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隱形的腦損傷 腦震盪或需心理治療

(吉隆坡訊)腦震盪(concussion),在全球各地都是很常見的意外事故。因為時代進步和科技的發達,且不論是交通事故,自行車、行人碰撞甚至自己跌倒、年輕人愛玩的漂浮滑板(hoverboard)、運動創傷(sport injury)如美式橄欖球等身體接觸性運動項目造成的傷害,都會引起腦震盪。

腦神經及脊椎外科顧問盛曉峰醫生(Sia Sheau Fung)

Advertisement

腦神經及脊椎外科顧問盛曉峰醫生(Sia Sheau Fung)指出,腦震蕩的影響通常都只是暫時性的,但是疑似遭受腦震蕩的人,即使身體上沒什麼看得見的損傷,都一定要就醫檢查,因為反复腦震盪會對大腦造成嚴重損傷。

“當我在馬大醫院服務的時候,幾乎每天都會有4到5宗因為車禍或其他事故而被救護車送來就醫的腦震盪案例,而在這些個案中,男性比女性多一些。其實並不難理解,年輕是最大的因素,年輕力壯且血氣方剛的年輕男性,最喜歡尋找刺激的活動,最終導致受傷。”

他說,腦震盪是一種無法從表面看出來的創傷性腦損傷,雖然腦震盪聽起來好像很可怕,但對於醫護人員來說,只要立刻送醫,確認傷者是否失去意識,密切觀察24到48小時,治癒的機會就愈高。

影響思考記憶力

ADVERTISEMENT

“患者在臨床上會有少過30分鐘甚至只有幾秒鐘昏厥、短暫失憶、對事前的事記得很清楚,卻對事後事情完全忘記;剛開始的第一二天可能會有一些症狀包括頭暈、頭疼、噁心、嘔吐、厭食、畏光、耳鳴,而長久的臨床表現則有註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等。”

“然而,關於腦震蕩的發病機制,其實到今天尚有爭議,一般認為引起的意識障礙主要是腦幹網狀結構受損的結果,而這種損害與顱腦損傷時,腦脊液的衝擊(腦室液經腦室系統驟然移動)、外力打擊瞬間產生的顱內壓力變化、腦血管功能紊亂、腦幹的機械性牽拉或扭曲等因素有一定關係。”

他表示,根據傳統觀念,腦震盪僅是中樞神經系統暫時的功能障礙,並無可見的器質性損害。當醫護人員在為患者做神經系統檢查時,顯示無陽性體徵。

“所以說,腦震盪是一種‘看不見的’腦損傷,會影響思考方式和記憶力,無論是用頭部的磁力共振造影(MRI)或電腦斷層(brain CT)掃描甚至其他形式的大腦成像檢查,均無法觀察到腦震盪。

而腦震盪是需要醫生根據病患的意識、遺忘和種種跡象綜合起來,才稱之為腦震盪,腦震盪極有可能是一種最輕微的瀰漫性軸索損傷(Diffuse Axonal Injury,DAI)。”

 

包括心跳呼吸消化 腦幹維持個體生命

盛曉峰提到,人類的大腦其實是最複雜的一個部分,人類頭顱的構造,簡單來說,就是由腦幹(brain stem)、大腦(cerebrum)及小腦(cerebellum)所形成的;大腦佔據整個頭顱的最大空間,功能包括記憶、意識、語言、空間思維、情感等,當然大腦也負責控制身體的活動。

小腦則是位於頭顱的後半部,在大腦的下方,負責控制身體活動協調及平衡。

“腦幹位於大腦下方,是中樞神經系統的較小部分,是大腦、小腦與脊髓相互聯繫的重要通路,由延髓、腦橋、中腦三部分組成。在延髓和腦橋裡有調節心血管運動、呼吸、吞嚥、嘔吐等重要生理活動的反射中樞。若這些中樞受損傷,將引起心臟、血壓的嚴重障礙,甚至危及生命。”

“腦幹的功能主要是維持個體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在內的一系列重要生理功能,均與腦幹有關,右腦控制左邊的身體、左腦控制右邊的身體。”

腦脊髓液護腦免受撞傷

他說,人類的頭顱是很堅固的,在表面可看到有一層頭髮、頭皮,而腦位於顱骨之內,並受其保護。

腦的表面還覆蓋着腦膜(meninges),腦膜則由最外層的硬腦膜(dura mater),中間的蛛網膜(arachnoid mater)及最內層的軟腦膜(pia mater)組成。

“蛛網膜與軟腦膜之間的蛛網膜下腔(subarachnoid space)內有腦脊髓液(cerebrospinal fluid)循環流動,除了可以進一步保護腦部因撞擊而導致的傷害,還可以把從血液過濾出來的養分運送至腦部。”

免令頸椎受損 勿亂移動車禍傷者

引起腦震蕩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頭部、頸部或面部遭受直接撞擊、跌倒、身體遭受撞擊,導致頭部和大腦前後移動、外來的衝擊力太快導致無法適應。

盛曉峰說,有些患者可能會口齒不清、思維混亂、噁心或嘔吐、平衡感或協調能力變差、頭暈、視力模糊或頭痛。

他提醒,如果是更嚴重的意外,如頭骨破裂,造成腦膜外流血甚至腦膜下溢血,就會造成鞭索傷害(whiplash injury),就好像有人在你的腦袋上面用藤鞭用力的抽打,這種情況就會導致腦受損。

“一般民眾對車禍後的警覺性和醫療方式不太了解,所以,我要勸請一般民眾在目睹車禍後,如果傷者受傷昏迷的話,首先確保傷者處於安全的地方,然後等待救護人員的到來時,不要再移動傷者,因為這很有可能會造成傷者的頸椎受損,引起更大的傷害。”

30%患腦震盪後症候群

“一般上,病患送院就醫時,需要在急診室甚至加護病房觀察24到48小時,醫護人員會密切留意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數(Glasgow Coma Scale,GCS),一般來說指數到14或15分就已經是接近正常,但需要每隔兩個小時檢查一次,檢查5次左右指數正常。”

他說,通常醫護人員都會讓患者休息,當然還有檢查患者的瞳孔、肢體反應正常、心跳指數和血壓正常,而患者並沒有明顯不適感,並在48小時內不要受外來刺激影響。腦震蕩的恢復時間因人和個別損傷而異,可能需要數天到數週不等。

“如果輕微腦震蕩的患者,都會在2週內痊癒,

但也有20%到30%的患者

會患上腦震盪後症候群

(Post-concussion Syndrome,PCS),

這個情況會維持3到6個月,

患者會產生注意力不集中,

行為情緒、飲食習慣、睡眠習慣、

生理或心理等都會產生變化。”

“在之前講過腦震蕩的患者多數年齡介於16到25歲之間,這個年齡層的患者,對腦震蕩的負荷力會比年長患者更糟一些,至於為什麼,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解釋。”

他補充,在過往的案件中,有遇到過腦震蕩的患者需要延遲1年才能夠考試,而這個個案則需要臨床心理學家(clinical psychologist)的介入,讓他進行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