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中醫超越線】清熱祛邪扶正補虛 恢復腸胃傳導告別便秘

文 :邱宇鋒(中醫師)、《明報》

(香港訊)中醫理論大致將便秘分作“實秘”和“虛秘”兩類,前者成因主要是腸胃積熱或氣機阻滯,導致腸道失潤或傳導失職;後者則與氣虛、血虛和陽虛有關,令大腸傳導無力或無法溫潤腸道。治療實證便秘需要清熱祛邪,並促進氣機運行;治療虛證便秘需要扶正補虛,恢復腸胃正常運化和傳導能力。

Advertisement

吃煎炸少飲水熱秘

一般人稱作“腸熱”、“腸燥”的便秘屬於熱秘,特點為大便乾硬,津液不足。熱秘成因多與過食辛辣煎炸等溫熱食物及飲水不足,令胃腸積熱,耗傷津液有關。

熱秘患者亦可同時出現身體積熱上火的徵狀,如身熱面紅、口乾、煩躁、出暗瘡等,舌診可見舌色偏紅,舌苔黃乾,反映身體有熱並且津液不足。

中醫治療熱秘的方向是清熱潤腸,既能減少積熱津傷,亦可增加津液以滋潤腸道,常用方藥如麻子仁丸、增液湯、火麻仁、大黃、生地黃、玄參等。

ADVERTISEMENT

氣秘有便意排不出

肝氣鬱結使大腸傳導失常,可導致氣秘,病機為氣機阻滯,胃腸無法有效傳導,屬於不通,成因與情志不和、焦慮緊張,以及欠缺規律的如廁習慣,長期忽略便意等有關。

久病體弱排便乏力

這類患者往往主訴腹脹甚至脹痛,老是想如廁大便,但便意並不強烈,臨廁即解便困難,或僅有矢氣(放屁)。其他徵狀可包括胃口減少、噯氣胸悶、舌苔厚膩等。要改善氣滯便秘,中醫會採用理氣行滯的方法,使腸道能正常傳導糟粕,常用方藥包括六磨湯、木香檳榔丸、枳實、厚朴、烏藥等,有助疏肝行氣,促進腸道蠕動。

氣虛便秘是臨床常見的虛秘類型,特點是排便乏力,雖有便意,但如廁努責乏力,即使大便不乾硬,仍然久久未能排出。導致氣虛便秘的原因,多與缺乏運動、過食生冷等有關,也可因為年老、久病體弱所致。

這類患者可伴隨易倦肢困、語聲低微少氣、面色蒼白、脈象虛弱無力等,在治療方面可以益氣潤腸,常用方藥如補中益氣湯、黃芪、黨參、白朮等。

失血勞神精血暗耗

血虛便秘的成因包括失血過多,或勞神過度引致精血暗耗,或體弱精血無力生化。證屬血虛津虧的便秘同樣可見大便乾硬,不過全身虛象較為明顯,如見面色無華、頭暈目眩、心悸易驚、唇舌色淡等。

在治療方面患者宜養血潤燥,常用方藥如《尊生》潤腸丸、五仁丸、當歸、生地黃、生何首烏等。

老人腸道推動無力

陽虛便秘又稱作冷秘,多見於老年人,由於陽氣虛衰,陰寒內盛,既可阻礙氣機,亦令腸道推動無力。患者大多出現持續的排便困難,伴隨怕冷、腹冷、腰膝痠軟、小便清長等。在治療方面,冷秘患者宜溫陽通便,常用方藥如濟川煎、半硫丸、肉蓯蓉、牛膝等。

針灸刺激腸道蠕動

針灸治療便秘,一般可選用腹部穴位刺激腸道蠕動,再配合辨證選穴。常用腹部穴位包括中脘、下脘、天樞、大橫(見圖),熱秘者可配合手部曲池、合谷、支溝,氣秘者可配合太衝,虛秘者可選用足三里、三陰交,陽虛者再配合艾灸關元、氣海。

腸熱、腸燥的便秘屬於熱秘,患者可同時有身熱面紅、口干、煩躁、出暗瘡等上火徵狀。

長期依賴瀉藥 削弱腸道功能

要改善偶發便秘,可酌情使用瀉藥通便,常用如有潤滑作用的甘油,有軟便作用的乳果糖,以及刺激腸蠕動的番瀉葉。

至於中藥如大黃、芒硝等亦有瀉下功效。

但對於慢性便秘或習慣便秘者,不能只依靠服用瀉藥解決,必須審證查因對證下藥,並且堅持治療。長期依賴瀉藥不僅無助解決持續便秘,更有可能削弱腸道功能,使便秘惡化。

改善腸道生態環境

近年亦流行服用益生菌整腸以改善便秘,不過,要持續改善腸道生態環境,讓益菌得以在腸道順利扎根滋長,還需要配合飲食及作息調整。

飲食及日常生活方面,多吃蔬菜、水果、五穀類等含豐富膳食纖維的食物,有助改善腸道生態及刺激腸道蠕動。少吃辛辣、煎炸等溫熱刺激食物,多喝開水,有助減少腸胃積熱,並保存津液,滋潤腸道。

日常起居要留意多做運動,避免久坐久臥,以增進氣力及促進氣機暢行,有助保持大便通暢。精神壓力會對腸胃功能造成不良影響,當壓力大時由於消化能力減慢,胃腸蠕動遲緩,便有可能引起便秘。因此,建議繁忙緊張的都市人學習鬆弛減壓。

定時如廁不要憋便

臨床上不少人罹患便秘的原因,是欠缺規律的如廁習慣,常常忽略便意,或經常在有便意時因不方便如廁而強行憋便,錯過排便時機,逐漸形成排便越來越艱困的苦況。養成定時如廁的習慣,可幫助身體和腸道建立定時活動的規律,增強便意,能預防便秘。

對未有養成規律排便意識者來說,可以每天選定一個時間(通常在睡醒後或早餐後便意會較強烈)定時如廁,在起初階段即使全無便意,也得上個廁所10至15分鐘,中途不要看書報或滑手機,放鬆身心,專注腹部感覺,不嫌煩悶,慢慢訓練產生便意的條件反射,有助改善排便困難的問題。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