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調整心態 境隨心轉 李心潔禪談人生

特約報導\張玳維  攝影\楊初猛 

金馬與金像獎影后李心潔出道28年,與導演彭順育有二子和一名繼女,名成利就,家庭幸福。卻原來,她一直找不到真正的快樂,拿獎也只不過快樂了一個晚上,隔天睡醒就是巨大的工作壓力與挑戰,再加上原生家庭的問題,以及照顧孩子的壓力,令她身心俱疲。

Advertisement

直至當時8歲的女兒問她是否不快樂,她才突然覺醒,從來沒有正視自己的內心世界,使女兒也不快樂。

為了女兒與父母,也為了自己,她於2008年開始追隨繼程法師學習禪修。經過18年的潛心向佛,她終於打開慧根,不但找到快樂的真諦,還把禪法巧妙地運用在工作與生活上,讓自己、家人、同事與身邊人都感染到這一股正能量,並追隨她一起禪修。

本月15日,李心潔在法鼓山馬來西亞道場25週年系列活動之《以禪心演好人生大戲》座談會擔任演講嘉賓,分享禪法如何在她的生命、演藝及藝術創作中發揮作用。

李心潔與主持人龍紋敏的互動甚好,笑場連連。

ADVERTISEMENT

座談會上觀眾凝神聆聽。

現年48歲的李心潔依然是大家所熟悉的口齒伶俐,滔滔不絕,但她就如主持人龍紋敏所說“在熒幕以外,我們看到的妳,是比在熒幕上演的角色更棒”。她以禪談人生,妙言要道,金句連連,讓大家看見很不一樣的李心潔。

“我覺得女兒的成長更需要我,娛樂圈沒有我,應該沒有太大的改變,如果女兒的生命沒有我,會是很不一樣的轉變,所以我帶着她回到馬來西亞。”

李心潔以29歲之齡拿下金馬影后不久,正值事業巔峰期,卻不惜放下事業,堅持把當時7歲的女兒帶回馬來西亞,讓女兒遠離香港的高節奏生活與升學壓力。

女兒Yan Yan雖與她沒有血緣關係,乃丈夫彭順與前妻所生,作為繼母,李心潔一直視之為己出,兩個小時的座談會,她提到最多的人,就是女兒。

妳是不是不快樂?

回到馬來西亞,抽離了以前忙碌又複雜的工作環境,難得安靜下來,她卻發現“內心有很多累積的負面情緒能量,慢慢地顯現出來,多到我都覺得快不認識自己”。

在與女兒長時間相處後,她發現女兒就如她的鏡子,把她心裡的陰暗面都照出來。她沒有耐性,給予自己太多的期望與願望,得失心很重,對女兒的期望也很大,讓女兒感到壓力。

“我記得有一天,我在熨衣服,女兒在旁幫我摺衣服,她突然脫口而出‘媽媽,妳是不是不快樂?如果妳不快樂,我也不會快樂’。”

這句話如當頭棒喝!原來忙碌的生活致使她忘了自己,沒有跟自己的內心鏈接,亦不清楚自己內心的狀況,陰暗面原形畢露,不但困擾自己,還影響身邊的人。

禪修找到心靈歸宿

小時候,父母經常吵架,鄰居的吵鬧聲此起彼落,對她留下童年陰影。長大後,她發現身邊很多人都有情緒病,而她本身又無法快樂起來,她不希望自己重蹈覆轍,成為女兒的加害者,所以她開始尋找快樂的泉源。

李心潔的外婆是虔誠的佛教徒,從小跟隨外婆去佛廟膜拜及供養法師,種下了學佛的因子,因此在她人生很需要的時候,她相信可以從佛法中找到答案。於是,在友人的介紹下,她參加繼程法師的7天禪修課程。

禪修的首三四天,過程頗為辛苦,除了禁語,她受不了長時間打坐導致的腿痛,而一度想要放棄,但進入第六天,她找到了心靈的歸宿,內心得到平靜與喜悅。

“我會寫‘平靜’這兩個字幾十年,但從來沒有感受過真正的平靜,沒有真正認識它,這是真正在我的心境上寫出這個平靜。那一刻,我明白了,真正的快樂在這裡。”

這是她一輩子在尋找的快樂之道,所以她往後幾乎每年都參加禪修一兩次,迄今已經18年。

李心潔:當你觀到自己的時候,就比較容易讓你那個情緒快一點收拾,冷靜下來。

母女情深

言傳身教啟發女兒

女兒Yan Yan今年24歲,5歲跟着李心潔從泰國回到香港生活,7歲又從香港回來馬來西亞,母女倆感情非常好,所以她的一舉一動,對女兒的影響很大。

2006年,她與幾名演藝圈好友成立非營利組織“小黃花慈善基金會”,以幫助有需要的兒童。此事對小時一度面對語言障礙的女兒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在英國完成大學教育後,就在當地的特殊兒童學校擔任助教,並計劃兩年後修讀語言治療系碩士學位。

“可能我很早就啟發她,我去學佛禪修後,明白生命最重要不是去追求很多物質上的東西,所以我給她的教育也是着重在自己的內在成長,還有做每一件事情可以怎麼幫助別人,所以她長大以後 ,才會做這樣的選擇。”

她奉勸父母們對孩子要有信心,就像孩子對父母有信心,同樣的道理,“我們要控制,因為我們不能接受無常,因為我們有太多的恐懼,我們現在的焦慮都是來自我們的恐懼,恐懼來自無明,不知道的事情。其實我們想的99%負面的事情,99%都沒有發生。”

兒子哭鬧

先平靜以對再解決

李心潔的兩個兒子是雙胞胎,今年8歲,禪修後面對兒子的哭鬧時,她不再手足無措,而是選擇“無聲的陪伴”,讓孩子感受情緒的過程,同時面對自己的情緒。

“身為家長,重要的是陪伴,我們只能讓孩子的心有力量及智慧,可以面對任何的無常,所有的危機都可以轉化成轉機。”

若孩子的一些行為令她實在無法忍受,她亦不罵不打,而是求助心理諮商師,或乾脆把自己關起來打坐,先讓自己平靜,待瞭解事情的本質,用更智慧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當你學佛後,你有這個智慧,會更快看到問題的源頭,所以每一天跟孩子相處,他有什麼問題或情緒的時候,你會怎麼處理,你就是代表佛法。”

在朋友的啟發下,李心潔今年還主辦兒童禪修生活營,共有19名7歲至14歲的孩童參加。她計劃每年都辦這活動,讓孩子從小可以學佛習禪,讓佛法一直陪伴他們,成為他們人生路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力量與支持。

學會轉念

以靜制動好好講話

李心潔幾乎每一天都會在家裡打坐,尤其是早上睡醒後,甚至在拍電影時,她也可以在化妝時打坐,以調整心態,面對一切的可能,而打坐的另一個好處是讓她得到深沉的休息,比平時睡眠的素質還好。

“你會覺得比較輕鬆,因為當你不帶着情緒去處理事情時,就可以很輕鬆,而且禪修久了,你心中有這個定,有這個靜。當無常或比較負面的事情發生時,你也不容易被它牽引。”

她形容禪修是“以靜制動”,修行更高時,還可以“反負為正”,讓她在複雜與混亂的演戲環境中,可以很快抽離現實,然後進入戲裡的角色。

她還從禪修中學到如何轉念,然後發起慈悲心,學會包容別人,好好講話,為人也比較有同理心,“一個小小的轉念,其實能夠影響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對於女兒,她在心境與觀念上有很大的轉變,覺得凡事最重要是自己快樂,所以她學會放鬆,給予女兒很大的自由空間,而不是壓力與控制。

“小孩天生就是最容易快樂的人,我為什麼要奪取他們的快樂?”她說。

法鼓山馬來西亞道場監院常藻法師贈送紀念品予李心潔。

影響父母

禪修修復家庭關係

李心潔的家人發現她禪修後的改變後,她也運用禪修學習的價值與意義來影響家人與親友,其母親、弟弟、弟媳、表弟、表妹及助理等先後參與禪修,但她最大的成就是父親也加入,令她興奮地說“原來小時的發願是有用的!”

父母通過相親結婚,夫妻倆缺乏溝通與瞭解,吵架成了家常便飯,關係非常不和諧,使李心潔非常困擾,所以她從小發願,希望有生之年找到方法,讓父母的內心獲得平靜,從此家庭幸福和快樂。

對於母親以前喜歡找她發脾氣,意圖激怒她的舉措,如今的李心潔心平如鏡,“我當她在唱歌,我的心太平靜了,開車時還可以聽到風的聲音,感受到陽光。原來沒有事情發生,是她心裡的負能量一直在轉而已”。之後兩三次,她以同樣的方式處理,母親自討沒趣,不再找她發洩情緒。

“從自己開始,先不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情,再慢慢地去影響身邊的人,並跟我們學習。就像打羽球和乒乓 ,一個人打不了,所以有人找你麻煩,他也罵不了幾句,因為吵架是要兩個人吵的。”

李心潔之後每年陪伴母親禪修,父親起初不願意參與,只肯擔任義工,但幾年下來,父親在耳濡目染之下,亦開始學習佛法,並主動走進禪房打坐,讓她感動落淚。

父親禪修後,態度上有很大的改變,每次要講那種很難聽或令人不開心的話,講一句後,就會收回去,然後出去轉一圈回來,反講些好笑的話。

“不管到什麼年紀,只要你願意成長,你都可以改變。我們沒有意願走到今天變成要傷害別人,但如果我們意識到了,我們可以找方法試着去學習和成長。”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