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中氣十足】中醫談“虛不受補”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聽到中醫說:“虛不受補”,但是實際上卻不瞭解怎樣才叫“虛不受補”,所以大家都抱着一個籠統的觀念就是“體質虛不能進補”。

Advertisement

有些人以為常常大量進補,吃高級補品如人參、鹿茸、燕窩或阿膠等昂貴的補品,就可以增強體質,可是往往卻出現腸胃不適的症狀,進補後受不了,那可能就是出現“虛不受補“的現象了。

“虛不受補”最多見於脾胃虛弱者,屬於此類型的體質者,往往一吃補品就會開始上火,引起牙疼、耳痛、面部長疙瘩,其次是氣滯,出現消化不良、脹滿。

ADVERTISEMENT

有患者來看病說,因為覺得有點氣短,判斷自己氣不足,而吃了點大棗、黃芪或西洋參來補一補,但是之後感覺渾身都脹,肚子不舒服,晚上也睡不着覺,其實他的氣短不是氣不足,而是氣血瘀滯所致。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很多人對“虛”存在一定的誤解,覺得自己身體不好,總是生病,虛弱乏力,就是“虛”了,就應該要進補。實際上,虛弱、乏力只是身體機能的一種表現,到底是不是“虛”,還是需要專業的中醫師來診斷。

每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氣、血、陰、陽失衡都可能導致身體虛。假如是陽虛體質,若服用滋陰的處方,那就會越吃越拉肚子,身體越來越畏寒怕冷和乏力,這就是補錯了。如果屬於陰虛體質,還要去喝點羊肉湯補一補,那就是火上澆油了。

其實有些人根本就不需要進補,因為這類人平常運動少,消化也少,如果還進補,腸胃就消化不了,堆積在身體裡面,各種各樣“虛不受補”的現象就出來了。

在中醫的觀點上,生活中和臨床上“虛不受補”的原因多見於這4個方面:一、補之前先明確體質;二、脾胃功能虛弱要先調脾胃;三、身體氣血不通就先通後補;四、運動太少了需要補的是適度運動。

文/ 黃保國博士

馬來西亞中醫師暨針灸聯合總會 (醫總)總會長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