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近看是幅畫遠觀變窗簾 畫家張協成創意作品如魔術

出生自檳城,居住在吉打州居林的本地畫家張協成曾於2011年受邀到被譽為“藝術聖殿”的法國巴黎羅浮宮參與世界畫家聯合畫展,並成為我國首位受邀到羅浮宮參展的華裔畫家。

Advertisement

雖然他享有這項榮譽,但回想求學時代,從中學開始就熱愛繪畫的他卻曾因為作品不受老師的認同,而沒有一幅畫得以被掛在教室的布告欄上展示。

直到一名中學教師稱讚他以兩種顏料來印製布料,進而創作出令人激賞的藝術品時,才使得他的自信心倍增,並在中學畢業後,決定獨自遠行到瑞士拜師學藝。

ADVERTISEMENT

當時是七十年代,西方國家正興起嬉皮士文化運動,他也深受非主流文化的影響,於是,他決定一面周遊列國,一面往瑞士的方向前進,而非如一般留學生般直接搭機前往瑞士。

“當時,我是從檳城出發,先到泰國旅行,再到印度。當我在印度旅行時,偶然在一家商店遇見了一對被小偷扒走錢包的洋父子。當時,那名洋孩子飢腸轆轆,父親想給兒子買食物果腹卻身無分文,處境堪憐。於是,我買了印度煎餅請他們父子倆食用。”

瑞士畫家報恩教繪版畫

該名洋父親對於他及時伸出援手一事感激不盡,並希望可以報答他,於是,對方連忙詢問他即將前往的目的地。當獲知他欲前往瑞士學習繪畫時,這名洋父親驚訝不已,因為他們父子倆正巧來自瑞士,而為父者還是一名擅長版畫的藝術家。

為了報答他的送食之恩,洋父親即毛遂自薦要教他創作版畫,並寫下瑞士住家的地址交給他,希望他日後可以到瑞士學畫。

他與瑞士父子道別後,即前往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和土耳其旅行,接着再搭乘飛機到瑞士,依據地址找到該名洋父親,也就是瑞士藝術家克羅德桑多斯(Claude Sandoz),並細心向對方學習版畫。

“一般藝術學院花3年時間教完的課程,克羅德只用一年就教導完畢。由於他注重實作多於理論,於是,我向他學習版畫的那一年裡,每天都在實作版畫。”

舊報紙宜製3D多層次效果

所謂名師出高徒,在藝術家克羅德的指導下,張協成也成了版畫藝術的佼佼者,擅長通過印刷手法和印刷品來製造視覺藝術。

在一般人眼裡,使用後多被丟棄的舊報紙、舊黃頁電話簿、舊的廣告牌和印刷品等,經他巧手創作後,都能化成令人嘖嘖稱奇的藝術品。

“我覺得最好的紙張是報紙,因為報紙不但比畫紙的售價便宜,而且用報紙來創作,還能製作出2D和3D的多層次視覺效果。因此,我常對學生說,若要在畫作裡製作3D效果,直接將圖畫繪在報紙上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他也認為,雖然報紙的紙質會因日子久了而泛黃,但卻不會像畫紙般產生泡泡粒狀,使得紙質受損。由此可見,報紙的紙質比畫紙還耐用。因此,早在三十多年前,他就開始使用報紙創作。

用黃頁電話簿製藝術品

隨着手機普及化,如今已鮮少有人使用的黃頁電話簿,在張協成的精心創作下,也成為獨樹一幟的藝術品。

“很久以前,藝術界不承認用印刷的方式來創作。但到了1977年,西方國家陸續有許多藝術家開始用印刷機器來創作後,以印刷方式來創作的作品開始受到認可。”

10年前,張協成曾使用他從1976年至2006年累積下來,高度達1483尺的畫稿,搭配舊的黃頁電話簿,再以影印的手法,創作成1483張融合印刷品和影印效果的藝術品。

此外,他也曾將一個被丟棄的廣告牌,加入自己的畫作來創作成既有商業元素,又不失藝術性的裝置藝術品。

畫小圖可串連成大圖

雖然張協成擅長創作版畫,但67歲的他不故步自封,多年來依然勇於不斷嘗試以新的素材和手法來作畫。

“我一直保持着一顆赤子之心,像小孩一樣不斷在學習和成長。因此,今年我特別創作了一系列用蠟筆來畫的作品,取名為《小圖,大畫》(Small Drawings,Big Painting)。這是我首次以蠟筆來作畫,其中包括366幅手繪的女性坐姿畫,以及134幅農莊風景畫,總共是500幅蠟筆畫。”

但有別於過往畫作的尺寸,這系列的每張蠟筆畫都只畫在26公分乘18公分的小張畫紙上。

“2016年,我去泰國參加一項藝術工作坊時發現,多數畫家都把畫作繪在一般尺寸的畫紙或帆布上,這促使我靈機一動,把圖畫繪在尺寸較小的紙上。如此一來,當我欲把這些畫作帶出國參加畫展時,就不必再像以往一樣辛苦搬運大尺寸的畫作,只需幾個袋子就可把這些小尺寸的畫作裝好。可見這類畫作既方便攜帶,又不會霸佔空間。”

在《小圖,大畫》畫展裡,如果只看單張蠟筆畫,一般人可能會覺得不稀奇,但若往前走多幾步仔細一瞧,就會發現每張畫裡的女性坐姿千姿百態,農莊風景的構圖也都千變萬化,顏色五彩繽紛。

若再往後退幾步,就會驚訝發現它們不止是畫作,因張協成以創意十足的各種排列方式將小圖掛或串連起來後,這些畫就可變成大型窗簾、月曆和英文字母,讓人嘆為觀止。

常辦幼兒繪畫工作坊

張協成為《小圖,大畫》畫展特別舉辦了一場幼兒繪畫工作坊,並邀請多間幼兒園的各種族幼兒一同欣賞藝術作品,以及創作出充滿童真的蠟筆畫,然後與他的作品一起展覽。

在訪問途中,一個又一個幼兒手拿着蠟筆畫走到他的面前。他看了後,發出“Very Good!”、“Cantik!”、“很好!”等讚美聲,並仔細說出畫中的內容,還提供一些建議,但他並未在畫作上打分數。

“因為我中學時的作品經常不被老師認可,使我認為分數或等級並不能完全代表一幅畫的藝術價值。因此,如今我舉辦幼兒工作坊時都不設定主題,而是讓他們自由發揮,在報紙或畫紙上揮灑創意!以提升小朋友對繪畫的興趣。雖然他們的畫作沒有打上分數,但這些畫作因為參展而增添了紀念價值。”

他鼓勵幼兒園和小學的老師,讓學生每週至少兩天自由畫畫,但不設定比賽環節和主題,也不打分數,以便學生可以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開發創意潛能。

他對開發幼兒藝術潛質不遺餘力,除了2017年將自己的蠟筆畫聯合參與工作坊的幼兒畫作一起展覽,他也計劃2018年到中國杭州舉辦大馬和泰國幼兒繪畫展覽。

“因為我沒有參加過比賽,所以我只辦展覽和工作坊,而不辦比賽。”從1977年至今,他到各地參與過無數聯合畫展,包括檳城、吉打、吉隆坡、毛里裘斯、中國、法國、泰國和印度等。

至於個人畫展,他則分別曾於1977年、1983年、1995年、2007年和2017年10月至11月舉辦,在過去40年內,他只舉辦過這5項個人畫展,那是因為他希望可以把更多時間專注於作畫,以便可以累積更多作品,同時,他也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開設私人美術館和博物館。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