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剩菜處理專題】處理得宜減少廚餘 過年剩菜變豐粥

(香港訊)傳統意頭“年年有餘”,過年前大家準備大量過年食物,結果到了初十五,仍然堆滿家中雪櫃;還有新年聚餐後吃剩飯菜,不同剩菜會招惹不同細菌,所以儲存和翻熱必須小心處理。

香港每日棄置廚餘超過3000公噸,佔固體廢棄物近3成。雖然垃圾徵費生效日期押後,但新年新開始,立即就開展減“廢”行動吧! 跟營養師學習物盡其用,妙用剩餘菜品炮製“豐粥”,減少新春廚餘,全家豐足!

Advertisement

燒味斬件後有利細菌生長,購買後應盡快食用或放入雪櫃儲存。

免食物沾唾液生細菌

新年聚餐頻繁,碟碟料理分量十足,吃不完又不想浪費,唯有留待隔餐。保存和翻熱隔餐菜,尤其要注意食物安全。家庭醫生林永和及營養師萬侃建議,最好起筷前先夾起需要預留的菜或使用公筷,以免食物沾到唾液滋生細菌、交叉感染。

ADVERTISEMENT

有人認為,反正隔天翻熱才吃,一樣能夠殺菌吧?加熱能否殺菌取決於溫度和時間,並非所有細菌都能加熱殺死,某些細菌的孢子能抵抗高溫。熟食被污染、儲存不當、翻熱溫度不足、進食長時間存放在4℃至60℃之間的食物,都是引致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見原因。

家庭醫生林永和

營養師萬侃

李斯特菌

最佳生長溫度:37℃

容易受污染食物:受污染而未煮熟的食物如蔬菜、生肉;未經巴斯德消毒法處理的奶;加工食物如軟乳酪及冷凍食肉類

特性:烹調至中心溫度達75℃,維持至少30秒,可殺死大部分致病細菌

沙門氏菌

最佳生長溫度:35℃至37℃

容易受污染食物:生吃或未煮熟的蛋及蛋類製品如義大利起司蛋糕;未煮熟肉類及家禽;燒味、臘肉、鵝腸

特性:烹調至中心溫度達75℃,維持至少30秒,可殺死大部分致病細菌

副溶血性弧菌

最佳生長溫度:37℃

容易受污染食物:生吃或未煮熟海產、介貝類水產動物、海產製品及醃製食品如海蜇、墨魚、鹹菜、燻蹄

特性:烹調至中心溫度達75℃,維持至少30秒,可殺死大部分致病細菌

金黃葡萄球菌

最佳生長溫度:37℃

容易受污染食物:烹調後以人手處理接觸而污染食物,如便當、糕點、三明治、燒味

特性:所產生毒素非常耐熱,不能被高溫消滅

蠟樣芽孢桿菌

最佳生長溫度:30℃至37℃

容易受污染食物:剩飯、炒飯、肉品、調味汁

特性:121℃加熱3分鐘才能消滅孢子

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

最佳生長溫度:43℃至47℃

容易受污染食物:經交叉污染、未經徹底烹調或在不適當溫度儲存過久的肉類,以及肉類食品如燜燉菜式、滷水食物

特性:烹調可殺死生長中的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細胞,但其孢子耐熱,或能存活;若熟食放置在20℃至60℃一段時間,孢子會成長及產生新細胞

存在雪櫃勿超過3天

根據食物安全中心的建議,處理剩餘食物時應注意以下要點,減低食物中毒的風險:

◆處理剩餘食物前洗淨雙手。

◆盡快冷卻剩餘食物,並應在烹調後2小時內放進雪櫃(4℃或以下)。

◆食物置於4℃至60℃(危險溫度範圍)超過4小時,不應食用。

◆食用前徹底翻熱,確保食物中心溫度達到75℃或以上,維持至少30秒。

◆不應重複翻熱已烹調食物及再次冷存。

◆棄掉保存在雪櫃內超過3天的食物。

帶殼海鮮易滋生細菌

並非所有食物都適合隔夜保存,例如帶殼海鮮容易滋生細菌,因此應在煮熟後儘快食用。萬侃補充,最理想做法是吃多少煮多少,避免烹調後剩餘食物。

至於盆菜份量十足,很多時吃不完。若想隔餐食用,提取盆菜回家後應立即分裝,取出當餐吃得完分量並儘快徹底翻熱食用,其餘的立即放進雪櫃。

加熱盆菜後不應留起,以避免重複翻熱食物。

一些賀年糕點或加入高脂、高鈉的食材,不宜當正餐;雖然新年美食誘惑多,但應保持節制和均衡飲食。

不要把年糕當作正餐

農曆新年期間少不了蘿蔔糕、年糕等賀年美食,團年飯、開年飯一餐接一餐的大魚大肉,增加腸胃負擔,容易消化不良。

家庭醫生林永和提醒,部分賀年糕點加入高脂、高糖、高鈉的材料,不要把糕點當作正餐。

攝取過量高脂肪食物或會引起消化不良、飽滯不適,而進食高糖分食物則會增加肥胖風險,以及影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穩定。此外,攝取過多的鈉會增加高血壓、中風及冠心病風險。

營養師萬侃提醒,不要看輕節日的“一餐半餐”,以為幾天“偶爾放縱”不會致肥,其實,3500千卡熱量約等於1磅體重,每日多吃500千卡而沒有消耗掉,一星期便增重1磅。

1件(約15克)油角熱量約70至130千卡,1件(約85克)椰汁年糕熱量約204千卡,而一頓團年飯熱量估計達2300千卡(具體取決於菜式 和分量),不知不覺已超出每日所需的熱量。

以輕度體能活動水準計算,男性和女性成人每日平均所需的熱量分別為2000千卡和1500千卡。

新年美食誘惑很多,但保持自律很重要,應保持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水、蔬菜和水果,減少食用高糖、高脂肪和高鈉食物。

除了控制飲食,期間往往有很多聚會,林永和提醒,要注意吃飯和作息時間,避免通宵熬夜、晚睡晚起。

烹煮十穀粥

減腸道負擔

農曆新年,傳統會買紹菜“壓年”,取其諧音招財,還有盆菜中剩下的鯪魚球,開年拜神的白切雞,至今仍然滯留在雪櫃內,怎麼辦?

養師萬侃教授,將剩菜變成豐富的“魚躍鳳鳴招財十穀粥”,尤其適合連日大餐後,減輕腸道負擔。 十穀粥每份熱量257千卡、5克膳食纖維、3份肉(1份約相等於1隻麻將大小,一般成人建議一天攝取5至8份肉),額外配搭一碟少油快炒的 青菜,可成一頓營養均衡的正餐。

魚躍鳳鳴招財十穀粥

(2人分量)

十穀米90克、去皮雞肉6件、鯪魚球(乒乓波大小)2粒、紹菜4大片、水750至1000毫升(視乎粥底稀稠度)、蔥或芫荽適量

1/將十穀米洗淨,浸泡過夜。

2/將十穀米和水加入電飯煲,選擇“煲粥”模式。

3/紹菜洗淨後切絲備用。

4/雪櫃取出雞肉及鯪魚球,用熱水浸泡10分鐘,

去除表面的油和醬汁。

5/“煲粥”模式完成前15分鐘下雞肉及鯪魚球。

6/依個人喜好撒上蔥花或芫荽,煲滾即成。

助促進腸道健康防便秘

◆不同品牌十穀米成分略有不同,通常有糙米、小米、小麥、蕎麥、燕麥片、黑糯米、紫米等,結合多種穀物營養價值,而且未經精製,能保留更多營養。 例如糙米保留了糠層和胚芽,所含維他命B群和維他命E、礦物質、膳食纖維比精製白米多。

◆十穀米富含膳食纖維,提供較長飽足感,助促進腸道健康、預防便秘,以及保護心血管健康,還能延緩糖分釋放速度,減慢飯後血糖上升,使血糖保持在較 穩定水平。

◆十穀米纖維豐富不易消化,長者或消化功能不佳人士慎吃,煮成粥較易消化吸收。

◆煮粥過程使澱粉糊化,結構容易被消化酵素分解,相對米飯較易消化,尤其適合節日大吃大喝後消化不良,吃粥能減少胃腸負擔。

◆粥的烹調時間越長、煮得越綿,其升糖指數(GI)越高,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選擇低GI的十穀米可降低升糖指數。 而在粥加纖維、蛋白質和健康脂肪來源等,如蔬菜、雞肉、魚類,亦可降低血糖上升速度。

◆過量攝取任何碳水化合物都可能導致血糖升高,無論升糖指數高低都要控制食用分量。

文◇利楚兒《明報》

多加青菜讓飲食均衡

改造剩菜掌握3原則

新年期間,家家戶戶無不準備豐盛的年菜,但往往吃不完,不妨發揮巧思進行“剩菜”大改造變身“勝菜”。

吃不完的年菜,首要注意保鮮,避免食物腐敗,各式年菜大多含有過多的油脂及鹽分,剩菜再次烹調時,建議改變烹調方式,多加入青菜,可達到均衡飲食目的。

勿放室溫過久防年菜變質

營養師許為捷提醒,將剩菜轉變為新菜餚,應掌握三大原則,首先將吃不完的剩菜,盡速放進冰箱保存,勿放在室溫中過久時間,以防止年菜腐敗、變質; 其次,若第一次烹調為高油、高鹽料理,再次烹調時,口味要變清淡;更要注意的是,再次烹調時,應多添加青菜,不僅飲食均衡,新料理的味道也會清爽一點,讓“剩菜”變身“勝菜”。

佛跳牆加高麗菜口感清爽

常見年菜“佛跳牆”,包括芋頭、栗子等食材,第一次烹調方式多為油炸,再次烹調加熱時,就容易出現油耗味,建議可以加入大白菜、娃娃菜一起煮,讓口感變清爽,並且去除油耗味。

年菜大魚大肉少不了,包含豬、雞、魚等肉類,一次吃不完,再次烹調時,青菜不可或缺。像吃不完的豬肉,可以和芥蘭菜等青菜一起拌炒,但不建議烹調成水煮,因該菜餚偏油、偏辣,容易成為身體負擔。

臘肉再利用拌炒年糕豆干

過年常見的臘肉,再次烹調時,可以和年糕一起拌炒,成為臘肉炒年糕,或是臘肉炒飯,臘肉也可以加入豆乾、蔥、蒜烹調成客家小炒,或是將臘肉包生菜吃,甚至鳳梨和臘肉拌炒,增加臘肉中水果的風味,同時能吃到水果與青菜。

剩雞可剝絲變身多款新菜

常見年菜有一整隻雞,一次吃不完,再次烹調變化較多,可剝絲變成手撕雞,搭配不同調味料成為麻辣雞絲、孜然雞絲、涼拌雞絲等,也可以炒成三杯雞,或是把雞剖半加入冬粉、蔥等煮成冬粉雞湯。

剩魚再調味可糖醋或紅燒

“年年有魚”吃剩的魚類,可採糖醋或紅燒方式,但糖醋的油脂、鹽分不宜過多,紅燒以小火烹調,避免魚肉變太老。但蛋製品或蝦子等海鮮類年菜,因容易變質、敗壞,建議最好當天吃完,若要再次烹調應加熱完全,避免腸胃不適。

文◇沈能元《元氣網》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