertisement

升旗山鐵軌高架橋下是拍照打卡的熱門地點,到此一遊者都擺好甫士拍美照。

檳城升旗山不但是受遊客歡迎的避暑勝地,也是登山愛好者休閒的好去處。在沿着登山小徑漫步時,不但可欣賞到綠意盎然的熱帶雨林,還可發現升旗山上的遺蹟,其中一座是建立在山谷上的鐵軌高架橋。

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在“升旗山自然行”(Nature Walks at Penang Hill)義務團體的義工蘇古瑪(Sugumar)的帶領下,一群人包括遊客和登山愛好者從山頂出發,準備到鐵軌高架橋下欣賞這富有歷史價值的遺蹟。

從山頂車站旁的廣場出發後,大伙兒沿着山上的吉普車道(Jeep Track)往前走,由於偶爾有車取此道上山,因此人們得靠邊行走,以讓路給車子行駛。

ADVERTISEMENT

路途中,蘇古瑪提醒大家留意山上茂盛的雨林,然後解釋說:“這一大片雨林一直受到保護,那是因為升旗山蘊藏着寶貴的水資源。每當雨水落下後,就先流入雨林裡,再流進水壩的蓄水區,過後再輸入住宅區的水管,讓人民有水可用。”

百年別墅成古蹟

此外,升旗山也是寶貴的自然生態區。2017年11月檳州發生大水災,升旗山有多處樹倒和發生土崩,當時有多名遊客和工作人員受困山頂。有20年的登山經驗的蘇古瑪憶述當時情況:“因為受土崩影響,纜車停駛,吉普車也無法上山,救援隊必須動用直升機上山救援。這也讓人們意識到保護升旗山的重要性,防止山上自然生態遭受破壞,如此可避免山腳下的區域遭遇嚴重的水患。”

走着走着,我們走到一個寫着“Richmond”指示牌的分岔路。蘇古瑪說,跟着此指示牌走進去,就可看見一座名為Richmond的別墅,這是一座於30年代由英殖民官員建立的別墅。

“升旗山上總共有59座別墅,歷經逾百年歲月後,這些別墅成為珍貴的古蹟。其中21座別墅已經過翻新,多數是私人別墅,少數由州政府管理的別墅也開放租借給公眾度假,包括Richmond別墅,以及於2020年完成修復的山坡別墅(Hillside Retreat)。”

沿路上,也發現了一座被荒廢的別墅。接着,大伙兒走進“J小徑”(Bypath J)。由於長有苔蘚,行走這一段小徑必須小心翼翼,用手扶着一旁的欄杆以防滑倒,沿着小徑走下山,就抵達“東高架橋路”(Viaduct Road East)。

“升旗山自然行”義工蘇古瑪:“鐵軌高架橋於廿世紀廿年代建設,自從開通第一代木製纜車服務,運送乘客上下山。”

一群人包括遊客和登山愛好者在義工蘇古瑪(右二)帶領下從山頂車站出發,準備到鐵軌高架橋下欣賞這富有歷史價值的遺蹟。

道上布滿苔蘚,人們只得手扶一旁的欄杆以防滑倒,小心翼翼地朝目的地走去。

精舍打造綠色農場

隨着國內疫情趨緩後,許多人都趁着休假時與家人朋友到戶外親近大自然,露營更成為近期大受歡迎的活動之一。

升旗山也成為其中一個深受歡迎的露營地。在“升旗山自然行”義務團體義工帶領下,大伙兒沿着西高架橋路走了大約10分鐘,來到一座“佛光精舍”。

義工王國平說,此佛光精舍原本只接待修行者。為了鼓勵大眾多接觸大自然,該團體將精舍前方的草地打造成露營地,也在精舍周圍栽種了有機蔬果,打造成“自然綠色農場”(Nature Green Farm),並策劃了農場導覽和升旗山夜行導覽,讓有興趣的人體驗在升旗山上露營的樂趣。

義工王國平:西高架橋路有一座“佛光精舍”,“升旗山自然行”義工將前方草地打造成露營地,開放給大眾體驗露營的樂趣。

勿錯過林中四生物

從西高架橋路回到山頂車站,大伙兒經由多條登山小徑上山。沿路上鳥兒就在樹上啾啾叫,還有猴子抱着幼崽在雨林裡穿梭。

蘇古瑪說,來到升旗山,可不能錯過追蹤林中四種特別的生物,包括眼鏡食葉猴(Dusky Langur)、黑色巨松鼠(Black Giant Squirrel)、大白斑蝶(Paper Kite Butterfly)和大盤尾(Greater Racket-Tailed Drongo)。

說着說着,他從地上撿起一朵橙紅色花瓣,那是火焰樹(African Tulip)的花。一般高15米的火焰樹,原產自非洲。每當開花時,樹上長滿了橙紅色的花,猶如火焰一樣鮮豔奪目而得名。同時,因為花朵外形似鬱金香,因此又稱非洲鬱金香。由於其花蜜甜,因此眼鏡食葉猴喜愛爬上火焰樹覓食。

從小徑走回山頂車站的路上,可從遠處眺望到山中有多棵火焰樹,在一片綠色的雨林裡散發出火紅色的光芒,非常耀眼!

走過這一條小橋,前往東高架橋路,近距離欣賞鐵軌高架橋。

橋上橋下各有風情

沿着東高架橋路行走大約10分鐘,映入眼簾就是高聳而立在山谷上的鐵軌高架橋!無論是在橋下的東高架橋路或橋上纜車,人們可從不同角度來欣賞鐵軌高架橋,各有風情。

橋下是到此一遊的人拍照打卡的熱門地點,每當有纜車經過時,人們便忙不迭地站在橋下擺好甫士,再將鏡頭對着高架橋和纜車按下快門。

若是坐在纜車裡的乘客,當纜車橫跨山谷時,腳下即是一片綠樹成蔭的雨林,有時還有登山者剛好穿越高架橋下,興致勃勃地向纜車裡的乘客招手問好。

在鐵軌高架橋未建設,第一代纜車啟用之前,人們是如何上山的?蘇古瑪說,在十八世紀,每當英殖民官員欲上山時,會由4名工人用轎子抬上山。廿世紀廿年代,工程師阿諾傑森(Arnold R. Johnson)展開鐵軌高架橋建設工程,自此第一代木製纜車開通,運送乘客上下山。

有近一百年歷史的升旗山鐵軌高架橋,經歷三代纜車更替,成為山中寶貴的歷史遺蹟。

第三代纜車直通山上

“1923年啟用的第一代纜車一次可載40人。於1979年啟用的第二代纜車則是一次可載逾60人。兩代纜車的單程時間約30分鐘,乘客需在中轉站轉車。

“2011年第三代纜車啟用迄今,可以直接將乘客載送上山,無須在中轉站轉車。鐵軌高架橋沿途有6個小站,若山上居民或登山客有需求,纜車會停小站載客。若纜車沒停留載客,單程只需約5分鐘就可抵達山頂或山腳車站。”

“第三代纜車是瑞士製造。此現代化纜車比較‘敏感’,若有任何物體掉落在鐵軌上,纜車就無法行駛,工作人員必須將鐵軌上的物體清除後,纜車才能運作。還有,這纜車共有4個煞車器,以便在發生緊急狀況時確保乘客的安全。”

建立在山谷上鐵軌高架橋長1.96公里,由多個n形岩石構成。因此,民眾可穿越n形橋下,從東高架橋路到西高架橋路(Viaduct Road West),再沿着西高架橋路前行。

 

報導:劉楚珊 攝影:葉鍾華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