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國內光明VIP地方

【光明VIP】廖中萊:我還可以幫助教育發展 “拉曼一路走來離不開華社”

報導:馮偉倫

廖中萊

Advertisement

丹斯里廖中萊,拉曼理工大學董事會主席

多年來,拉曼已培育數以萬計畢業生。拉曼並不屬於某個人、某個盈利機構或某個政黨,而是廣大華社攜手創建、齊心成就和共同擁有的,拉曼是華社的重要資產,是國家的重要智庫,拉曼與華社密不可分。

(檳城3日訊)拉曼理工大學董事會主席丹斯里廖中萊說,拉曼學院(TARC)於1969年創立,從當初小小社區學院,到2013年升格為拉曼大學學院(TARUC),再到如今升格為拉曼理工大學(TARUMT),一路走來離不開廣大華社出錢出力、一磚一瓦的支持。

廖中萊也是馬華前總會長,彭亨州文冬區前國會議員,曾先後擔任青體部副部長、衛生部長及交通部長。

ADVERTISEMENT

2018年大選後,他從政治最前線退下,但並沒停歇,而是以拉曼理工大學董事會主席身份繼續活躍於社會。

廖中萊

他近期配合拉曼大學學院升格為拉曼理工大學,馬不停蹄地拜訪華總、中總、董教總及全國各地多個單位,分享拉曼理工大學10年方針,聽取各造想法,希望與華社共享該校升格的成果。

廖中萊日前到拉曼理工大學檳城分院參與10年方針交流會,並拜訪《光明日報》總社,與《光明日報》總編輯陳柬郡交流,且做客《光明VIP》接受訪問。

政治舞台退下後回到教育

“我從政治舞台最前端退下後回到教育,發現我還可以用我在政治上的網絡幫助教育發展。我認為這是相當有意義的工作,栽培下一代、栽培人才,對族群和國家的前途有著影響深遠。”

他指出,想當年創立拉曼學院並不容易,不只缺乏資源,要在當時馬來文至上主義的年代創立不以馬來文教學的學院更是挑戰。慶幸在時任馬華總會長敦陳修信號召下,廣大華社及精英挺身相挺讓拉曼得以創辦,並獲得政府一對一撥款資助。

“從當年創立拉曼到之後的籌款、開辦分院,到如今升格為大學,華社都從未缺席,而是一路相挺。”

他說,拉曼大學學院升格為拉曼理工大學的批准信已在今年初拿到,但由於此次升格涉及總校及全數5所分校,需提呈的文件多,高教部也需時處理註冊事宜,預計今年內能完成註冊。

廖中萊

廖中萊很感恩,不少校友在得知母校升格為大學並正在推動10年發展方針後,都主動想為母校獻力,充分展現“拉曼精神”,拉曼與校友間擁有密不可分的情感。

另外,廖中萊在交流中也肯定《光明日報》新聞從業上堅守的專業及使命,不僅為民眾傳遞翔實的時事消息,也關注社會人文,包括舉辦《光明勇士獎》,表揚民間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今年獲獎的其中一名光明生命勇士,是來自文冬的莊培華,儘管本身頑疾纏身,仍堅持救助其他貧戶。

同行拜訪者尚有拉曼理工大學檳城分院顧問兼檳州馬華聯委會主席拿督陳德欽、拉曼理工大學校長李仕偉博士、馬華檳州聯委會秘書兼班台惹雅州選區協調員楊征家、馬華大山腳國會選區協調員陳揚邦及時行樂阿逸布爹州選區協調員邱順興。

陳揚邦(左起)、李仕偉、廖中萊、陳柬郡、陳德欽、楊征家及邱順興在《光明日報》總社交流。

拉曼強調學生全人發展

廖中萊指出,拉曼理工大學畢業生整體就業率超過90%,而檳城分院畢業生的就業率更是高達100%,起薪也排在其他大專畢業生前列,該校一些畢業生甚至在畢業前就已獲得數份工作邀請。

“為什麼拉曼的學生這麼搶手?這是因為拉曼的學生具備韌性,多大壓力都不會放棄。拉曼辦學理念是‘超越教育’,強調學生全人發展,我們用心栽培每一名學生。”

他說,該校也與企業建立了密切合作,當學生還在唸書時,就把企業帶進來一起栽培學生,包括提供實習機會,讓學生提早接觸職場環境,確保學生所學符合市場需求。

廖中萊也指出,檳城分院是拉曼理工大學5所分院中學生人數最多的,北馬區許多學子在此求學。

“檳城是北馬區的經濟中心,該院已與電子、資訊科技、市場行銷等各領域超過70家企業展開多方面合作,包括實習和研發。”

他說,校方希望進一步增加檳城分院的學生人數,吸引更多本地學子和鄰國尤其是泰南和蘇門答臘的中學和預科班畢業生到檳城分校深造。

“如果未來幾年的學生人數持續增長,我們計劃在檳城分院興建一座多層學生中心,為學子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為市場輸出更多優質人才。”

隨著升格為大學,拉曼理工大學檳城分院軟硬體設施料也將獲提升。

廖中萊希望該校升格不僅是校園裡的事,而是能獲得華社共同參與並共享成果,讓拉曼及華社的脈搏一起跳動,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拉曼從創立、籌款,開辦分院到如今成功升格都獲得華社支持。拉曼如今已壯大起來,有了更大力量是時候回饋華社,與華社構建更緊密關係。

他舉例,在與華總交流時發現,不少華團對於章程及賬目有疑問;在和董教總交流時則發現很多獨中教師沒有教專文憑。該校都可以為他們開辦相關課程。

他說,該校有專才和先進設備,可與商家共同進行研發產品。該校研發並非純學術或概念性,而是傾向實用性,以研發的產品能夠推出市場為目標。

他說,該校與時並進,最近獲大馬數字經濟機構(MDEC)授予首要數碼科技認證機構(PDTI)地位,並計劃與中國和日本大專合作,把數字經濟課程辦得更好。

廖中萊說,該校每年都面對營運入不敷出,但還是維持學費,並繼續為學生發放多項福利,以非盈利基金會的可持續性模式經營,並透過優化財務管理,希望學子們都有機會接受可負擔的優質高等教育。

該校已提供逾1億令吉獎學金、借出逾5000萬令吉免息貸學金,並在過去兩年多給因疫情而陷入財務困境的學生家庭提供超過50萬令吉的福利金。

他很自豪,該校學生很自律,無論是該校的免息貸款或是PTPTN貸款都如期攤還,讓貸款可以繼續滾動讓接下來的學弟妹都能受惠。

廖中萊、陳德欽及李仕偉推展拉曼理工大學10年方針。

馬華沒放棄堅持用心服務華社

廖中萊說,儘管馬華過去3屆大選都沒獲華社支持,但馬華並沒放棄而是堅持用心服務。

“我們希望我們的族群能生活得更好,下一代有更好前途,社會和諧穩定,我們能做多少就做,這是我們抱持的使命與責任。”

他有信心,華社有一天會“回來”,了解到馬華的用心也了解到我國的政治現實。

“過去馬華可能未能達成華社所有期望,華社因此很多怨氣;但回看過去3屆,無論誰上去華社面對的挑戰都是一屆比一屆嚴峻。”

他指出,華裔人口不斷下降,政治力量可能無法平衡,但我們至少要確保和諧,確保國家走多元路線,防止種族和宗教極端主義崛起。

“在我們人口不斷下降的時候我們自強不息,自強自救的精神更加重要。”

廖中萊強調,華社要把握現在國家教育百花齊放的時刻,把教育做好,我們的素質和生活條件好了才有能力面對更嚴峻考驗。

“華社必須要醒!不要只是埋怨或發牢騷,要如何改變國家的政策及把國家發展得更好,大家都有責任。”

他認為大家不用太悲觀,從積極角度來看我國沒有天災人禍,只要確保和諧開放政策我們還是有發揮空間。

“雖說世界那麼大,到處都可以生存,但我們總要有個立足點,沒有點怎麼發揮?這裡就是我們的立足點,馬來西亞就是我們的家。”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