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看清水果屬性 梨蕉 西瓜天天吃 招寒濕

(香港訊)“不是說要多食水果才健康嗎?”每次指導病人飲食養生原則,提及水果不宜多吃時,大部分人都面帶問號,奇怪中醫為何如此建議。

其實,從中醫角度,所有食物包括水果,都有它們功效,中醫並非否定水果的營養價值,但是我們不單注重其營養,還要兼顧各款水果的屬性(寒、溫、平性)、每天進食分量與時間等,才能達到養生健康。

Advertisement

傷脾胃氣血 怕冷感冒胃痛泄瀉

《黃帝內經》道:“陰勝則陽病。”中醫認為,寒濕這類屬陰性的邪氣,過多停留在身體會損及正氣,所以,過量吃水果有可能導致大量寒濕堆積體內,每天如是,久而久之損耗脾胃氣血,產生各種不適,例如怕冷,手腳凍,易感冒,反覆鼻敏感,氣管敏感,胃痛泄瀉等腸胃病,痛經或周期不準等婦科病。

依體質選食物——很多人為求健康飲涼茶、茹素、多吃蔬果,中醫提醒要根據自己體質選吃食物。

中醫建議 每天只需1份水果

ADVERTISEMENT

水果水分多,按中醫陰陽理論區分“水性本寒”;而水果基本上都不經烹煮直接食用,未能與其他溫性食材共煮或調味去除寒性,所以,如果進食過多,會直接存入大量寒濕到體內。

營養師則建議每日進食2至3份水果,

衛生局亦大力宣傳每天吃2份水果;

中醫建議分量又是多少呢?

若以1個正常大小的蘋果或橙作1份水果,

每天1個已足夠,

當然偶爾多吃1個也無妨,

再配合其他蔬菜食物來確保攝取足夠纖維和營養。

水果性質也要注意,大寒的水果不建議每天或恆常食用,間中食則可,包括蕉類、梨類與西瓜。

很多病人認為,香蕉營養價值高,一買就是一梳,又要盡快食完,所以,容易食多了。

《本草綱目》說蕉“性冷,不益人。多食動冷氣”;另外,不少人有氣管敏感、咳嗽問題,或常常覺得口乾,認為要多食梨類來滋潤,梨確實生津,但正因為它性寒才“清”潤。

《本草綱目》說“多食令人寒中萎困”;西瓜是一種容易惹禍的水果,炎夏中不少人禁不住其香甜多汁的誘惑,買來就是一大個,一口接一口地食,李時珍論:“西瓜、甜瓜皆屬生冷。世俗以為醍醐灌頂,甘露洒心,取其一時之快,不知其傷脾助濕之害也。”

意思是人容易貪一時涼快,殊不知多食西瓜傷脾胃,助長寒濕積聚。

並非所有水果都是寒性。建議選擇葡萄、楊桃、櫻桃、蘋果、荔枝、龍眼、芒果等。不過,很多水果,古書並無記錄其屬性,所以建議多種類平均食用,而寒性的要少吃。

與正餐隔半小時 易胃痛餐後吃

建議食水果與正餐前後相隔半小時至1小時,容易胃痛人士建議餐後食用。另外,水果不宜多食,故不應取代正餐,特別是早餐。

只要適量、均衡進食,任何人都適合食水果;但脾胃差、氣血弱的人,要特別注意進食分量與種類。這類體質人士多見怕冷、手腳凍、易腹痛泄瀉、胃脹胃痛、疲倦氣弱等,要了解自己體質應諮詢專業註冊中醫。

涼茶沙律素食也易“踩雷”

文初提及的病人,調整食水果習慣一段時間後,舌診明顯有改善,變得“有血色”;身體亦見好轉,例如大便不再稀爛、較不怕冷。其實還有很多病人誤以為健康而踩雷的飲食習慣,例如喝涼茶、茹素、食沙律等,都可能有類似影響。

水果要吃,但要吃之有道。

文 \ 岑凱韻(中醫師)、《明報》

 

咽乾舌燥——入秋天氣干燥,較易感到咽干舌燥,皮膚緊繃。

 

    秋日養生在於潤

入秋之後,暑熱漸消空氣干燥,開始感覺皮膚緊繃甚至痕癢,咽干舌燥、大便干結等。因此,秋季養生的關鍵在於“潤”!

根據中醫五行學說,秋和肺同屬金,肺為嬌臟,喜潤惡燥。燥邪是損傷肺臟的主要原因。

肺,在體合皮,開竅於鼻。呼吸系統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從鼻腔、咽喉到支氣管、氣管,再到肺,秋季乾燥的空氣很容易引發呼吸道健康問題。

潤肺止咳

能滋陰潤燥的常用中藥有:百合、麥冬、北沙參、玉竹等,日常飲食中作為煲湯材料使用,可以發揮養陰潤肺功效。推薦一款高顏值又美味的藥膳,可收益氣養陰、潤肺止咳之效。

百合珍珠肉丸

材料 : 豬肉碎200克、新鮮淮山20克、新鮮百合20克、200克

材料 : 蒜末、薑末、香菜、枸杞各適量;

生抽半茶匙

做法 :

1. 新鮮百合洗淨後切末,淮山去皮磨蓉,與豬肉碎拌勻,加入生抽後,順同一方向攪拌至有彈性。

2.加入蒜末和薑末,攪拌均勻,然後分成12粒肉丸。

3.米用溫水浸泡1小時後,瀝干水備用。

4.肉丸均勻裹上米粒,擺在碟上,用大火蒸25分鐘。

5.撒上切碎的香菜和枸杞點綴,即成。

文 \ 劉玉萍(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高級課程主任)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