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蜘蛛網般纏繞雙腿 潰瘍拖延恐癌變或截肢

(吉隆坡訊)許多人備受下肢靜脈曲張的困擾,惟症狀不明顯,加上病情初期對身體功能影響不大,人們都習慣性忽略病情,部分患者甚至不知道靜脈曲張是可被治療的,往往到了病情嚴重,如擴張的血管像蜘蛛網般纏繞着雙腿、或下肢潰爛影響步行,才急忙赴院求醫。

Advertisement

血管外科及血管內腔外科顧問陳佳聯(Tan Kia Lean)指出,下肢潰瘍可分為動脈及靜脈潰瘍,前者主要發生於下肢外側或足部,尤以糖尿病足最常見,後者好發於下肢內側,靜脈曲張是其“代表作”。

他表示,靜脈是人體循環系統中負責把血液輸回心臟的血管,分為內靜脈及外靜脈,一般出問題的都是外靜脈。由於內靜脈受到周圍肌肉的保護,然而在皮下的外靜脈沒有肌肉保護,一旦血液逆流,就會容易引起靜脈曲張。

ADVERTISEMENT

他說,靜脈曲張是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其中一環,病情初期僅是微血管腫脹,患者站久會腳酸,夜晚抽筋,症狀不明顯。當靜脈瓣膜損壞時,患者的靜脈則開始膨脹。

血液循環不良

人們疑惑為何靜脈曲張都在腿部發生?他解釋,當人們站立時,血液是逆向地心吸引力,心臟距離腿部約1.2至1.3公尺,血液從腳板回流至心臟的壓力非常高,為了不讓血液逆流,靜脈瓣膜將發揮其功效,確保血液在同一個方向循環。

“當人體站立時,血液會順着地心吸力往下流,瓣膜將會關起來,防止血液逆流;當人體走動時,小腿肌肉的收縮讓血液往上泵,血液就會順着同一方向順流。”

“一旦瓣膜損壞,血液會逆流,初期時並非所有瓣膜都損壞,只會影響部分微血管擴張。血液逆流加劇時,血管開始膨脹,當壓力持續增加,膨脹的血管就會彎彎曲曲地呈現在皮下,這就是人們所見到的腳筋浮現。”

他指出,血管的細胞原是阻止把水分排出,當病情惡化時,血管細胞會膨脹及裂開,導致水分滲漏出來,造成腿部水腫。

他提醒,當細胞之間的間隔越來越大時,紅血球將滲漏至週邊組織,久而久之,紅血球裡的鐵質將會“生鏽”,初時呈棕色,之後將變成黑色。

“如此情況多次重複下,皮下及脂肪組織將壞死及嚴重纖維化,繼而導致腿腫及乾燥。當腿部小傷口觸及空氣時就會痕癢,患者忍不住抓癢,導致傷口越來越大,繼而引發濕疹及潰爛 ,屆時即使打針吃藥,皮膚也難以恢復原狀。”

黏合劑封閉病變靜脈

無痛技術受患者歡迎

陳佳聯提到,下肢靜脈曲張的治療方式不斷在改進,過去是使用彈力襪及開刀手術治療,目前則是以微創手術作為一線治療,近年來的血管封閉粘合劑VenaSeal技術,在治療時無需散發熱能因而無痛,其非侵入性治療方式深受患者歡迎。

“過去治療靜脈曲張的傳統手術是把整段病變的靜脈切除,創傷比較大;而之後的治療方式則傾向微創手術,對病患的病變靜脈施以激光、射頻或硬化劑,導致病變靜脈萎縮,阻止血液逆流,繼而減低靜脈曲張情況。”

他解釋,血管封閉粘合劑技術則使用特製的醫用強力膠—氰基丙烯酸酯(cyanoacrylate)可密封受影響的靜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動。

“首先透過超聲波影像把導管導入病變靜脈,然後在每3公分長的靜脈注入醫用強力膠,用手指壓下密封處約半分鐘,確保病變靜脈完全封閉,不留有洞口。”

無熱灼 無傷口 療效迅速

他解釋,整個粘合封閉過程由超聲波監控,若是過程有封閉不好的地方,仍可重新注射醫用強力膠封閉。此手術沒有動用熱能灼燒,沒有傷口,術後也無需穿戴彈力襪,可迅速看見效果。

“鮮少病患在術後會感疼痛,僅約10%病患出現靜脈發炎狀況,但這情況可以抗炎藥控制。另一項微創技術為機械化學靜脈內消融術(MOCA),即將儀器導管導入病變的血管中,不斷轉動導管前端,約每分鐘轉動2000至3000次,藉以破壞血管內壁,引致血管收縮,再透過導管注射硬化劑,封堵問題血管,治療靜脈曲張。術後需穿彈力襪約1週。”

下肢通波仔

防潰瘍免截肢

陳佳聯說,糖尿病足常見於腳趾,是周邊動脈血管疾病,它的傷口乾燥及呈黯淡顏色,有別於靜脈潰瘍的濕潤。若傷口持續惡化,將演變成潰瘍,嚴重者或需截肢。

他解釋,患者可透過檢查腳踝脈搏了解動脈硬化情況,腳踝和手臂收縮壓比值(ABI)的基準值介於0.9至1.5;ABI低於0.6屬嚴重的周邊動脈疾病,需接受治療。

“患者可接受繞道手術,惟可行性不高,反之創傷小復原快的血管內腔(endovascular)介入治療如血管成形術(在下肢“通波仔”)已列入前線治療。”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