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中西醫觀點】技術知識相輔相成 醫學發展需要博而專

文 : 蘇子謙(臨床腫瘤專科醫生)

(香港訊)專門做一樣事情當然熟能生巧,可以在某一專域越做越專,成果更好。有一些醫學科目例如是外科,由於做手術真的是功多熟練,特別是一些高度複雜的手術例如胰臟癌手術,可以算是一種專門手藝。

Advertisement

除了手術技巧高超外,也需要術前和術後配合,所以,一般胰臟癌手術都是在非常有經驗的醫院進行。

藥物擴大使用範圍

但其實隨着醫學發展,特別在癌症方面,不少藥物已經變成了跨疾病的藥物。例如是免疫治療PD1 Check point inhibitor,起初只用在黑色素、瘤腎癌和肺癌當中。但近者五六年慢慢適用的範圍覆蓋了差不多所有的癌症,某部分的乳癌、頭頸癌、食道癌、肝癌,甚至某些特別的前列腺癌都可以使用(單用或配合其他藥物使用)。

美國FDA甚至批准這一類藥物,可以用在任何癌症,只要該癌症腫瘤是擁有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就可以了。所以,過去以為只是專在某種癌症的藥,慢慢擴闊了使用範圍,那麼治療其他癌症的經驗便可以套用到不同的癌症了。

ADVERTISEMENT

對於現在有全基因檢測和各種標靶藥,就更加證明癌症治療要捉類旁通。例如近來治療一前列腺癌病人,經過傳統的荷爾蒙藥物和標靶藥,甚至化療都幾乎毫無作用,癌指數PSA不斷飆升,後來發現病人血液當中帶有ATM基因變異,採用了用於卵巢癌的標靶藥物PARP inhibitor,卻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連本身的骨髓衰竭跡象都回轉過來。

另外一位膀胱癌病人,也是利用傳統藥物免疫治療無效,基因檢測發現非常罕見地擁有BRCA2基因突變。同樣利用PARP inhibitor,劇烈的癌症痛一兩星期後完全消失。

正因為現時癌症藥物互相交叉,所以,要專的同時,也要一點點廣博。但是有多專或博,卻還沒有固定的公式,然而兩者兼得看來,原來在醫學發展當中非常重要。

醫學以外,例如目前大家使用的蘋果電腦和手機,其實最開始蘋果電腦是以做graphic出名,而創辦人steve jobs因為本身有design底,就可以做出設計優越的蘋果電腦iphone ipad等。這就是設計和電腦知識的相互交叉,假如Steve jobs只有專在電腦一方面,那麼蘋果公司就不會那麼成功了。

不少成功公司或企業的創辦人,其實也有類似的跨界(Cross boundary)的知識和經驗。正因為有超越本身專科的想法,才會反過來使到專科有所突破創造。

所以,以往醫學院老師鼓勵學生畢業後,有些時候走一兩年不同的專科,才決定選一些非常專門的學科來做是比較好。因為長遠專科發展需要醫生擁有其專科廣博的經驗,避免出現盲點。

癌患緊張症狀變化

香港的醫學教育,一般會先注重全科會再集中專科發展,這和北美洲很早便會集中專科發展有所不同,兩者比較我認為香港的方式比較好。但話雖如此,北美洲醫學院學生通常已經有一個學位,有一些已經有工程學位的畢業生,在醫學院畢業以後反過來工程學幫助了開發新的機械人手術,和新的醫學科技。這也是觸類旁通跨界帶出創新的好例子。

臨床診症上,本身因為擁有一些中醫骨傷的知識,癌症病人來看診,突然間出現一些肩頸膊痛又或者普通骨痛,有時候確實和腫瘤未必有直接關係。但凡事癌症病人對於症狀變化很緊張,一有小痛楚,例如是頸痛、頭痛、膊頭痛,馬上非常驚恐,認為腫瘤惡化。

不少頸痛膊頭痛的病人,利用骨傷的知識作一些手法治療和教他做一些姿勢和拉筋,很快便會得到緩解。那麼便可以減低病人的不安作額外的CT素描檢查。所以,即使在腫瘤科基本的骨傷知識也是非常有用。

另外,即使是腫瘤科醫生一般對於處理簡單的肺炎,尿道炎感染,又或者簡單的內科問題,都能處理。因為即使在腫瘤科當中病人頗為常見有其他毛病,嚴重的問題當然要轉介相關專科,不過,如果簡單的問題腫瘤科醫生處理好了,病人便不需到處不斷看醫生,增加心理不安感。

所以,在未來的醫學發展,要有一定的專科技術,也要有博大的全科醫學知識(及其他非醫學的知識),博而專,兩者可以說是相輔相成。

依具體情況調整策略

確保癌患營養充足

癌症對患者的影響深遠,除了身體上的抗戰,營養攝取也常成為一大挑戰。

許多癌症患者會經歷食慾不振和體重下降的問題,這不僅影響他們的生活品質,也可能對治療效果產生不利影響。

在面對這些問題時,家屬和患者本能的反應往往是尋求快速而簡便的解決方案,例如購買市面上的營養奶來補充營養。

市場上的營養奶大多設計來滿足高蛋白質、高脂肪的需求,並添加了一些具抗炎作用的維生素,這些產品通常基於西方的研究而開發。然而,這些營養奶並不適合所有人,特別是考慮到不同地區人群在飲食習慣和身體構造上的差異。

臨床觀察顯示,不少華人患者因為體質和消化系統的原因,難以承受過量的營養奶。過多的營養奶攝入不僅可能引起腹脹和不適,甚至可能進一步抑制食慾,導致患者無法攝取正餐,進而影響體重和健康。

在中醫理論中,這些奶類產品被認為是性質偏濕的食物,對於那些脾胃功能本就不強的患者來說,可能更難以消化。對這部分患者而言,可能更適合通過食用輕易消化的食物如米飯,或者使用中藥如茯苓白朮來改善食慾和消化。

營養奶不能取代三餐

因此,雖然營養奶可以作為一種補充劑,但它不能取代傳統的三餐。此外,不是每個患者都適合或喜歡飲用這些奶類產品。對於那些不喜歡或不適應營養奶的患者,家屬不應強迫他們飲用,因為這可能進一步影響他們的食慾和心理狀態。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嘗試少量或稀釋後的營養奶,並根據患者的實際反應來調整使用頻率。

如果患者在飲用營養奶後感到胃部不適,可以嘗試使用陳皮水來幫助消化。此外,家屬也可以考慮一些其他營養豐富的植物性奶類,如燕麥奶或豆漿,這些同樣含有蛋白質但可能更容易被接受。有些病人假如受不了營養奶,我會建議可以先少量試一試,又或者稀釋一點來使用。有時使用次數也不用跟足指引,最重要是三餐有足夠的食物,時不時喝一下營養奶沒有問題。

湯水有營養增進食慾

傳統中國湯水也是一個極佳的營養來源,能夠提供必要的營養同時增進食慾。例如海參燉雞不僅適合包括乳癌患者在內的癌症病人,而且能有效補充體力和營養。又或者在雜菜湯當中加入一些肉,也是補益氣血的很好自家製補品。

另外,豆腐花和燉蛋等軟食也是很好的選擇,特別是對於咀嚼能力不佳的老年癌症患者。

總之,癌症患者的營養管理應該是一個全面和個體化的過程,需要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來調整。家屬和護理人員應該提供多樣化的食物選擇,並注意觀察和調整營養策略,以確保患者能夠在抗癌過程中維持良好的體力和精神狀態。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