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即时国内

【世華媒體年宴聯歡會】張聰:肩負教育公眾責任 新時代報社勿忘初心

(吉隆坡2日訊)世華媒體集團主席張聰指出,在人工智慧崛起,假新聞和“深度偽造”橫行的今天,世華媒體旗下報章,更要教育公眾,辨識資訊真偽,提高讀者和閱聽人的媒體素養。這是我們的職責,也是報紙的使命。

她表示,世華媒體集團的宗旨說得很清楚:面向全球,辦優質傳媒;良知善行,傳播正能量;領航輿論,替華社發聲;匯聚共識,為團結奠基。我們切莫忘卻了辦報的初心,忘記了社會的責任。

Advertisement

她在世華媒體年宴聯歡會致詞時說,世華媒體將繼續堅守新聞業的道德原則,進行客觀平衡報導,提供可靠和有質量的新聞內容;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監督權力機構,為人民說話。

她聲稱,站在更寬闊的視角,去思考人工智慧的崛起和發展的時候,一本取名《AI 世代與我們的未來:人工智慧如何改變生活,甚至是世界?》一書中,就直接地提出,“探討人工智慧如何影響人類的觀感、認知、互動,以及對文化、歷史、人性的衝擊,改變已勢不可擋,我們已無可避免地走進新的未來。”

傳統媒體需新手法

張聰強調,傳統媒體新聞的核心價值,是內容為王、是求真求實、有公信力,不煽情、不虛構、不譁眾取寵、內容豐富多彩、包羅萬象,又是知識的載體、文化的堡壘,更與華教、華團、華商並稱為華社的四大支柱,除了中老年齡層的讀者之外,年輕的讀者,幾乎斷層了。這是媒體報導吸引不了讀者的眼球,還是我們在報導的語言文字中,只是生硬的新聞方塊,缺少了更加生動、靈活,抓住年輕人的閱讀習慣或敘事方式和特點。

ADVERTISEMENT

她認為,傳統媒體可利用社交網路平台,整合自己的內容,通過社交媒體,分享新聞、評論、視訊等內容,吸引更多讀者的關注,使它更貼近符合社交媒體使用者的閱讀習慣和偏好,並引導他們轉移到傳統紙媒的平台上,進行深度閱讀,提高內容的分享和傳播效果,開展推廣舉辦線上線下活動,甚至與讀者進行交流互動,增強讀者的參與感與忠誠度。

“我們可主辦年輕人的論壇,設定年輕讀者關心、興趣、切身的議題,讓年輕人真切看到體會到傳統媒體強大有效的實用價值和傳播魅力,讓媒體可以和年輕的讀者再一次合體共融,成為利益命運共同體。”

“當我們談論社交媒體和流量的時候,它的背後,其實是科學技術、人工智慧、巨量資料的支撐和應用。它對每一個使用者個性化即一舉一動、心理、思維、習慣、消費的瞭解和掌握,幾乎到了無以復加和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但回看傳統媒體與華社讀者之間彼此的依存和互動關係,在對比參照之下,就顯得有些鬆弛和退步。”

追逐流量得不償失

張聰提到,中文報業,既走過高山和低谷,見證大時代的變局,也經歷過狂風驟雨,當然也少不了喜慶豐收的季節。但我們必須承認,今天當下面臨的挑戰,由於客觀大環境的變化,網路社交媒體的崛起,無孔不入,對傳統媒體的營運與生存,造成了重大的衝擊和挑戰。為了自保與生存,一些傳統媒體,放棄自己特有的優勢,盲目跟風,不計利弊得失的追逐流量。這種隨波逐流的態度和判斷,的確,一時的流量,看來像是救命稻草,為媒體找到了生機。但只要深刻思考,就會明白,這不是中文報的正途和出路。傳統媒體不應為了虛擬流量,放棄苦心經營建立起來的公信力,也不能因此而辜負華社和讀者對我們的信任。

她表示,今日的各行各業,都面對不可預知的困境,有者是前所未見、巔覆性、災難性的挑戰;像傳統媒體就面對著網路社交媒體極端的挑戰,走到了困境危難的深水區。傳統媒體雖然與各行各業面對著大環境、新科技的衝擊,但不少華社讀者,深知華文媒體是文化產業,是知識載體,它與華教、華團、華商是共存、共贏、共榮的命運共同體,缺一不可。

她說,當中文報紙的生存資源每況愈下的時候,的確引發不少有識之士的關切和憂慮。由關心化為真實的行動,就像近日,星洲日報配合報紙零售起價而推出的優惠配套,獲得讀者熱烈響應,既印證了好的媒體、好的內容,一定會遇上知音,得到華社的理解,也說明了報紙作為軟實力與話語平台,華社深知認可它生存的重要性,所以他們依然掏錢買報紙,支援媒體,是因為他們認同報紙的價值,認可我們真情的付出。

“正因為我們背負了沉重的使命與華社的殷切期望,所以我們不能如一些媒體,不擇手段,奉流量為王,為了流量,不惜自降身段,用低俗、聳動、煽情的內容、誤導性的標題來攫取眼球。特別是社交媒體帶來的傲慢與偏見,各國社會近些年來的分裂和混亂,很大程度上都源於社交媒體上情緒、仇恨的煽動和傳播,導致了民粹、宗教、社會極端主義迅速地冒起。”

“不久前KK Mart事件的爆發,就是最好的例證。鑑於網路社交媒體對多元社會的威脅,世華媒體作為民主制度底下的第四權,我們要關注這些公共議題,包括電詐網騙,發揮監督權力與輿論宣導的功能。”

世華四報勿同質化

張聰聲稱,世華媒體旗下的四份華文報章,各有特色,擁有各自的一片天地,其家父張曉卿曾於2012年在世華媒體宴會上說,“兄弟登山,須各自努力,媒體競爭,須各自精彩”。

“是的,四報必須避免新聞同質化,同時要通過良性競爭來為讀者提供最好、最快、最客觀的新聞內容。唯有通過健康的良性競爭,不斷往上提升,才是生存之道。各位世華媒體同仁,讓我們在良性的競爭中,互相成就對方,攜手實踐媒體使命吧。”

“世華是一個大家庭,未來的路,我們繼續手挽手一起走,我們要同心同德,一起開拓世華的新未來!”

“世華好聲音”劉峻賓奪冠

世華媒體集團在五一勞動節當天迎來一場盛大午宴,來自全國各州的逾700名世華同仁踴躍赴會,共同渡過一個溫馨的下午。

這場由《星洲日報》、《南洋商報》、《中國報》、《光明日報》及《生活雜誌》所舉辦的“2024年世華媒體年宴”,獲世華大家庭成員的積極參與。

大會今年特別舉辦了“世華好聲音”歌唱比賽,6名入圍者殺出重圍,成為終極爭霸賽的入選者,還獲著名歌手黎升銘出任導師指導歌藝,如虎添翼的他們,在午宴上施展歌藝,讓大家聽出耳油。

最終劉峻賓脫穎而出榮登冠軍寶座抱走1600令吉的獎金,亞軍林巧貝是獲得最佳人氣獎的雙料得主,獲得總數1300令吉的獎金,季軍是陳莉貞贏得500令吉獎金,另外3人羅瑞發、林金俊、林雪琪皆是殿軍(排名不分先後)個別贏得300令吉獎金。

出席的世華媒體高層包括世華媒體集團主席張聰、世華媒體集團執行董事及集團行政總裁張裘昌、世華媒體集團執行董事黃康元、廖深仁、集團獨立非執行董事邱甲坤、拿督張啟揚、世華媒體集團(馬)總編輯兼星洲日報總編輯郭清江、星洲媒體集團執行董事兼星洲日報首席執行員許春、星洲媒體集團首席財務總監盧瑋平、世華媒體集團營運總監(內容及策略)陳莉珍、南洋商報總執行長劉鴻輝、生活雜誌總執行長楊柳青、南洋商報總編輯羅依薇、中國報總編輯林明標及光明日報首席執行員謝進鏵。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