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氣十足】中醫推拿接骨鬆筋復位療法

傳統的中醫推拿科目,就是現代的正骨科。自古以來推拿醫師,在正統中醫的古法推拿裡,骨傷或脫位就是把骨頭接回復位、外敷軟膏、夾竹,俗稱接骨。如果筋傷就是把筋推正及推鬆,患處敷藥即可,一般都能起到作用,馬上得到緩解,並達到立即止痛效果。

Advertisement

 

自古以來,用於醫療的(跌打)推拿主要手法,是中醫推拿及醫療技術中歷史最悠久的理筋,對皮部外松解肌肉韌帶筋膜、關節調整、改變關節位置關係、骨傷類疾病或軟組織損傷的問題,一般都能起很明顯的作用。

ADVERTISEMENT

 

骨折是屬於困難且複雜的手法,有一定程度的醫師,都知道如何控制手法力道,並且正統中醫推拿裡有辨證論治,筋骨傷各有其處理方式。

 

由於絕大多數有移位的骨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在臨床使用手法也有多種類形,比如施轉、回旋、分骨、拔絡、縱壓、彈筋、理筋、屈伸、拔伸、折頂、橫擠等。

 

在採用整骨手法進行閉合復位,單用一種類手法就難以奏效,必須同時採用多種類手法才能獲得滿意復位,但須注意,手法皆有其適應證。

 

中醫推拿,當然有敷藥服藥和針灸療法。由於骨折、脫位或筋傷都會腫痛,身為醫師者會選擇針灸麻醉、化瘀消腫治療,在復位過程中,操作時可達到止痛效果。復位過後,敷上軟膏藥,一般上讀者會好奇地問,患者敷和服的藥是一樣嗎?其實,中醫正骨也須辨證論治。

 

藥並不是每次同樣,比如骨折損傷,皆瘀血在內而不散,血不活則瘀不能去,瘀不去則折不能續,先用活血化瘀藥加骨折藥膏。初期筋骨損傷脈絡,如血離經脈者,氣血凝滯、經脈受阻、瘀積不散,宜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為主,可外敷雙柏散、正骨膏,或內服活血止痛丸。

 

中期腫脹逐漸消退,疼痛明顯感輕,但瘀血未盡,骨尚未接連,故治宜接骨續筋為主,可外敷駁骨膏,內服桃紅四物丸。推拿畢竟是一種借用外力作用於人體的療法,如果操作錯誤,也可能對患者造成嚴重損傷,因患者應往正規中醫推拿科進行治療。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