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副刊

【住家風景】粽子

後來外婆離開,舅舅、媽媽和阿姨等人把裹粽子這件事傳承下去,裹粽子的時候也是他們兄弟姊妹們聚會,幾個老人家邊裹邊聊天,裹好以後煮粽子時吃點小點心繼續天南地北地聊……

每年到了端午節,我的台灣友人總是會有南北粽之爭,有人愛北部粽子,有人只吃南部粽子。南北粽各有支持者,年年吵一遍,總之誰也說服不了誰,沒有任何結果,只是吵好玩的。我們沒有南北粽之爭,粽子種類百花齊放,如同我們所有的食物一樣很多元,完全不用爭高下,各種口味都來一顆那是最好不過了。

Advertisement

我愛吃粽子,平日偶爾也會買粽子來解饞。隨着年歲增加,真的只能偶一為之,常吃糯米腸胃易消化不良,早已不復當年勇,在家裡裹粽子的日子可以不吃晚餐,只吃粽子。這幾年學會順勢而為這幾個字,讓身體舒服的事情可以多做,不舒服的事情少做,省得過後折騰自己。無論運動或生活,都順着身體的聲音來準是沒錯。

話說回頭,距離我上次自己裹粽子原來已經七年了。那時候興致勃勃裹了一兩批外婆的味道的粽子,我們家的粽子米是白色的,沒有用黑醬油炒過,不放鹹蛋黃,配料只有栗子、香菇和豬肉,而且只用綠豆片絕不會用眉豆。鹼水粽則一定有紅豆沙,紅豆沙自己炒製,比外面買的甜度低一些。當然外婆後來也有順着家人各自的喜好客製化粽子,有的人不吃豆子,因此肉粽用全糯米製作,不愛吃肥肉,因此選用瘦肉裹粽,也有的不愛紅豆沙,就裹了一批無餡料鹼水粽。

我自己動手裹粽子,做了一兩年,手法練不好,幾次煮粽子時粽子爆開,煮成一鍋糯米粥。加上我的鍋子不夠大,每次煮粽子都要分批煮幾次,天氣熱大火煮粽房子內也熱,我就像在熱水內滾動的粽子,熱得快中暑,因此做了兩年就放棄繼續努力。後來外婆離開,倒是舅舅、媽媽和阿姨等人把裹粽子這件事傳承下去,裹粽子的時候也是他們兄弟姊妹們聚會,幾個老人家邊裹邊聊天,裹好以後煮粽子時吃點小點心繼續天南地北地聊,也是一大樂事。

只記得那人是跳河自殺的

ADVERTISEMENT

我們這些後輩就成了坐享其成的一群人了,不用出手也有粽子可以分回家,吃得到的還是小時候那種外婆粽子的味道,非常感動。我有朋友裹粽子的技術非常好,味道也很棒,每年都送我幾顆。她的粽子味道確實比我家的好吃,肉香米滑,味道剛剛好。我家的粽子有種清淡的感覺,個頭嬌小,沒有肥肉,卻有記憶中的味道,兩者若要擇一,根本無法作出決定。先生家的粽子又有別的味道,他的外婆裹的是潮州粽,鹹肉粽內要放一小球甜紅豆沙,甜甜鹹鹹的很特別。這種味道無人繼續給他做,就只能放在心裡,永在懷念了。

端午節那天在車上跟孩子聊天,問那個中華文化知識想當貧乏的老大,到底知不知道端午節要紀念的是誰。老大想了半天說想不起名字了,但記得那人是跳河自殺的。我告訴他這個人名叫屈原,你得記住他的名字。老大不服氣說我記得故事不記得名字也不會怎麼樣啊。我只好告訴他,再過沒幾年,你也許會讀到他的《楚辭.離騷》,到時候就要了解這個人的生平事蹟,名字好歹要會寫吧。老大聽完哀號片刻,問為何不是吃粽子就好,一定要讀他常常感覺頭大的文言文。我想他從此以後吃粽子時候都有淡淡的哀愁,邊吃邊無語問蒼天,《離騷》到底是什麼。

(光明日報/副刊專欄‧作者:葉君菡)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