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國內2022年第六屆光明勇士獎

【光明勇士獎】出借輔具 派送食物 資助學生 趙崇光賣公司打救貧病戶

他,出身贫寒,但凭着不怕苦、不怕累和不服输的性格,从什么活都干的工地打杂工小弟,打拼成一家公司的老板。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个人事业成功后,他毅然决然放下辛苦打拼而来的事业,放下名利权位,以反璞归真的姿态转投慈善事业,全心全意回馈社会。

Advertisement

不仅如此,他还把转卖公司得来的收入分成两份,一份留作他和妻子的养老金,另一份则全数注入慈善事业,好让更多贫户和病患等弱势族群受惠。

他,就是白手起家后先创个人事业后创慈善事业的慈善家赵崇光,也是巴生慈善组织──“爱心慈善摇篮”的创始人,以及长年帮贫户助病患的“贫病户救星”。

赵崇光每天都到“爱心慈善摇篮”处理所购买和筹获的物资。

尽管早年因事业有成,而得以顶著公司老板的光环过上舒适的生活,但现年64岁的赵崇光在55岁退休之龄时,即因孩子们都已成人,并各有事业,而毫不犹豫的转售自己辛苦打拼而设的公司,然后与现年61岁的妻子陈银英全心全意投入慈善事业。

ADVERTISEMENT

对赵崇光而言,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与其说是因缘际会所致,还不如说是性情使然。

在过去20多年来,他曾协助许多家庭渡过水深火热的生活难关,并藉著出借辅具之善举,协助不计其数的行动不便者或残障人士一解燃眉之急。

行善多年的他认为,辅具有爱,行动无碍。

虽然他幼时家境清寒,但这并未成为他打拼事业的阻力,相反的,在他到社会工作后,尤其是在创业的路上,常有许多贵人相助,有者更是无条件借钱助他创业,让他得以成就一番大事业,所以,他希望自己有能力时也能回馈社会。

成立爱心慈善摇篮

“我现在还有心有力,可以帮助他人,所以为何不做?我现在的储蓄虽不多,但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以与其留一大笔钱给自己,不如拿出一笔钱来帮人。”

提到“爱心慈善摇篮”的起源时,他说,大约在20多年前,他看到一名印裔单亲妈妈带著3名年幼孩子在路边乞讨,于是,他便上前询问,这才知道她和孩子因丈夫刚离世而失去依靠,无奈下只得乞讨为生,他当下便买了一些食物给他们,并在后来每周都送食物给他们一家四口。

过后,他的善行经过坊间口耳相传下,向他求助的贫穷家庭逐渐增至逾10户。

随著求助者日增,他有感个人的助人能力有限,遂开始向朋友求助。

为让助人系统更为完善且更有效率,2002年,他遂成立慈善组织──“爱心慈善摇篮”。

众所周知的是,一时的举手之劳固然容易,但若要长久坚持却不易,即便如此,这些年来,个性坚毅的赵崇光仍持续以身作则的带动所有义工和善心人士回馈社会,大家戮力同心,时时帮助弱势群体。

他说,在他的人生字典里,“助人为乐”就是他的信仰,而“爱心慈善摇篮”便是他的天堂,所以,他每天到中心时都能开开心心的工作,下班回家后又期待著第二天的到来,因此,行善助人已成了他前行的主要动力。

家訪確保求助者符資格

赵崇光披露,为确保善款和物资被有效应用,“爱心慈善摇篮”在接到贫户或求助者的申请后,都会先进行家访,以鉴定他们的各方面条件都符合需要援助的情况。

他解释说,若申请者只是面对一时的经济困境或病痛,他们便会要求申请者每年接受“面试”,一旦通过便先给予一年的援助,以舒缓他们当时的困境,让他们能有充裕时间一边受助一边觅职,当一年的援助期届满后,中心便会再度家访申请者,若申请者已脱离困境,中心便会停止援助,反之,中心就会继续提供援助,借此谨慎分配和使用辛苦筹来的款项和物资。

“凡是家中有数名年幼孩子的求助者,我们就会每5年才家访一次,以了解他们的家境情况是否已改善,届时再胥视他们的情况来决定是否继续援助。”

“虽然我们每个月只向受惠者派送食物一次,但我们所派发的食物份量却足够他们食用逾半个月,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不希望他们长久依赖我们的援助,毕竟我们是协助他们渡难关,而不是帮助他们长期‘坐享其成’。因此,受惠者在领到我们派发的‘半个月食物’后,就须自行出力去找另半个月的粮食,以便设法自力更生。”

他说,他们是在每个月的首个周日到中心派送食物给受惠者。

“若受惠者是身患重症者,或是永久残障者或空巢老人,我们就会长期捐助他们。我们的施援方式包括派送食物,为贫穷病患付医药费等。”

夫唱婦隨 兼顧家庭慈善

赵崇光和陈银英夫妻俩在行善的道路上,一路夫唱妇随,形影不离。

当这对夫妻把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慈善工作上时,是否曾引来孩子们的抱怨?作为赵崇光背后最强支持者的贤内助陈银英说,由于在慈善工作最繁忙时,他们的3名孩子都还小,所以,孩子们当时确实曾对父母有所不满,并怨他们没有时间陪伴孩子。

“我们听了也很不舍,所以经过商量后,便把派送食物的活动定于每个月的首个周日,然后每个月的其余周日都是家庭日,希望如此一来,可以两者兼顾。”

她说,孩子如今都已长大成人并踏入社会工作,所以,他们两老更能毫无顾忌的全心投入慈善工作。

赵崇光与妻子陈银英在孩子成年后,便全心投入慈善事业。

援助項目有增無減

赵崇光说,“爱心慈善摇篮”目前在支援的受惠者除了一些是自来的求助者,同时也包括一些由福利部、医院或其他单位推介而来的贫病户。

他披露,近年来,“爱心慈善摇篮”在提供援助的项目上有增无减,即从一开始的派送食物,到近年来出借各种辅具,以及在经济上援助贫困学生。

“目前,接受援助的学生共有6位,我们会定时捐学费给他们。”除了食物与现金,他们也会通过其他形式援助不同情况的申请者。

他举例,他们偶尔也会接获一些善心人士捐赠二手车,而他们在维修这些二手车后,便会将之送给符合资格的求助者,而他们过去就曾赠送一辆二手车给一名需养育数名孩子的妇女。

“这名妇女的丈夫在发生车祸后,因头部受重伤而无法工作,全家生活重担因此落在她一人的身上,所以我们就把二手车送给她,以方便她载送孩子和外出工作,过后,她更设法把这辆二手车换为一辆新车,然后当电召车司机赚钱养家,一家人总算可以过著较为安定的生活。”

30戶受惠家庭增至160戶

谈到“爱心慈善摇篮”创办初期的情况时,赵崇光说,当时,只有他与妻子两人负责运作,由于人手有限,他们只是在住家后院的一块空地放置一个货柜以存放民众捐献的物资,但这些食物常常被偷,在无奈之下,他唯有另觅他处,并在机缘巧合下寻获目前的所在处。

“初时,受惠家庭只有约30户,但从2012年搬来此处后,由于此处空间更大,可存放更多食物和辅具,所以受惠家庭也增至近160户。”

他说,“爱心慈善摇篮”所在地的地主是一名印裔退休女教师,当她了解他征地是为了充作慈善用途,她便决定让中心免费使用这块地,不仅如此,在过去这十多年来,她还替中心缴付水电费,让他深表感激。

他说,这名女地主如今已近80岁,但他并不担心对方的后代未来会回收土地权,因为女地主已交代子孙让他们长期使用这块地段,而她的子孙也同样是热心人士,且不时都会前来中心义务帮忙。

赵崇光:中心的病床供不应求,希望9月能再购入一批电动病床。

回收損壞輪椅 修好出借障友

何谓“辅具”,简单的说,就是当有人受伤或行动不便时所需要的工具,如轮椅、拐杖、电动车等。而辅具的一般用户不只是老年人,因许多年轻人目前也可能基于各种因素而受伤或患病,以致他们在短期内需要使用“辅具”来协助行动。

根据观察,那些有能力者多会自行购买辅具,并在不需要时将之丢弃,以致造成浪费,而那些无能力者则常因买不起,以致生活深陷不便的窘境中。

赵崇光就是在进行无数次家访时,亲睹许多贫困病患家庭与独居老人缺乏辅具的困境后,决定除了派送粮食给有需要者,同时还得增添另一项援助,即免费出借辅具。

他说,他们起初是自掏腰包购买辅具,过后才开始向福利和慈善机构回收已损坏的轮椅,再由义工维修后出借,其中也有不少是民众赠送的二手轮椅。

就这样慢慢的,他们筹集到约三四百架手动与电动轮椅、约30张自动式及电动式病床、拐扙、便盆椅及氧气机等。

“轮椅和病床是最多人借用的辅具,特别是电动病床更是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

所以,赵崇光正计划筹募资金,以便于9月再购入100张电动病床,但因百物涨价,每张病床的价格已从2500令吉爆涨至2800令吉,因此,他相信这次的筹募活动将难于达标。

赵崇光(左)协助79岁义工龙仕炎维修轮椅。

惹負評遭謾罵 感嘆做好事也擔驚受怕

循环使用的是辅具,流动传播的是爱心。

赵崇光说,他希望通过出借辅具的方式,能起到辅具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功效,同时能满足残疾人士、老年人、伤病人士等特殊人群的生活需求,以便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

“同时,我们也会让所有受惠者先签署同意书,因为早期曾有一名受惠者在食物中毒后指责是我们所派送的食物有问题,但后来经调查证实,是他在外用餐的食物所致。”

因此,他说,为了避免引发不必要的事端,他们后来都会加强监测食物的品质。

实际上,在过去十多二十多年来,也曾发生不少不愉快事件,因而让他不禁有所感叹,即使做好事也会担惊受怕,甚至会惹来负评和遭人谩骂,但欣慰的是,还是有许多人心存感恩。

赵崇光(左五)持续带动所有义工和善心人士回馈社会,帮助弱势群体。

 

 

標籤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