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稱回應記者疑問缺語境 劉鎮東道歉

(吉隆坡20日訊)國防部副部長劉鎮東說,他日前演講後,記者在會場外針對演講內容提出問題,他在解釋時說了“中文系可以繼續搞,但中文系不用花太多心機搞”這兩句話,前後文沒有語境,未能精準表述完整觀點,讓很多朋友,尤其是中文系的同道,有不好的感受,他謹此道歉。

Advertisement

“我的政治對手,包括馬華及政黨,也無需無限上綱。我在記者詢問時,沒有說要關掉中文系、或者要減少現有對中文系投下的資源。歡迎政治對手檢視和討論我的觀點,但不應加鹽加醋、斷章取義。”

他今日發文告說,他演講關注的是馬來西亞和中國的未來方向。只要閱讀他的演講稿,就知道他提出在中美戰略競爭關系時期下,從馬來西亞的國家利益出發,建議加大力道推動當代中國研究。

ADVERTISEMENT

劉鎮東在文告中,補充對中文系和當代中國研究的看法:

第一、中文系與當代中國研究是兩碼子事

馬來西亞社會民眾,一般認為任何與中國有關的,都是中文系的範疇。

在馬來亞大學,中文系的確是包羅所有關於中國與華人研究的“Chinese studies” 中文稱謂。博大則是把中文系設在語言學院,以語言為中心。新紀元大學學院、南方大學學院則是“中國語言文學系”。

社會大眾,很多會以為,中文系就等同於中國研究、甚至當代中國研究。對中文系比較公平的做法是,讓中文系回歸“中國語言文學系”的專業,而非大雜燴。

第二、當代中國研究是什麼?

搞清楚了“中國語言文學系”的定位,清楚知道中文系是“語言文學系”,意味著“中國研究”有其他的意義。

馬來西亞需要投入更大量的資源,推動以人文社會科學專業為基礎的當代中國研究。

讓中文系回歸中國語言文學系,專司語言文學領域;另外必須全面推動一個自外於中文系的中國研究,也同時推動馬來西亞對中東、南亞和東南亞的研究,是馬來西亞成為中等強國的必要知識儲備。

第三、華僑研究

中國方面,中國的東南亞研究在起步。但是,在中國的東南亞研究面對華僑視角的問題。中國的東南亞研究必須揚棄華僑視角,才能夠看到東南亞的全貌。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