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顧不好老人倒 防跌護理跨出障礙

(吉隆坡訊)日常生活中最令家屬和患者感到害怕的事就是跌倒,所以無論走路、進出廁所、起床等都顯得戰戰兢兢,更別說要他們運動或活動。

Advertisement

物理治療師陳恩萍(Tracy Chan Yan Peng)指出,失智症患者最需要的就是運動,以維持身體機能,動得越少,機能與肌肉就會萎縮得更快,所以家人必須幫病人克服跌倒恐懼症,讓病人願意“動”起來。

“失智症老人跌倒的風險因素包括年紀、過去跌倒陰影、視力欠佳、肌肉無力、步行輔助工具不當、藥物影響等,令患者舉步艱難。”

ADVERTISEMENT

 

幫助他們消除恐懼

 

她指出,老人跌倒後果可以非常嚴重,最常見的就是髖骨骨折及髖部骨密度低的問題。所以在鼓勵患者運動前,必須先知道他們害怕的原因,才能幫助他們消除恐懼。

“我曾經見過一些患者一天跌倒4、5次,因為失智症患者有認知障礙症。研究顯示,30%至40%的65歲以上患者都有跌倒經驗,當中一半都是在家中跌倒,所以家裡的無障礙建設與家人幫助最重要。”

她說,很多時候大家都先入為主,認為失智症患者固執,不肯聽人勸告,但往往是因為溝通不良或患者習慣造成,加上家人或看護都缺乏同理心與理解,令患者更暴躁與沮喪。

“我們可以換個角度,從了解患者的習慣後,然後以習慣來幫助他們克服問題,如患者很喜歡在屋外走動,但又怕跌倒,就改變家中的佈置或設備,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讓患者願意出來活動。”

她表示,當病患覺得安全後,就會願意去嘗試,家人或看護就可以訓練病患的管理身體平衡,減低跌倒風險。不過,無論是做任何運動或活動,助行器或輔助器一定要隨身,還要給患者穿上包鞋,讓他們活動時更安全。

 

身體平衡減低跌倒機率

 

她提到,要克服跌倒問題,運動是有效方法,只有在強壯了肌肉,身體能夠比較平衡及控制活動能力,就可以減低跌倒的機率。

“對失智症患者而言,提升及維持體能非常重要,除了可以幫助患者平衡身體之外,也有助眠作用,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所以在英國是建議失智症患者每天都運動,把運動列入每天的例行事務,若家人能陪伴一起做是最好,讓患者享受跟家人一起做運動的樂趣。”

“不過,適合做什麼運動,必須事先與醫生或物理治療師溝通才做,以免過度激烈受傷。”

 

跌倒後,謹記這3點!

 

陳恩萍指出,當老人不慎跌倒後,身邊的人都很緊張,慌張的要把他們扶起來,但這個動作卻可能會使到傷者更嚴重,即使要扶起來,也必須先了解情況及學習扶起的步驟。步驟如下:

1.不要急着把老人或患者扶起來,先了解他們的情況,如查問有沒有覺得哪裡痛?

2.如果患者表示很痛,就不要移動他/她,維持原狀,電召救護車,等待救護人員到來處理

3.如果患者表示沒有痛,可以移動身體,若在家裡的話,就找一張椅子放在旁邊,讓患者借力坐上椅子,旁人只是協助扶起患者,讓患者稍作休息後才帶他去看醫生,以策安全。

助行工具可變武器

她說,很多失智症患者的家人都會為他們準備助行工具,包括拐杖、四腳拐杖,甚至輪椅等,但病人並不一定喜歡使用,一些脾氣不好的患者甚至會用來當武器,所以在澳洲是不允許失智症老人使用拐杖,以保障看護的安全,通常只讓患者使用站立式輪椅。

 

選購拐杖注意4要點

 

1.高度:拐杖立在地面時,高度必須位於病人的手腕部位。

2.塞子:拐杖底部的塞子最好是塑膠製,猶如輪胎般有花紋,才能發揮防滑功能。一旦發現花紋平滑了就必須更換。

3.防滑扶手:四腳拐杖的扶手一般都有一片防滑貼,避免使用者滑手。要定期檢查有否裂開,會夾傷或刺傷使用者。

4.煞車摯:輪椅的煞車摯與握手要經常檢查,確保能正常操作。

她補充,很多人使用四腳拐杖時,會貪方便把東西掛在上面,但其實不鼓勵的,因為在行走時,必須提起它,一旦失衡就會往後傾,掛着的東西會反壓到使用者身上而受傷。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