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體育評述員錢惠民 細說世界網球壇風雲

文:吳雄

香港體育評述水準高,足球評述人才輩出,網球評述相對來得較遲,演繹和手法卻帶來新享受,這多得賽會嶄新直播方式,更少不得專業精神。

Advertisement

美國網球公開賽本月10日收鑼,塞爾維亞球手佐科維治(Novak Djokovic)擊敗梅迪維夫(Daniil Medvedev),第24次奪得大滿貫冠軍,講了網球賽十多年的香港Now TV評述員錢惠民(Alan),從周一(11日)凌晨四點多直落到早上七點多,憑他是香港前網球員和現任教練的雙重身份,深入淺出分析勝負關鍵。這些年來網球賽事直播的變遷,他也親歷其中。

聽錢惠民評述網球多年,上次訪問他是11年前的事,當時網球壇正值費達勒(Roger Federer)、納達爾(Rafael Nadal)、佐科維治三分天下,後來費天王退役、納達爾因傷今非昔比,佐科維治獨霸天下。至近兩年,西班牙20歲小天王阿爾卡拉斯(Carlos Alcaraz)冒起,一度搶走佐科維治的一哥地位,又進入雙雄爭霸局面。

今年法網決賽,阿爾卡拉斯受傷下勉強應戰,佐科維治輕鬆奪冠。及至溫網決賽,阿爾卡拉斯復仇成功奪得第二個大滿貫冠軍,那場比賽錢惠民的評述截然不同,比過往更激動顯興奮,甚至多次預測佐科維治會勝出,言語之間,似不看好年輕十多歲的阿爾卡拉斯。

阿爾卡拉斯在法網因年少氣盛,不該追的球去追,導致受傷。筆者問錢惠民是不是從阿爾卡拉斯看到自己?錢惠民讀書時代,因教練指出要多練發球,才能贏得更輕鬆,於是他閉關苦練,結果肌肉拉傷,最終影響球員生涯,提前走上教練之路。

ADVERTISEMENT

錢惠民感慨地說:“被你聽出來啦!阿爾卡拉斯在法網受傷,溫網作賽策略不同了,會放棄一些波或盤數,結果擊敗佐科維治。可以說,他經歷的,我當年也經歷過,所以有點感同身受。”錢惠民合共兩次受重傷,最新一次竟近在幾年前。

“那次跟北京來的老人家打球,他每次都放小球(Drop shot),我心有不甘,一追再追,結果拉傷小腿肌肉,要休養一個月,再用了一個月拐杖。”錢惠民苦笑道。他好勝的個性不變,康復後勤練追球的步法,以及準確判斷對方想法,預先起步追球。

錢惠民透過豐富的網球知識和實戰經驗,為觀眾帶來精采評述。(吳楚勤攝)

調整自己應對不同對手

經一事固然長一智,但好球員都有求勝之心,以及提升自己的戰鬥之心,貿然改變心態,並非好球員。正如更早之前的美網準決賽,阿爾卡拉斯不敵俄羅斯的梅維迪夫,賽後也說:“自以為能克服比賽的逆境,原來我還不夠成熟,要繼續學習和成長。”

對,人生就像一條網球路,遇到不一樣的對手,不一樣的打法,就要調整自己去適應,否則會被潮流淘汰。香港網球評述也一樣,錢惠民有實戰經驗、戰術知識,以及對數據的分析,才能給觀眾講得更專業,而網球評述一些“留白”位置,可讓觀眾聆聽現場氣氛,思考比賽變化。

“香港直播網球較足球遲,早期都是懂得打網球的人看,所以評述時要專業。近年,根據收視調查統計,網球觀眾更大眾化,有些人回家就開着網球台,或透過on-demand(自選點播)看重播。”過去,不少人開免費台打破家中寂靜,如今則會開不同頻道,選擇“聽”自己喜愛的節目。

提醒觀眾轉台看比賽!

錢惠民和拍檔評球時,偶爾會提醒觀眾轉台看另一場比賽,因為那邊正在打“關鍵分”,這在以前是難以想像的。“我們還要召喚觀眾回來繼續看,以前不會這樣。比如會說:‘喂!現在到關鍵發球局啦!’讓家中球迷停止洗衣服、收拾家居,先回來看那一分對決。”

的確,男子網球賽動輒打數小時,很難要觀眾乖乖坐定看足全場。職業巡迴賽也因應潮流變化,上屆溫網開始容許教練教路,讓大家聽得到戰術的變化,令比賽有更高透明度。“2010、2012年左右,開始出現超級慢鏡頭,能看到球手的關鍵動作,我們就不用多費唇舌解釋,只需讓觀眾看完,再點出關鍵所在。”錢惠民說。

10年前的錢惠民,外貌與身形跟今天分別不大。

跨運動訓練助提升球技

談起體育直播革命,錢惠民和筆者不約而同想到F1賽車,那是率先提供運動員視角的賽事。“車手頭盔上有鏡頭,我們看到他的視野,以及雙手扭動方向盤……其實,這完全可以用在網球、足球等運動上。”比如說,球迷將來可選擇從美斯的角度看整場比賽,隨着科技的發展,必能欣賞到更精彩的體育比賽。

最近英超也開始研究,讓觀眾聽到球證和VAR球證的對話,以減少外界對VAR判罰的非議。這個做法其實早在F1賽車上出現,觀眾可聽到車手和車隊工作人員溝通,當然會包括一些“兒童不宜”的對話,但的確可令車迷們欣賞得更投入,傳媒也能更深入分析比賽的變化。

網球也在不斷變化,首先是球員採取跨運動訓練,錢惠民介紹說:“納達爾打泥地賽的滑行,借用滑雪運動的訓練,正手抽擊則學習拳擊,拳王泰臣最擅長鐘擺式動作,一邊避開對手,一邊伺機重拳出擊。此外還有高爾夫球和棒球元素,至於練習反應,則參考賽車手的訓練方式。”

誠然,很多網球手都擅於其他項目,比如納達爾也是高爾夫球好手,已退役前“一姐”芭迪(Ash Barty)如今更參與高爾夫球賽。“還有賽車手會打籃球、佐科維治會滑雪,這些輔助運動有助提升網球上的表現。可以講,網球是雲集不同運動技術的項目,其他運動都比不上它。”

錢惠民(左)和梁穎瑜(右)一同為香港Now TV評述網球賽。

採保守打法減低失誤

從Big 3時代到“雙王爭霸”,頂尖戰術也在演變。“費達勒時代比拚技術;納達爾則靠體能、力量取勝;佐科維治的戰術是只要不輸或不犯錯,就能笑到最後。”明顯例子是,費達勒或之前的名將喜歡瀟灑的單手反手抽擊,如今大部分球手都採用更保守的雙手反手,這與佐科維治不無關係。

錢惠民進一步解釋當今潮流打法:“佐科維治之前聘請數據分析師,發現抽擊愈大力、落點愈深,有三至四成機會出界;於是,採取更保守抽擊打法,減低失誤率,不像過去的球手那樣壓着對手打,直至對手落敗,而是透過不斷‘搓球’,讓對手失位或出現失誤,獲取最後勝利。”

佐科維治近年稱霸網球壇,甚至成為贏得最多四大滿貫賽事的球手,即使已36歲,早前美網決賽再次擊敗梅維迪夫取得錦標。“這種保守打法,佐科維治用了五六年,就因為他知道自己老了,不能繼續體力化打法。”相比納達爾繼續靠力量周旋,聰明的佐科維治棋高一着。

佐科維治除了改變戰術,還研究所謂“魔法聖水”(補充劑),提升肌肉持久力。而對網球、飲食、紅酒都有研究的錢惠民,也注重科學化和數據,他打開YouTube分享球員的訓練方式和比賽片段,佐證其分析和判斷。可見他醉心網球,為評述,背後花了非常多工夫。

佐科維治贏得今屆美國網球公開賽男單冠軍。

未必要爭取每一分都贏

錢惠民近年除繼續教青少年網球,還兼教成年人,不禁分享一些“前線”觀察。“不少教練還在教小朋友要打得深、打得大力,這實在違反網球發展。此外,家長給學生太大壓力,導致學生打失一球就很緊張,這使我感到詫異。”錢惠民慨嘆道。他十多年前已批判過怪獸家長的影響。

“我用數據告訴小朋友,佐科維治每場球賽有40%機會輸,打好餘下60%就能夠贏。此外,他無壓力下失誤為15%。一場比賽打數百球,打失20球能成為世界第一,有必要為打失一球而沮喪嗎?不過,我只能教球員,家長卻教不到。”錢惠民認真地說。事實上,高手往往會採取策略性輸球,影響對手的情緒和戰術,而非爭取每一分都贏。

成年人比賽問題更大,錢惠民提起有點哭笑不得,他曾經被對方球員和教練投訴,要求離開場邊,不過,香港業餘網球賽事容許教練在旁。“我真希望大家在熱愛網球運動的同時,要多了解規則和潮流,不要動輒投訴。更重要的是:網球是一項優雅的運動。”

瑞士天王費達勒是錢惠民最敬重的網球員。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