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中氣十足 】氣功一詞的由來

“氣功”這門學問在中國雖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但氣功一詞卻是首見於晉朝許遜著的《靈劍子》一書中的“道氣功成”。

什麼是“道氣功成”?

Advertisement

過去練功叫修行,就是修道,也叫行氣,可以解釋為練週天,也可叫呼吸吐納,也可稱運氣、行氣,就是把氣的功能加強起來,一方面修德,做好事,一方面練氣功,使身體發生變化,到一定程度修成了,就叫“道氣功成”。

不難看出“氣功”二字的含義中,雖有練氣與修德的內容,但它沒有成為這一含義的代名詞。

宗教把氣功神秘化

晉朝以後,道教、佛教等宗教在中國興盛起來了。宗教利用了氣功,把氣功神秘化了。本來氣功是練氣修德,很具體很實際的,可是宗教化以後,就追求修煉成神、成仙、成佛了。

ADVERTISEMENT

這麼一來,氣功的科學本質沒有了,但是如果翻開中國氣功史,可看到就在晉、隋、唐這一時期,有很多古人用氣來命名的著作,如《氣訣》、《氣經》等,書中寫的都是練氣、用氣的內容。

《氣經》中講了幾十種練氣、用氣的方法,連發放外氣的方法都有,叫“布氣”。以後宗教淹沒了氣功,氣功的名詞就沒了。

金、元以後,很多練功夫的,為了抵抗外族的侵略,將氣功的修煉用到武術上來,逐漸形成了武術氣功。隨着武術氣功的興起,慢慢破除了宗教的神學思想。你說有神、有佛、有鬼,練功時求神、拜佛,說有神、佛保佑,可是打仗的時候有本事的打死沒本事的,這個時候神、佛怎麼不來保佑?

慢慢人們對宗教的信仰就淡漠了,氣功逐漸又從宗教裡面分離出來,重新開始講氣、練氣,宋代就講吐納之氣了。

用於醫療顯著特點

直至明、清時代,宗教漸趨衰微,武術與氣功緊密結合,形成了武術氣功,武當派、少林派兩大家也逐漸形成。

對後世武術氣功影響巨大的《易筋經》,就反復強調了氣;道家的武當派拳術也極重視氣功之應用。前者擅長硬功,如“金鐘罩”、“鐵布衫”等,後者重體內之“神、意、氣”。至清末《少林拳術秘訣》中有專章曰《氣功闡微》,明確指出“氣功之說有二:一養氣,一練氣”,並有詳明的練法。氣功一詞漸漸顯赫於世。

到民國初年搞氣功的人就多了。1931年王竹林正式出版了《意氣功詳解》一書,直接以氣功命名該書。1934年董浩著有《肺癆病特殊療法——氣功療法》。

1938年方公溥又出版了《氣功治驗錄》,並創立了《公溥氣功治療院》。這個時期,用氣功於醫療是其顯著特點。

推上了科學的寶座

氣功一詞的廣泛應用並為廣大人民所熟知是在本世紀50年代。

1953年,劉貴珍將自己練功與多年臨床經驗予以總結,在河北省衛生廳的同意和支持下,把該功法定名為“氣功療法”。而後在唐山籌建了唐山療養所,稍後在北戴河創建了氣功療養院,並撰著了《氣功療法實踐》與《內養功》兩本書。

劉貴珍倡導的氣功療法,已不是單一功法而是包括了內養功、強壯功、保健功、行步功4種。氣功一詞的內涵,劉貴珍先生認為是“概括了靜坐、吐納、導引、內功等修煉方法”。

70年代末與80年代初,氣功事業發生了空前的變化,不僅廣泛地、大規模地應用於醫療疾病,而且做了很多科學實驗,尤其是外氣治病試驗。

於是,氣功一詞不僅是養生、治病、健身的鍛煉方法的代名詞,而且成了人們約定俗成的一門特殊學問了。尤其是中華氣功研究會與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的成立,把氣功推上了科學的寶座一一成了氣功科學,它與原來的含義大不相同了。

選文來源:龐明氣功科學概論。

     撰文 馬來西亞中醫師暨針灸聯合總會(醫總)會員鄭嬌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