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副刊

【住家風景】西洋菜

我常覺得西洋菜這個名字很妙,可能是因為我自小看港片港劇長大,片中對話經常出現“我拆穿你的西洋鏡”這樣的對話。久而久之“西洋”二字在我心目中就變成騙子的另一個說法。而我又特別喜歡西洋菜湯,一不小心還會說成“我要喝西洋鏡湯”。

Advertisement

香港有條街名就叫西洋菜街,我對西洋菜自然更刮目相看。君不見各種各樣的蔬菜,都沒辦法撐起一條街,至少我沒聽過菜心街、小白菜街或者蓮藕街、番薯街,唯獨西洋菜能統領街道,為蔬菜掙出頭。

小時候住在外婆家,她總是習慣一周煲兩次廣式老火湯。花生蓮藕湯、ABC湯、老黃瓜湯、白蘿蔔湯、西洋菜湯等輪番上陣,幾乎隔一兩周就會喝到一次。中醫說西洋菜湯能化燥潤肺清熱,可加排骨紅蘿蔔搭配,煮成湯。不想喝鹹的,也可改以蜜棗入湯,煮成涼茶。只是我習慣喝鹹的西洋菜湯,有幾次外婆將它煮成甜甜的涼茶,總是覺得跟心裡期待的味道不一樣,不太愛喝。

ADVERTISEMENT

一個錢掰作兩個用

我自己做飯以後,承襲傳統也常煮湯。我參考各家食譜,湯品變化比小時候喝的更多。唯獨西洋菜湯卻是鮮少上桌,原因是西洋菜不耐放,我大多一次購買一週的蔬果,而且多是週六日就買菜,到週一再煮。加上我的人三心兩意,經常打亂原本的計劃,變化菜式,本來打算隔日就煮湯,不知怎地變成後日再煮。一旦買了西洋菜,隔天不趕快吃掉,就會變黃壞掉。有時候買回來隔天就已經變黃腐爛,大把西洋菜摘掉黃葉跟壞掉的部分,還不夠一個人的份量,幾次下來決定不要再費時費力費心機,就不再買西洋菜煮湯。

現在在家用餐次數比以前多很多,加上小孩長大,蔬菜的量要買得比以前多,冰箱的空間不足以讓我儲存整個星期的蔬果,大該兩三天就得採買一次。前兩天買菜,看見一大包漂亮新鮮的西洋菜,心下竊喜,盤算着冷凍庫內還有一小包燉湯用的排骨,正好可以用來煮久違的西洋菜湯,趕快拿了去結賬,深怕還有哪個正在選購蔬菜的煮婦跟我一樣看中它。

回家後把嫩芽跟老梗摘好分開清洗,先把老梗拿去煮湯。老一輩的人能省則省,一個錢要掰成兩個來用,老梗吃起來滿口都是渣,用來煮湯喝;頂端嫩葉爽口好吃,就用來清炒吃掉,一菜兩用可養活一家大小,讓大家都有飽足感。外婆沒有炒西洋菜苗的習慣,她把老梗用棉繩綁起來丟進湯裡一起煮,等到湯好了就把老梗整把撈起來丟掉,只吃嫩葉部分。我沒有棉繩,也不捨得就這樣丟掉老梗,就先煮老梗,煮出味後通通撈起,再煮嫩葉嫩芽。

湯煮好以後趕快盛一碗出來喝,西洋菜的特殊香味加上蠔乾章魚乾的鮮味搭配得剛剛好。我想起小時候總是大碗大碗地喝湯,那是外婆的愛心熬出美味。外婆自上個月跌倒後已須臥床休養,胃口不好,只吃流質食物。我們能做的不多,只能默默地祈求她能好轉,並且舒服一些。這些溫暖的湯是外婆教會我做的,我會教會孩子,讓它變成代代相傳的味道。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