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兒言自得】鴉片危機

說起鴉片,讀者不期然會想到鴉片戰爭,亦可能聯想到晚清時代,國人受鴉片荼毒,整天只顧橫床直竹,不事生產,令國家積弱,百廢不興,以致民不聊生,列強欺壓的局面。

即使數十年前的香港,雖然鴉片和鴉片製成品,例如嗎啡(morphine)、海洛英(heroin)等已列為毒品,明令禁止,但偷偷吸食的大有人在,當年我便治療過不少母親是“隱君子”的新生兒。後來鴉片類毒品日漸“式微”,被其他軟性毒品,例如“K仔”等取代,現在新生兒病房接收的“毒”嬰,母親沉淪鴉片毒海的已少見,而以軟性毒品的吸食者居多。

Advertisement

是醫生處方的藥物

世事無常,想不到近年來,鴉片類毒品又再為患,但肆虐之地卻是西方國家,尤其是北美,其中以美國為首,加拿大次之。兩地方政府正頭痛如何應對這個日益惡化的“鴉片危機”(Opioid Crisis)。這個危機,主因是濫用鴉片類藥物,其中不少更是醫生處方的藥物。

鴉片有許多藥用價值,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止痛。醫院便常用嗎啡和人工合成的類鴉片藥物,例如哌替啶鹽酸(pethidine)和芬太尼(fentanyl),為手術後及其他有嚴重痛楚的病人止痛。其中芬太尼的濫用更見嚴重,因此西方國家的“鴉片危機”亦被稱作“芬太尼危機”(Fentanyl Crisis)。

怕痛是人的天性,許多人都受痛楚折磨,有些患上長期病,痛楚根源有跡可尋;有些則是無名痛楚,檢查身體什麼也查不到,總之就是揮之不去,無法根治的痛。美國上世紀90年代末的統計,患長期痛症的國民約1億人,佔了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這龐大人數,為止痛藥製造了可觀的市場。藥廠瞅準商機,大量生產鴉片類止痛藥,除了一般口服藥丸外,更有外敷貼片、溶解片劑、舌下噴劑,甚至棒棒糖。除了止痛外,鴉片類藥品還有鎮定情緒,令人有莫名快感的作用,並會上癮,不少人服完了醫生處方的數量後,還依依不捨繼續服用,有些人更把它當作消遣性藥物(recreational drug),為毒販提供可乘之機。

ADVERTISEMENT

濫用使止痛變奪命

沾上了鴉片類藥物的人士可能不為意,他們隨時有性命之虞,原因是這類藥物,會壓抑人體掌管呼吸功能的中樞神經,過量服用會令人呼吸衰竭,窒息死亡。

芬太尼藥力比嗎啡高50至100倍,更容易致命。在美國,1999至2016年間,全國便有45萬人死於鴉片類藥物,單是2016年,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估計有超過2萬名美國人死於芬太尼濫用。

芬太尼及其他鴉片類藥物氾濫,有學者認為,是醫生多用了這類止痛藥有關。回想過去數十年,我的確目睹了醫療界對止痛藥取態的變化。

以往新生嬰兒動手術,術後醫生一定不會處方止痛藥,即使是大手術也不例外,原因是恐防嬰兒從麻醉復蘇後仍不能自主呼吸;嬰兒不懂呼痛,也令人錯覺以為他們對痛楚不敏感。

後來有研究發現,嬰兒對痛楚有生理反應,體內的應激反應荷爾蒙(flight hormones)飆升,認為不給術後嬰兒止痛藥太不人道。

為醫者須有所警覺

於是,用芬太尼給嬰兒止痛成了主流,甚至常規用芬太尼作鎮定劑。新生兒多用芬太尼和“芬太尼危機”的關係還未清楚,但北歐曾有研究,指出曾使用鴉片類藥物的新生兒,日後可能更容易成為隱君子。

經驗告訴我們,許多藥物和其他治療方法都是兩面刃,今天的靈丹妙藥,明天可能被視為毒物,為醫者不可不有所警覺。

文 \ 霍泰輝(兒科醫生)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