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即時國內

《學海》重新出發 季刊續陪中學生成長

(吉隆坡12日訊)《學海》迎來新的里程碑,即日起將以另一種新姿態,即《學海》季刊,與中學生見面,繼續為中學生提供各種閱讀資訊。

《學海》季刊昨日在2024年第十八屆海外華文書市的第一展覽廳主舞台上,進行推介儀式,新舊學記也出席這場活動,一起見證《學海》以嶄新面貌,重新出發。

Advertisement

推介禮也邀請《學海》季刊創刊號封面人物,即來自霹靂美羅中華華中的李慧鸞同學上台,將一組密碼“13179”(寓意:一生一起走)移交給世華媒體集團總編輯兼《星洲日報》總編輯郭清江,象徵著《學海》正式轉型為季刊。

郭清江說,創辦《學海》季刊,多年來持續支援學記隊,正是星洲日報在文化和教育傳承上的努力。

郭清江:賦予《學海》新使命

郭清江致詞時指出,在網路和手機閱讀影像化和碎片化的今天,《星洲日報》和《學海》季刊通過篩選的文字和篇章,培養中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讓中學生重新感受閱讀的美好。

ADVERTISEMENT

他表示,《學海》季刊每三個月出版一期,一年出版四期,主打青少年需要知道的、喜歡的、文化、教育及娛樂兼具內容;告別週刊出版形式後,搖身一變成季刊的《學海》頁數增加,有更多空間規劃更具深度內容。

“我們還提供青少年正確觀念的性教育和心理輔導專欄;培養思辨能力、學習從不同角度看待課題的辯論版。不只,甚至特別邀請馬華著名作家牛小流撰寫推理小說。”

郭清江(右)與《學海》季刊創刊號封面人物李慧鸞合影。

他說,《學海》週刊自1993年創刊以來,一直深獲老師、家長及中學生的喜愛和支援,令他感到欣慰。回首過去的30年,《學海》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學生成長,更是青春期少年的良師益友。

“當我們宣佈《學海》停刊之時,許多家長、老師,還有新、老學記及中學生都感到震驚與不捨,大家對此議論紛紛。停刊對我們來說,不是結束《學海》的生命,而是要賦予《學海》新使命,讓《學海》內容以全新面貌出現在她的母報——《星洲日報》。”

呂敬嫻向記者展示,其珍藏的第一本《學海》週刊。

“我們的用意是,讓中學生更早地接觸、認識,以及瞭解這份於1929年創刊的華文報,作為華社的四大支柱之一,如何用了95年時間,守護著我們共同擁有的華社、華教、文化及傳統。”

他表示,每逢週五,星洲副刊有兩版《動力青年》顯現了“學海青年”和“學海少年”的身影,屬特別策劃青年、大專生及中學生相關內容。還有每逢週三,《學海》學生記者團隊所寫的專題、新聞園地,也將從“年輕人版”,改名為“學海學記”。

“我們希望,大眾尤其老師、家長能瞭解我們的苦心安排,讓《星洲日報》通過與《學海》的結合, 成為中學生的讀物之一。大家通過接觸與閱讀《星洲日報》,守護一份願意與華社同在,為華社發聲的報紙。”

《星洲》守護文化教育理念

同時,郭清江也表示,今年,星洲日報迎來95週年紀念報慶,主題為“情義95,我們一起守護”。守護什麼呢?守護文化和教育理念、守護辦報和辦學生刊物精神;創辦《學海》季刊,多年來持續支援學記隊,正是《星洲日報》在文化和教育傳承上的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介儀式上,星洲日報《學海》編輯室也邀請5名“學海之友”,即郭朝河、教師陳瑞玉、鐘進賀、呂敬嫻、林靜苗上台分享,他們過往與《學海》的淵緣及經歷。

出席者包括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曾毓林、文教部主任曾翎龍、副主任鄭文彬、大專主編王國剛及《學海》季刊主編葉欣媚。

《學海》季刊在2024年第十八屆海外華文書市第一展覽廳主舞台上,進行推介儀式,吸引不少新舊學記一同前來觀禮,場面熱鬧。

儀式結束後,眾嘉賓與台下觀眾大合照留念。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