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聆聽接納明白陪伴 助抑鬱伴侶 走出低潮

(香港訊)當一個人患有情緒病,身邊人肯定首當其衝。

“這個星期我不想出去……”女友說。

Advertisement

男友忐忑猜想:“女友不想拍拖了嗎?是不是不再愛我?”

伴侶突然變得脾氣暴躁或鬱鬱不歡,拒絕見面溝通,未必是分手徵兆。

早前經歷社會運動,加上疫情一波接一波,或多或少對精神健康構成負面影響。“全香港精神健康指數調查2020”委託中大做抽樣電話訪問,結果發現近6成受訪者精神健康不及格。

精神科醫生麥永接表示,抑鬱症、焦慮症或其他精神科疾病患者,有時會失去溝通的動力和興趣,令人誤以為雙方關係出問題。但先要了解原因,或可能是情緒問題。另一半應給予空間和耐性,接受伴侶有精神壞的日子,要有同理心聆聽對方感受。

ADVERTISEMENT

探討伴侶為何不開心

假如懷疑伴侶受情緒困擾,身邊人或許難以開口讓他尋求協助。

精神科醫生、性治療師麥棨諾以抑鬱症患者為例,患者背後都有不同故事,另一半不是去處理他的徵狀,而是要明白他為何不開心。

溝通時切忌讓他感覺到“我幫你解決問題”、“你的脾氣很坏、情緒不好,去看醫生啦!”這樣患者通常不會去求醫。

當出現情緒病,患者最常見的徵狀是失眠,另一半可以試着說:“你身體不適又失眠,我陪你看醫生,去處理一下睡眠問題。”

對於患者而言,睡眠問題比較迫切,由此角度出發,勸他看醫生成功率和接受程度都會較高。

陪同求醫助全面評估

當然,最好與伴侶一同見醫生,因為醫生除了要知道患者的主觀申訴之外,身邊人客觀的描述,有利全面評估。

再者,陪同患者看醫生,也是情感上支持,令伴侶感到彼此同行。加上身邊人經常感困擾,不知道患者何時病發,如一起看醫生,醫生解釋病情,例如什麼情況下會出現某些問題,另一半也能掌握一些技巧去應對。

麥棨諾強調陪伴同行的重要,另一半宜在態度和情感上做支援。無論伴侶有多負面,另一半的態度就是“聆聽、接納、明白,與他同行”。

一個人不開心時,

只想要另一半多了解、

明白自己為何不開心,

而不是尋求解決困擾的方法;

另一半只需要聆聽、陪伴,

但這點往往被忽略。

尤其當伴侶哭泣時,

切忌說:“別哭啦,

你再哭我會很煩!”

這樣只會令人感覺“哭是不應該”,患者會覺得自己全盤被否定。

若感厭煩需檢討關係

另一方面,身為另一半的你,若真是有這樣的念頭:“你別哭啦!我也很煩……”就要檢視雙方關係是否出現問題,反省是否對伴侶感到煩厭。

若感情生變,“這不是錯,一段關係要識得開始,也要懂得放下。”

他說,有些情緒病患者或會害怕另一半不接納自己,不願坦白病情。

“如果另一半愛你,不會介意你有什麼病。情緒病跟其他病一樣,都是身體的疾病。患者有責任告訴另一半”。

而另一半亦要知道,若伴侶經常情緒低落,應思考背後原因,共同面對困難,助對方走出傷痛,負能量便會愈來愈少。

“你愛這個人,就要愛他的全部。你選擇與對方一起,就要接受他的背景和情緒反應,陪伴他一同面對負面情緒。”

當伴侶受情緒困擾,另一伴可能會手足無措。

尋協助切忌一個人扛

麥永接認為,身邊人要了解相關資訊,但網上資訊質素參差,宜參考信譽良好網站,或找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家、社工幫忙。切忌“一個人包上身”,精神科疾病需要心理或藥物治療,應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此外,伴侶應調節自己的角色,避免化身成治療師,甚至強迫對方配合,應協助病人尋找適當支援。

作為照顧者,麥永接提醒,別忘了也要照顧自己身體和精神健康,有足夠睡眠和運動,以及屬於自己的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了解成長背景掌握伴侶情緒變化

侶性格負面、經常不開心,常常感情用事,或是受成長家庭背景影響。

精神科醫生兼性治療師麥棨諾舉例,有一名中年女士經常十分焦慮、驚恐、手心冒汗、心跳加快,而且發作頻密。

她丈夫沒嘗試了解太太因何事不適,只叫她看醫生,後來甚至抱嫌棄態度:“怎麼你經常都不舒服,這裏不妥那裏又不妥,你看醫生啦!”

其實太太患有情緒病,由於童年父母離異、與兄弟姊妹不和,失去安全感;而丈夫經常因工作不在家,她擔心自己的婚姻會與父母一樣,因丈夫太忙沒時間相處而分開,種種不安情緒日積月累。

直到二人見醫生時,與她結婚廿載的丈夫才發現太太有這樣的童年。這名太太因童年經歷,難對人建立信心,並且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脆弱,甚至結婚的時候,也可能抱有這種懷疑的態度,所以經常擔心夫妻關係脆弱。太太需要做心理治療,二人亦要接受夫婦治療,增加彼此認識,丈夫才能夠掌握太太的情緒變化。

開展一段關係,需要了解雙方家庭背景、成長環境,“溝通不止是片面交談,吃飯喝茶之外,心靈上交流是重要的。”

心靈交流很重要

麥棨諾提醒,別胡亂開始一段關係,應先了解和接受對方背景,之後相處才會容易一點。

“兩個人的交往,你的過往即是我的過往,我有責任去了解。”此外,也不要忽略婚前輔導,結婚前先互相了解,及早知道預期有什麼情況出現。

“因了解而分開,總好過一段好torturing(折磨)的婚姻。最後即使結不成婚,但對方可能覺得你是最了解他的好朋友。”

精神專科
麥永接醫生

精神科兼
性治療師
麥棨諾醫生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