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副刊

【住家風景】手藝傳承

週日從婆家拿回一盒潮州桃粿以及水晶沙葛包,隔日大早把水晶沙葛包翻熱,再熱油鍋把桃粿兩面煎至焦黃,當成一家人的早餐。水晶沙葛包皮又薄又韌,口感極佳,不易夾破,餡料味道恰恰好,比外面賣的有名的水晶沙葛包還要好吃。桃粿的水準同樣高超,味道非常好,滿滿的兩盤糕點一下子就吃光了。

Advertisement

這兩種潮州糕點都是家婆社區鄰居送的,鄰居阿姨心靈手巧,會做各式各樣的糕點,而且味道都很好。先生特別喜愛桃粿,那是他從小吃到大的食物。先生的外婆也會做桃粿,外皮染成淡淡的粉紅色,裡面包的是蝦米和糯米,有時候還會加一點甜的紅豆餡,鹹鹹甜甜的我也很愛吃。自從兩年前外婆仙遊去了,我們就沒有口福吃潮州桃粿了。

鄰居阿姨送來的桃粿,那味道真讓人懷念。家婆說以前總是等着外婆做好,自己沒認真學起來,這手藝就這樣失傳了。先生的外婆是做糕點的高手,除了桃粿,發糕也做得非常鬆軟好吃,潮州人新年必備甜點芋泥同樣不遜色。

ADVERTISEMENT

靠感覺做飯

我也很愛這類糕點,外婆曾教導我芋泥的做法,但當時沒馬上記下,加上老人家做糕點全憑經驗和感覺,沒有確切的份量,叫當時新手掌廚的我無所適從。若硬是要他們說出確切的份量,又換作他們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怎麼說才是。

後來我漸漸地掌握了靠感覺做飯這種技巧,這種技巧是從各種成功和失敗的經驗累積出來的。當然,也不是全然的靠感覺,而是在一定份量的基礎下再作調整的技巧。比如一碗麵粉一碗水,麵粉多了就多加點水,需要揉麵的就感覺一下麵糰是否夠柔軟,不夠再加水。這種感覺需要多次反覆地試驗才能掌握。可惜,當我能稍稍掌握這種技巧的時候,老人家已經不在,只能靠着各種食譜慢慢摸索出舊日的味道來。

我想起我自己的外婆,也有許多拿手好菜並未傳到我們手上。因為她從未把各種菜餚、糕點、甜點等的做法記錄下來,而我們大部分時候都只是忙着吃,以為外婆會一直這樣做出各種好味道的食物給我們吃,並未認真向外婆學習。她以前常做木薯糕,木薯刨絲再混入一定比例的椰漿和糖,去蒸熟即可。外婆去世後,某日我在超市看見木薯,買了一根回家,翻遍網路上的食譜,終於做出一盤木薯糕,味道有點相似的卻還是不夠像。那時候想,應該好好向家中長輩學習他們的好手藝,自己抓出份量記錄下來,這樣家傳的好味道才能傳承下來。

父親的客家菜如炸豬肉、釀苦瓜、釀蠔乾,媽媽的豬腳醋、芥菜菜尾等都是我喜歡的菜式,還有媽媽的杏仁餅、花生餅都是非常受親友喜愛的年餅。我把自己向他們學過且自己動手做過的部分菜餚記錄起來,還有他們教會我各種烹飪的訣竅和小秘方,之後會慢慢增加。希望這本食譜能變成我們家的家傳食譜,讓長輩們的好手藝能傳承下來。

文/葉君菡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